一年一度,AMC10竞赛再次开考!A卷考试时间为2024年11月7日17:00-18:15,也就是今天的下午!
然而开考前2天,就已经有网传:今年情况和去年一样...
专业老师指出:
以及泄题事件,只会对个人影响偏多,并不会对组委会的可信度有影响,AMC的奖项固然重要,但在备赛过程中,学术能力实实在在的提高,为校内数学、参加其他竞赛、项目都是打下很好的基础的,所以家长们可以放宽心!
而最近,数学竞赛另一个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姜萍事件了,11月3日,阿里达摩院给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公告👇🏻
焦点核心姜萍并没有出现,甚至连姜某这样的称呼都没有出现,如今已经完全消失在人们视线的“天才女孩儿”,已经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过不了多久,这件事儿将很快淡出人们的记忆,
然而一场一场的数学竞赛风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的思考,不管是走国际路线,还是体制内,这都是一个通往名校绕不开的途径!
袋鼠竞赛/澳洲AMC/AMC8/10/12历年真题
欢迎加入「数学竞赛群」领取&打卡
数学竞赛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数学,天生就给人一种高冷感;数学竞赛,更是似乎挂着“专业领域、闲人莫入”的感觉。
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出现,初衷其实是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英雄不问出处”也一直是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口号。
无论是谁,想玩儿数学,那就来吧。即使没有姜萍,那些参加比赛的外卖小哥、公司小职员、狱警也一定会顶上姜萍的位置成为宣传的替补队员。
■ 2024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竞赛真题(部分)
说得更简单一点,它是在给数学竞赛“减负”。
作为当前人才选拔的一种途径,数学竞赛总是会被“绑定”很多数学之外其他属性,比如“含金量”、“获奖率”等,这些属性无疑会让数学竞赛变得沉重,甚至扭曲成只有那些会把普通人“难哭”的比赛才是“有用”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站在竞赛顶端的永远只有少数人,而其他人则获得了一个不怎么好听的名字——炮灰。
而我们在直播中经常强调,国际竞赛,尤其是在低龄阶段和我们国内的小奥的作用很不一样,小奥的作用是筛选,是希望把大部分人筛出去,只留拔尖的那些;而像AMC、袋鼠等竞赛的逻辑是让更多人进来。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比赛,获奖率甚至可以超过50%,只要参加了,大概率捧个奖回来并不是难事儿。有人会说这些比赛都是“水赛”,但奇怪的是,这些“水赛”在国外却让人趋之若鹜。
是老外傻?不是,是因为他们看的不是那一纸结果,而是过程。
“Did you have fun?”
“Did you make new friends?”
这才是他们在这些“水赛”中关心的,而且可能越是有天赋的孩子越重视这一点,因为真要在小区里找两个跟自己一样喜欢数学的小Nerds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参加这些竞赛反而可能成了一种社交。
所以你会看到像袋鼠、MathLeague这样的比赛除了一纸考试,还有线下类似Camp的活动。这些比赛真正的含金量,是让一群热爱数学的孩子能在一起交流切磋,就像在一起打篮球、玩游戏一样。
无论是谁,想玩儿数学,那就来吧,也许这才是竞赛最纯粹的样子。
撑起数学的,不只有天才!
如果没有中专、家境贫寒、逆袭这些字眼,姜萍是不会吸引达摩院拿来宣传的,更不会在短短几天内就被捧上神坛。撇开真假不说,从天赋上说,排在她前面的11个都是天才,但清北、藤校的背景反而让他们在姜萍面前变得“普通“了很多。
这也正是之前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阿里预赛的难度,即使是一个科班的数学专业博士生都望而生畏,一个17岁的非科班初中生能排名12这个数学学习能力着实让人乍舌。即使姜萍事件已经定义为作假,但如果真如官方所说,老师只是违规指导,那也已经是了不得的天赋了。
年龄和水平的错配,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尤其明显,举个例子,目前世界上最具天赋数学家之一的陶哲轩从小对数学表现出了天赋,3岁的时候已经能独立进行四则运算了,5岁便已经开始学习5年级的内容......
等等,3岁会计算、5岁学5年级?这也叫有天赋?这在国内就是个普娃好吧。去看看小红书,4岁都开始趣讲微积分了。
不,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陶的父母3岁的时候决定让他直接读小学,可结果小陶哲轩除了数学其他学科基本跟不上,更因为年龄太小完全无法和其他同学相处。于是没过多久父母又让他回到了幼儿园,但同时请了专职数学老师指导他数学。
哪里需要个性化、哪里保持共性化,人家可是搞得明明白白,并且非常客观。
其实“有天分”的孩子更需要长远的视角来让他的天分持续输出,比如前文说的数学竞赛就是很好的途径。
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在竞赛中才能获得匹配他们智力水平和求知欲的内容,并且国际竞赛一般都是成体系的,可以从小玩到大。
而另一方面,有天赋的娃更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引导。
比如陶哲轩的母亲梁惠兰,自己就是高中数学老师,但她仍然去研读了大量教育学和资优生培养的书籍,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成为了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而陶哲轩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诸如保罗·埃尔德什这样的大数学家也乐于给他进行“1对1”开小灶。
其实从老师的角度来说,看到这样的孩子是非常欣喜的,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往往能反过来点燃老师的激情,让课上的互动变得更有趣。如果你看过数学专家导师的采访,你会发现他们在讲到自己得意学生的时候,无一不提到了“浓厚的兴趣”这几个字。
当然,有更多的孩子并没有这种天赋,而在这个时候,家长能否有足够的勇气和定力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娃,并且用适合他们的内容和节奏进行数学学习就更为重要了,这个挑战甚至比有天赋的孩子家长难度更大,因为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下,要想淡定的不被带节奏,实在是很难。
比如现在火爆的AMC8比赛,我们遇到了太多三、四年级,从来没接触过竞赛的孩子,可家长又希望快速出成绩的,说实话,这不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即使做到了,代价可能是毁了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竞赛课程机构,会在AMC8常规课程体系,前再加如一个Pre-AMC的原因,至少在面对AMC8这样有一定要求的比赛之前,先知道数学竞赛是怎么玩儿?
这里不得不想到法国,至今为止,法国共囊括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菲尔茨数学奖,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辈出的国家。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一部传记中,作者引用的这段话:
有一个异乡人在巴黎问当地人:“为什么贵国历史上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数学家?”
巴黎人回答:“我们最优秀的人学习数学。”
又去问法国数学家:“为什么贵国的数学一直享誉世界呢?”
数学家回答:“数学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
我们经常会问:中国有那么多IMO金牌,为什么没有菲尔兹奖?也许哪天当普通民众都原因在闲暇之余看上一本数学书、做上两道数学趣题的时候,我们就离菲尔兹奖不远了!
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可扫码一对一咨询小助手
今日文章福利:
袋鼠竞赛/澳洲AMC/AMC8/10/12历年真题
欢迎加入「数学竞赛群」领取&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