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西北部以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分界,东南为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柔佛海峡最窄处只有1公里,有长堤相通,两国交往密切。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郑和下西洋应到过此地,不过似乎没有留下什么遗迹。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发现”了新加坡岛,故在新加坡有莱佛士广场、莱佛士登陆纪念碑等。其后英国人注意到此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大量涌入,并将其与马六甲、槟城等并称为“海峡殖民地”,纳入了大英帝国版图。二战以后,世界各地民族革命风起云涌,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并与新加坡组成联邦。1965年新加坡脱离联邦独立,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加坡并无山川风光之胜,亦无历史古迹可游。但新加坡政府为丰富民众生活并发展旅游事业,建造了众多园林、场馆,而且大多寓教于乐,参观游览的同时又能增加知识,是为其特点。
到新加坡旅游,鱼尾狮是必看的,因其为新加坡之标志。相传古代海上曾有如狮子状的神物平息风暴,挽救了淡马锡古国,故称此为狮城。“新加坡”即马来语中狮子之意。而鱼则为古代淡马锡之象征,故将二者合一,成为鱼尾狮。
鱼尾狮雕像高8.6米,由纯白色大理石雕成,鱼尾狮建成后坐落于新加坡河口的鱼尾狮公园中时,狮口日夜不停地向河中喷水。由于代表了新加坡,成为世界著名雕塑。不过诚如吾友、也是雕塑家的王川先生所言,此种童话式雕塑与周围之摩天大楼甚不协调。或许新加坡人亦有同感,现已将鱼尾狮雕塑移至浮尔顿1号填海地更大的公园中了。
圣淘沙在新加坡本岛之南,算起来应为新加坡之第三大岛。原系英军军营,新加坡独立后改为公园,与新加坡本岛有空中缆车相通,游客可免舟楫之劳。圣淘沙岛上有沙滩、椰树,游客可以在此享阳光、海水之乐。不过靠近赤道的地方阳光过于炙热,马来妇女出门尚戴面纱,华人妇女也不以晒黑为美,故似鲜有问津者。
岛上有一些展馆值得一看,如海底世界,为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馆。其水箱储水310万立方公升,畜养海洋动物4 000多种。尤其有趣的是大水箱中有隧道,长百米,游客只需站立其中电动人行道上便可进入“海底”,透过钢化玻璃,可以近距离观看海洋生物,忽见大鲨鱼迎面冲来,又见大海龟从头顶游过,令人惊喜不已。
(△新加坡圣淘沙 杨秉辉绘画)
岛上的蜡像馆所塑蜡像如真人大小,配以场景声光,展示新加坡之历史。蜡像馆大致分两部分,一为新加坡之发展史,其中颇多介绍华人先辈来此开发之情景。一塑像为华人妇女(旁注为广东三水地方妇女)挑担而来,其担一头为一些劳作用具,一头为一小童,令人印象深刻。
而另一部分为二战中新加坡战史。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迅速向南亚推进,被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其时法国已亡于德,英军拼凑些澳大利亚与印度军队在此抵抗,结果丧师辱国,只好投降保命。有谓英国人“不战而降”,倒不是事实。事实是,大英帝国的老爷们轻敌,据一本战后美国人写的书中说:当时在新加坡的英国人俱乐部里,英国的大人先生们竟然觉得日本人的眼睛太小,打枪都打不准,能打什么仗?而英国的少爷兵,这本美国人的书中说,他们“像圣诞树”,身上挂满了毛毯、水壶、食品罐,怎敌得过只带一包米饭、一块咸肉为食的日本兵?是役英军伤亡13万余人,日军伤亡不足万名。至今新加坡的克兰芝烈士公墓中尚有4000英军埋骨于此,便是证明。当然,日本人打了一场不义之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英国人跑到亚洲来折腾一阵子,结果还是回了老家。还其本来面目,历史是最无情的。
除了这两处景点外,若有时间,新加坡植物园最值得一看。该植物园以展示热带植物花卉闻名,许多品种是国内不可能一见的。园中有名贵兰花12 000多株,包括卓锦万黛兰、珍丹妮兰等极为名贵之品种。新加坡的胡姬兰有大量出口,也由该园研发。
(图文转载自:杨秉辉 碧柯文苑)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其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