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爸爸真棒”的直播间,B站知识区45万粉丝UP主的肖弘扬,因对话钱理群、余华、罗翔等文化名人火爆全网,他是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每届仅有3%学生入选的本科最高荣誉Student Marshal的称号。
他辅导的学生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大学的录取。
△2023年7月刊
△1840s-2020s 近180年的出版历史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来说,《科学美国人》就是他们的“枕边书”。
比如一位高校教授朋友分享说,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就在一百年前《科学美国人》刊登的文章中找到了history。
对于理工学霸、竞赛大拿的牛娃们来说,《科学美国人》是他们追捧的idol。
比如,我采访过一位生物学霸,他爱上《科学美国人》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的偶像 Francis Crick 就是最早把DNA双螺旋的故事登载在《科学美国人》上!
弗朗西斯 · 克里克(Francis Crick)被誉为“分子生物学之父”,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揭示者之一。
1954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科学美国人》上撰文讲述了DNA双螺旋的故事。DNA双螺旋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克里克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奖。
果然,学霸是个“圈子”,《科学美国人》这样的geek才是他们之间的code。
不过,虽然《科学美国人》在学术界和学霸圈享有极高的地位,但必须说要的是,它从创刊至今都是一份“大众科学读物”。
近180年来,它并非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讲大众听不懂的科学,而是真正深入浅出、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这本杂志“走近科学”。订阅它你不用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只要去读、去探索就能打开科学的大门。
这是它跨越 3个世纪、依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是我作为普通读者愿意用脚投票、始终瑞思拜它的原因,也是我觉得每一个想提升理科素养的中学生、大学生都值得阅读的原因。
见证过去近180年中世界科学的每一次重要变革,全球历史zui悠久、zui具影响力的大众科学杂志;
从诺贝尔获奖者到科学家,每篇文章都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主笔;
报道科学、技术和医学方面,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未来科技趋势、全球重大科学事件。
相比其他科普书,《科学美国人》展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多元、极具现代感的科学世界。
热门如AI、能源、气候等充满“钱景”的领域,冷门如一个数字、一个虫子等你想不到的焦点,《科学美国人》都在包容得、冷静得引领我们对科学的认知。
在「精打细算留学」的时代,通过《科学美国人》鸡理科当然是一个既省钱又高效的方式;但我相信这本走过3个世纪的经典,能带给孩子更宏大、更精彩的世界。
适合14岁以上
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
1188元,共12期/年
海外原版杂志,下单后,预计1-2个月收到第一期
见证近180年世界科学重要变革
虽然《科学美国人》的名字不需要我科普,但这份走过近180年的刊物,还是要了解它的历史才明白为什么它会在享有如此高的地位。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始于1845年8月28日,是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姊妹刊。爱因斯坦曾评价《科学美国人》说:
1845年美国发明家鲁弗斯· 波特(Rufus Porter)带着传播“新发明、科学理论和新奇研究”的理想,创办了《科学美国人》。
△当时《科学美国人》还是一份单版报纸
1847 年改为四版周报;1948年把四版周报改为与当今同名的月刊,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科学美国人》杂志。
△1948年1月刊
在过去的178年中,这本杂志见证了世界科学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预见了十年甚至百年后的未来。
⏰ 1876年-1879年 ⏰
贝尔发明的电话图解、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电灯图解,先后出现在《科学美国人》上;
⏰ 1901年 ⏰
在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前两年,《科学美国人》编辑来到莱特兄弟的营地,拍摄并发表了他们的飞行实验图片。
⏰ 1952年 ⏰
《科学美国人》发表计算机专题,预言计算机在人们 生活和工作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 1954年 ⏰
克里克(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科学美国人》上撰文介绍他们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
⏰ 2000年 ⏰
《科学美国人》前瞻描述了生物信息科学和蛋白组学面临的巨大商业机遇;
⏰ 2004年 ⏰
《科学美国人》报道了“基因兴奋剂”--可能提高优秀运动员潜能的基因疗法,在此后的2004年奥运会期间成为科学家的热点话题。
△2004年7月刊
回顾《科学美国人》发展史,就好比翻看世界科技史和科学家简史。
从爱因斯坦到薛定谔,众多科学泰斗、诺奖得主、科技与政商精英为这本杂志撰稿,与上千万读者分享思想精华与智慧理念。
《关于引力的普适理论》(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Gravitation)一文,介绍了当时关于引力理论的研究动态。这篇文章也是爱因斯坦晚年发表的最后几篇文章之一。
△《说说广义相对论》(《科学美国人》1950年4月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它被认为是高水平学术期刊,但这本杂志并不采用类似《自然》杂志同行评审的方式审查稿件,而是开创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报道新模式:
即由科研人员和科学编辑一同工作,共同完成科学报道,既保证了权威、准确,也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让大众也能理解前沿科学。
△丹尼斯·弗兰纳根(Dennis Flanagan) 《科学美国人》初代主编
这也是这本杂志能跨越 3个世纪,依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如今,这本最初重点关注发明专利、机械进展的单版期刊,已经成为全球历史zui悠久、zui具影响力的大众科学杂志之一,也是托福/雅思、SAT/ACT等各类考试中科学部分的重要题源。
总之,对于想提升理工素养、英语能力、学术词汇量的中学生,《科学美国人》给了极高标准的阅读素材库,再面对学科、标化考试都是降维打击。
汇集全球顶尖科学家、名校学者
理工科的“套磁”圈子
《科学美国人》的撰稿者汇聚起来,几乎就是一个当代科学家智库,覆盖了各个领域的顶尖教授、学者、作者等。比如: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
👇👇哈佛大学和UCLA研究员
👇👇德州奥斯汀研究员、UCSF精神学专家
除了邀请名校专家之外,《科学美国人》的主笔团队也是各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主笔。比如:
现任主编是UCB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还有供职过《连线》、《纽约时报》、《国家地理》、《财富》等顶尖杂志的主笔和获奖作者。
我看下来的感受就是,拿到这本刊就相当于找到了“圈子”。如果想未来读理工专业,这些文章都能直接用来“套磁”了。
一刊涵盖科学各个领域
从事实到观点,不同角度了解科学
《科学美国人》一刊80页左右,主要有这些栏目:
从事实到观点,带孩子从不同角度了解科学知识、辩证分析科学现象。
👉一刊涵盖各领域科学分支
Advances栏目主要报道全球最新的科技趋势。一刊就会涵盖十来个不同的科学分支,比如我手上的这份2022年12月刊中就包含:
△生物进化
△神经科学
△科技
△气象
△古生物学
△计算机图形学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海洋勘探
△生态学
一年12刊下来就能接触到上百种不同学科分支,极大拓展了科学的涉猎广度。
这两年对“专业选择”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朋友纠结:选孩子感兴趣的?还是选赚钱的?但我看到更多的现实是,大家对专业的了解远远不够。这就带来很多“道听途说”造成的误判。
这很能理解,毕竟360行隔行如隔山,一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为什么值得去研究?学了半天又什么用?了解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做很多功课,更不要说去判断它的前景和趋势。
如果孩子能有机会提前接触这么多科学分支,对各个学科领域、专业防抖有所了解,就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愿意去探索的领域。
👉从不同角度,了解“大家”如何看科学
除了提供前沿科学知识,《科学美国人》还会请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和解读。
From the Editor 每期主编会探讨一个科学问题,比如什么是宇宙观?
Science Agenda 是编辑团队的观点和分析,比如我们在太空的探索将对地球带来什么影响?
Forum 用“论坛”的形式带来多位专业人士的评论和探讨,有点像“科学三人行”;
Observatory 是专栏作者、哈佛教授对科学的观察。
作为普通读者,《科学美国人》中的有些科学研究也许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但每次读到这些科学评论,我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科学家要去探索那么多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领域,因为他们真的会在某个角落、某个时刻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也是我们让孩子阅读科学读物的价值,更了解自己、理解世界运转的方式、从而想象人类的未来。
不只因为它有近180年、见证诺贝尔奖出炉的光辉历史,也不只因为它代表了科学读物的zui高水平,而是它真的能带领读者、带领孩子与顶尖大脑对话、走在时代前沿。它的高度、专业性、对孩子的启发,都是我们身边世界和现有资源难以企及的。
尤其对于想在理工学科上有建树的孩子,刷题、做项目、打竞赛已经占据了大半时间,还能让大脑保持海绵状态就必须要用碎片时间、短时高效地吸收有营养的信息。
而《科学美国人》提供的就是这样新锐、广泛、优质的内容。一刊80来页,塞在书包里随时翻阅,15分钟就能获得一个新知、启发一个观点。这大概就是理工牛娃养成的秘密吧。
总之,代表全球zui高水平的英文科学刊物,每位中学生、大学生都应该去读。
且订且珍惜。
适合14岁以上
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
1188元,共12期/年
海外原版杂志,下单后,预计1-2个月收到第一期
👇有任何疑问可以扫码咨询👇
更多原版进口杂志
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真选」原版杂志专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广告】,产品及售后服务为商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