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从我提出“三维美学艺术设计”“用理性解读感性”“医美设计必须遵循理性”“无设计不整形”等观点后,大多数从业者是极度认可的。
在同质化严重的医美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必然会朝着理性、科学、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种与实践相对应的理论——三维美学艺术设计,理论永远是过去时。尤其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实践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
【三维美学艺术设计】的理念
是经过我三年设计了几千张面孔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没有杜尚的小便池,就没有迪基和丹托的“艺术界”。
Aesthetics
无龄美学拓展
马塞尔.杜尚《泉》
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已故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打败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而所谓《泉》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小便池,而且这个小便池也不是杜尚自己制作的,而只是从商店买来,签上他的大名,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要知道,组成评审团的并不是缺少艺术细胞的普罗大众,而是500名英国艺术界最权威的专家,包括艺术家、艺术品交易商、艺术批评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工作人员。
以杜尚的《泉》为例,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与美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乔治.迪基开始了有关“艺术世界”的争论。
在迪基看来,是杜尚提交作品的行为以及艺术界的展览惯例,使得小便池成为了艺术品。在丹托看来,迪基没有解释作为艺术品的这件小便池与其他同型号小便池之间的差异,而这才是回答“艺术是什么”(而非“什么是艺术”)这一哲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有必要把迪基和丹托意义上的“artworld”区分为两个概念:一个叫做艺术圈(Art Circle),是由不同角色的人群及其实践活动和实践传统组成的(按照迪基的描述,其核心角色分为制作者、展示者和接受者三类);另一个叫做艺术世界(Artworld),是由一系列的解释系统、范例以及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构成的(按照丹托的理解,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的理据和艺术史的脉络)。
没有生态环境危机,可能也不会出现生态美学(环境美学)。
Aesthetics
无龄美学拓展
生态美学是直面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美学转型,是在充分吸收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基础上、针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及其文化功能所进行的美学重构,其目标是让美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过新世纪20年的学术探索,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一个我国学术界有目共睹的学术事实,已经正式进入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视野。
就国际范围来看,生态美学研究也是一个前沿的学术领域。
实践高于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更多是实践最终的注脚。
过往我们美业都是用感性审美,大家都认为这没有问题。但当一个现象或一个行业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之后,往往意味着这种现象的泛滥和行业蓬勃发展期的结束。行业进入了平稳期或调整期,甚至行业开始了死亡。
如果,我们想要冲破这一切,开创出一个新世界,那我们就要提升思维,打开感性后面的理性,那么审美的理性到底是什么呢?
1
美学之始—— 感性学
美学(或叫审美,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aesthetics)从诞生之始就是感性学,它是人体所有感官的感知,代表了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必然会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
我们眼睛的每一次凝望
都饱含着审美,以及审美带来的情感
我们的耳朵永远喜欢优美动听的音乐
而不是杂乱的噪声
我们的鼻子细嗅着蔷薇
并帮助我们寻找美味
我们的舌头永远享受与美食的纠缠
那种满足只要一想起来,就会让我们流口水
我们的触觉,永远渴望爱人的抚摸
那种愉悦可以让人灵魂颤抖
因此,美,美学(或审美)会伴随着一个人生命的始终。
Aesthetics
无龄美学荐书
《美的分析》
著者:【英】威廉·荷加斯
译者:杨成寅
内容简介:
《美的分析》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对欧洲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什么是美”的研究中,英国画家荷加斯所给出的答案,令我们不由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本书的译者杨成寅是全国知名的美学史论家,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与理论造诣。行文简洁流畅,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美学(审美)还是进化的结果。
那些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繁衍的特征,在漫长的进化中,被我们视为美。反过来说,人是通过对美的感知行为来判断事物是否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一个外表畸形的人,身体上肯定存在疾病(如寄生虫),不利于生存和繁衍,就被认为是不美的。
千百万年来,人类及其祖先就是通过美的因素(同时也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因素)来择偶的。
由于纳粹的原因
人文科学中现在较少提到进化论
进化论美学并不是显学
但必须承认,进化论美学可以解释很多美学现象
美学判断往往被认为是“感性”的,被置于理性之下(鲍姆嘉通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性比理性低级。
Aesthetics
无龄美学拓展
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简称“鲍姆嘉通”,又译鲍姆加登。(德文原名: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公历纪元1714年7月17日—公历纪元1762年5月27日,享年47岁),德国著名哲学家。
鲍姆嘉通的哲学立场上支持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的启蒙主义学派。鲍姆嘉通继承了莱伯尼茨与沃尔夫的“感性认知”,并系统地化成一门新的学科,并将它命名为“Aesthetic“。这是鲍姆嘉通对美学史的一大贡献,他后来被称为“美学之父”。
因为有了他的命名,“美学”成为了一门学科,而不再是传统哲学中依附诗学、艺术等问题的简单讨论。
感性,是将几十亿年进化而来的“思考“变成瞬间的直觉,目的是节省我们判断的时间,对世界和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感性直觉内涵了功利的、经验的、归纳式的理性判断。
有时候,我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理性计算,发现感性早已通过直觉找到了答案。但是,理性科学是服务于人的工具,最终再转化为感性的产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人不但是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更是自然的肉身的人,并且,肉身才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因此,美学(审美)因素或行为在我们身上(生理上和心理上)根深蒂固,永不过时。同时,美学研究也是没有止境的。
一方面,新的实践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而出现,美学必须为其注脚。如:随着元宇宙的深入发展,虚拟环境审美和美学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
Aesthetic
无龄美学拓展
虚拟环境审美:virtual environment Aesthetics
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诸多国内外哲学家对虚拟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借助虚拟技术创生的虚拟审美环境相继出现,人类利用虚拟技术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异乎寻常的审美体验空间。
虚拟环境下的审美体验是指在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处理和生物传感等综合集成技术创造的超越现实的实时互动的三维仿真环境下,审美主体与虚拟技术创造的审美对象之间构成的一种相互交流和融合状态,同时在这一状态中,审美主体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美学计算:aesthetic computing
简单地说,美学计算研究的是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机器像人一样学会理解和生成具有美学含义的内容,就成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美学计算大概在20世纪上半叶就萌起了,当时美国数学家George D. Birkhoff在他的《美学测量》(Aesthestic Measure)一书中提出首个美学定量理论,认为秩序与复杂度之间的比值作可以作为一种美学度量。
另一方面,美学领域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而扩张,如当下正蓬勃发展的神经美学领域,是伴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磁图(MEG)等新的研究手段而发展起来的。
Aesthetic
无龄美学拓展
神经美学 Neuroesthetics/Neuroaesthetics
神经美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实验美学(Empirical aesthetics)的子学科。
神经美学旨在通过调查“对艺术的感知,产生和反应,以及与引起强烈感觉的物体和场景的相互作用(通常是愉悦),将(神经)心理学研究与美学结合起来。
该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艺术或美学参考是否遵循一系列科学定律或原则。另外,寻求这些原理的形成和特征的进化论依据。人们认为,鉴定涉及美学判断的大脑电路(例如,通过使用大脑成像来使用)可以帮助查明这些反应的起源。
正因为科学的快速发展与迭代,我们可以使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面部审美设计,指导整形医美在进行容貌改动前使用量化手段评估审美感受,预判调整方向,预估调整结果。
这里,我们都离不开数学。
2
美学之终—— 理性学
数学是揭示自然乃至宇宙规律的手段,世间万物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达。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就为其赋予了美的基调。
宇宙有多美、自然有多美,数学被用来解读它们的美。换种说法,宇宙很美,自然很美,数学告诉我们它们为什么美?人从自然中来,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存在天人感应,人对自然之美和宇宙之美也存在从身体到精神的呼应。这也是我们能够用数学去解读这个美的世界,从中发现美的原因。
人类感官中的触觉、嗅觉和味觉审美,也可以用物质与神经系统的化学反应的数学规律来表达。用数学手段对美学和审美进行量化,是当下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美学计算)。
数学不但本身具有美感,而且能够揭示万物规律,它居于万物美学的底层。
数学,就其本身而言,其美主要在于形式。它自身的形式同样具有美感,而且是组成万物美学的最基础、最普遍的美。
其一:公式的形式之美。
公式由数学符号组成,从符号学来看,数学符号有丰富的能指内涵,通过符号进行了万物的简化。无论是欧拉公式,还是质能方程,公式都给人以简洁、对称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其二:图形的形式之美。
数学之妙,在于它不但能用公式来表达,还可以广泛采用图形来演示,并且,公式与图形存在对位关系。
无论是黄金分割曲线,还是渐开线、抛物线、悬链线(双曲线),以及神奇的分形数学对应的图案,都是自然界的本源形态,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
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荷加斯毫不掩饰他对蛇形线的喜爱。蛇形线也是一种数学。事实上,无论是视觉艺术的构图、音乐艺术的谐音,其本质无一不是数学。
数学图形还可以以各种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形态出现,不同的图形蕴含着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变化统一,呈现出强烈的和谐之美,符合古典审美要求。
形式具有合目的性,审美也是对自然的一种适应。这种目的性往往来源于力、物质、能量和物种之间的博弈,而这些力、物质、能量和博弈均可用数学来表达和解释。
如鸡蛋的椭圆形
就来源于各种力、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如花瓣的数量大多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特征
同样的还有松果的鳞片
如13年蝉、17年蝉
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与天敌同时出现
分形也来自力、物质与能量间的博弈
人体的血管和大脑无一不是分形……
既然自然可以用数学来表达,那么审美也是一种对自然之数学的适应。
万物美学皆可用数学之美来表达,人类更不不例外。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其身上或阳刚或优美的线条,归根结底都可用数学关系解释其美之根源。
结束语
【三维美学艺术设计】有两根坚实的美学支柱:
一根是数据化实证美感的理性思维,代表着科学~抽象~阴性能量。
一根则是三维骨相结构形成的轮廓审美艺术理念,代表着医学~具象~阳性能量。
一阴一阳谓之道!
END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至其他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到后台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选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