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文化素养测验,试一下?
李白是第一个被称作“谪仙人”的,他在《感兴八首·其五》中记述了自己曾经的修仙学道经历:
“谪仙人”,一听这词儿,是不是感觉仙气飘飘的?带着点神秘,又有点落寞。
可这谪仙人到底是仙还是人呢?咱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先说说“谪”这字,别小看它,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它的读音是zhé,表示处罚、谴责、责备,以及古代官员被降职贬到外地。
《说文》解:
谪,罚也。
谪仙,这不就是把仙人从天上打到凡间的意思嘛。所以,谪仙人,顾名思义,就是被贬下凡的仙人。
“谪仙人”
那这谪仙人到底长啥样?是不是跟咱们想象中的一样,穿着飘逸的长袍,脚踏祥云,手里拿着拂尘,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其实啊,谪仙人也有好几种类型。
有文才类的,像咱们熟悉的李白,诗仙,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把个大唐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还有巫道类的,这类呢,就有点神秘兮兮的,会些奇门遁甲、呼风唤雨的本事,不过这些大多都是传说,咱也没亲眼见过。
再就是朝臣类的,这类谪仙人嘛,原本在天上可能是管理什么事务的仙官,到了凡间,就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大臣,帮着皇帝治理国家,出谋划策的。
要说这谪仙人里最有名的,那非李白莫属了。
李白这哥们儿,那可是个传奇。不仅诗写得好,还特别偏爱修仙学道。你知道吗?他在20岁的时候,就正式“入道”了。到处去访仙问道,峨眉山、江陵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跟当时的著名道人司马承祯(三代国师、茅山宗传人)交情不错,司马承祯评价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你说这能不是谪仙人吗?
“谪仙人”这个称呼,最早源于唐代诗人贺知章对李白的赞誉。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具体经过是:李白年轻时来到长安,与朋友游玩时偶遇了太子的老师、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
贺知章见李白仪表不凡,又久闻其诗名,便邀请他上酒楼畅饮。酒过三巡后,贺知章向李白索要诗作,李白便拿出《蜀道难》给他看。贺知章读得如痴如醉,还没读完就多次叫好,感叹此诗气魄雄伟,能惊天动地。接着又听李白吟诵了《乌栖曲》,更是老泪纵横,称其凄惨到鬼神听了也会哭。
之后贺知章突然说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即称赞李白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
从此,“谪仙人”的名号便渐渐传开了,李白自己也常以此自称。
除了李白,还有谁被称为“谪仙人”呢?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李白曾在诗中提到:“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这表明李白认为东方朔也是谪仙人。东方朔的故事很多,他常常以幽默的方式讽谏汉武帝。东方朔,就像是一个从天上被贬下来的仙人,在凡间过着既潇洒又无奈的生活。
虽然杜甫以“诗圣”著称,但他的诗风和人格魅力也让他被一些人视为谪仙人。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高尚的情操使他被后人誉为谪仙人。
再说说宋朝的苏轼。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多次被贬。。苏轼的诗词,读起来让人感觉他就像一个从天上被贬下来的仙人,虽然身处凡间,但心却始终在天上。他的同时代文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
这些“谪仙人”,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个从天上被贬下来的仙人,在凡间过着既潇洒又无奈的生活。他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咱再换个角度想想,这谪仙人要是真的存在,那他们来到凡间,是为了啥呢?是为了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还是为了完成什么使命?
也许,他们就是想看看,这凡间的生活到底是个啥滋味。就像李白,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篇。这些诗,不就像是他在凡间的足迹吗?
再说了,这谪仙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无奈。就像那些被贬下凡的仙人,虽然有着超凡的本领,但也要面对凡间的种种规则和束缚,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啊,这谪仙人到底是仙还是人,还真不好说。
也许,这谪仙人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种理想,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文化素养测验:你知道下边的成语吗?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