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传杏林薪火 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文摘   2024-11-01 18:30   湖南  

本公众号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湖湘中医”进行关注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11月1日 第04版


传杏林薪火 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


九秩芳华,杏林秋实。2024年11月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迎来建校九十周年华诞。

  巍巍学府,弦歌铿锵。

  1934年,于山河破碎的战火中,在中医废止的争论中,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创建,誓要捍卫与复兴中医药事业。

  新中国沧桑巨变,学校开启现代中医教育新征程。1953年,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正式成立。6年后,成立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当时被誉为“湖湘中医药人才摇篮”。

  1960年,学校扩建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中医学院”。2006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勇当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弄潮儿。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园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新征程,先后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学校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现由应用型向学术型人才培养转型。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动荡时期的“被迫停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涅槃重生”,再到新时代的“蓬勃气象”——湖中大人始终以胸怀天下之担当,传杏林岐黄之薪火,以“传承精华”展风采,以“守正创新”促发展,为湖南“中医药强省”建设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秩筑医 培养妙手能回春的中医药人才

 考研上岸率55%、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今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季,在一众雀跃的欢呼声中,多了一股新“声”力量——来自中医学院中医养生学专业的毕业生们。

  “人民有需要,我们就培养。”随着全民健康意识觉醒,医养结合的中医养生学逐渐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201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开湖湘医学教育领域之先河,首次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52名充满探索欲望的新生,迈着坚定步伐踏入校门。


△ 国家高层次人才王炜教授指导学生科研

以首创精神开拓引领!构建“理论+实训+临床+科普”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中医药特色浓郁、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今年教师节之际,中医学院荣膺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高校,乃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事关未来国家综合国力发展。

  “办好本科教育教学,是贯彻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响应党和国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学校从应用型高校向学术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掷地有声。

  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紧扣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之根本,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湖南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基筑峰、彰显特色、交叉创新”为学科建设思路,以“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与一流中医药学科”为目标,着力打造“学科+学科群”建设架构。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以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医护类学科和公共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涉医涉药类学科为“两翼”,分层分类、共生共进的“一体两翼”学科生态体系,在该校已然形成。

  目前,学校设有31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高质量通过专业认证,累计获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2门。

  集中西医之大成,育未来医学科学家。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湖南中医药大学首开湖南高校之先河,重磅发布“招募令”——招收15名优秀学生实施本博连读,实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九年制培养,志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科研思维创新、临床技能过硬,具有国际视野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时间回溯,高端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早已开启。早在2000年,学校就开设了“5+3”一体化长学制中医学专业,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面向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培养具有学术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创新学术型人才。

  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再度升级,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拔尖中医人才班,实施双导师制,将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高等教育相结合,打造特色中医经典、交叉融通课程模块和实训研学活动,培养创新学术型中医药人才。

  九秩筑医,教泽绵长。90年来,学校已先后培养了20余万名胸中有丘壑、妙手能回春的精英人才。他们在乡间、在城市,凝神静气把脉,权衡斟酌开方,一丝不苟针灸,为患者解病痛,为健康护航程。


文化今承 打造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名片

  中医,中华民族之瑰宝,镶嵌华夏文明之基因,源远流长。

  地处“医圣”张仲景“第二故乡”,湖南中医药大学秉承“文明、求实、继承、创新”之校训,践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之湖湘精神,弘扬“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治学原则,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9月4日下午,“大医今承,誉满杏林——中医药学术传承拜师仪式”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一批年轻的中医学员郑重向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行拜师之礼,传承中医岐黄之术。

  “崇师尚道,赓续杏林薪火,深学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思维、医法医技,做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做守护群众健康的使者……”拜师现场,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易刚强如此勉励学员。

  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中医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在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与临澧县中医医院、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等16家医院联合开展“西学中”培训班,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未参加系统中医药理论培训的非中医类别医师传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参训学员逾1600人,让中医药在基层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湖南中医药大学坚持守正创新,将中医药元素结合群众喜好推陈出新,让中医药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向大众。

  传统的辨体质、喝茶饮、品药膳体验者众,现代的“仲景爹爹”文创系列产品、经络四诊仪闪亮登场,更有妙趣横生的飞花令、美不胜收的汉服巡游、底蕴深厚的中医功法表演……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倾力打造的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相继走进商业综合体、高校、社区,将中医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吸引众多群众流连忘返,成为学校“文化+健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模式的新名片。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湖湘针灸”成功入选湖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全省推广,还辐射至京、沪、川、鄂、粤等20余省份;研发的“尤爱花园女性保健”系列产品、“鼻炎通窍保健粉”口罩,以及以湖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研制的黄精系列产品等,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广受赞誉,充分展示了湖湘中医智慧。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风尚,正向海外吹去。

  9月24日,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与韩国圆光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迎来十周年庆典。

  10年间,圆光大学孔子学院以一个个特色活动项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增进彼此相知相近相亲。

  每年组织夏令营、冬令营和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体验团来华访问;连续举办传统药材鉴别大赛、中华美食文化活动、东方医学和中国传统养生系列讲座;组织传统功法巡演团赴芬兰、爱沙尼亚、挪威、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八国开展巡演活动,构建文化之桥……

  而这,仅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开放兴学,助力中医药文化自信出海的一个缩影。

  坐拥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在巴基斯坦、柬埔寨、迪拜、津巴布韦建立中医药中心。

  与由57个成员国组成的伊斯兰合作组织科学和技术合作部长级常设委员会(COMSTECH)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试营业,将成为中医药走进非洲、守护健康的重要“桥头堡”。

  建功新时代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正成为促进湖南中医药与世界医学交流合作、推动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挺膺担当 助力湖南中医药产业跨越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湖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服务中医药强省战略,在校企合作、校地融合、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等方面下硬功夫,打扎实仗。

  布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我国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形成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重要举措。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委局发文批复同意湖南等7个省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园风景  

作为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中医药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勇当排头兵,以战略合作为抓手,积极服务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凸显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职能。

  金秋时节,在邵阳县塘坪村油茶林下中药材及芳香植物试种科研基地,油茶林里套种的桔梗、射干、黄芩等中药材长势蓬勃,即将采收的金丝皇菊,让山地丘陵也呈现出田野上的丰收色彩。

  油茶林套种中药材,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双重”收入。而这一改变的由来,得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的开展。

  2023年11月,学校与邵阳县政府签订校县战略合作协议,派出专家教授团队多次前往调研,根据当地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的特点因地施策,提出油茶林下种植中药材。

  21个乡镇村共创建32个林下经济中药材示范基地,现有中药材初加工企业9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8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56万亩,产量5.24万吨,产值高达2.68亿元……短短6个多月,邵阳县以中医药材产业为主导的林下经济正大放异彩,助力邵阳县乡村振兴。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校地合作注重“一地一策”。

  根据各市县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与湖南14个市州30个市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与湖南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试点县(市)合作“全覆盖”,与湖南所有市州合作“全覆盖”。还建成了国际杜仲研究中心、国际瑶医研究院、国际瑶药研究院、安仁枳壳研究院、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产学研服务湖南,湖南中医药大学挺膺担当。

  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在湘江新区拔地而起。聚焦中医药产业“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核心功能,力争3到5年内,打造国家级中医药特色大学科技园。这是人才赋能的青春脉动,是传承湖湘医脉的新枝绽放。

  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柴金解郁安神片”荣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为中药创新药,并成功转让;彭清华教授团队提出对原发性青光眼及其手术后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采用“活血化瘀”或“活血利水”进行治疗,这在国内外属于首次;由贺福元等人共同完成的“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项目,解决了中药多成分量-时-效研究的“卡脖子”难题,荣获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众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让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科研创新领域始终位列前茅。

  202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共有21项科技成果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数量为全省高校第二,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的“全覆盖”,刷新历史。

  “十三五”以来,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新增纵向科研经费约2.9亿元,实现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国家级大项目的突破;

  先后为古汉集团、九芝堂、正清制药、汉森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研制或参与研发古汉养生精口服液、妇科千金片、乙肝宁冲剂、肝复乐、驴胶补血冲剂、汉森四磨汤、天麻首乌片等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累计产值超过200亿元……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优势,助推科研成果实现从“愿转”到“能转”、从“能转”到“敢转”、从“敢转”到“会转”跨越,以科技创新铸就“健康坚盾”,以科技供给“成色”擦亮健康中国“底色”。

  大力推进“校友回湘”,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旨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能。

  今年6月2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西藏校友会正式成立,实现了该校校友会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全覆盖。从去年10月11日到今年6月29日,分秒必争的9个月,湖南中医药大学24个省级校友会陆续成立、6个校友分会换届,湖中大人在全国各省都有了母校之家,为“校友回湘”搭建起了连心桥。

  1991届博士研究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珠海校友会会长张文安,在母校的召唤下,回湘创业的想法不断坚定,并于2023年12月在株洲市渌口区青龙湾小镇成立青龙湾健康港,打造卫生服务中心、大药房、门诊,为周边3万余名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的家庭健康服务。

  今年7月8日,1981级校友、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与母校签约,共建中医药精准用药研究中心,携手攻坚培养人才、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共同守护人民健康。

  1977级校友、广东海赛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平,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科建立中医药(天然药物)与皮肤免疫性疾病防治临床研究中心……

  从产业、医疗、科研、教育等多领域、全方位,学校牵手校友并进,共同助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千年中医药,九秩正青春。湖南中医药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意气风发,满怀豪情,聚焦主业,深耕特色,朝着建成“行业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日报




—THE END—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官方网址:http://tcm.hunan.gov.cn

湖湘中医
提供权威中医药健康服务信息,宣传中医药政策法规,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引导大众百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