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的“獭”字究竟应该怎么读?

学术   2025-01-08 08:27   加拿大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可爱的外表而广受人们喜爱,它就是水獭。

水獭是一种半水栖的哺乳动物,它们以捕鱼为生,拥有光滑的皮毛和灵活的身体。

然而,当我们谈论这种动物时,很多人可能会误读“獭”字为lài。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以及水獭的发展过程。

一、“獭”字说文解字

“獭”字的正确读音是tǎ,属于汉语二级字。

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从“犬”部首,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在字形结构上,“獭”字属于左右结构,由“犬”和“赖”组成。

《说文解字》中对“獭”字的解释为“如小狗,水居、食鱼”,这里当然指的是水獭。

在现代汉语中,“水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它们以鱼类为食,有着敏捷的身手和出色的潜水能力。

二、“水獭”的历史

水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就有水獭遗迹,如云南保山塘子沟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重庆万州麻柳沱遗址等都出土了水獭的骨骼标本。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水獭食鱼的特性,并开始驯养水獭为人所用,进而形成了水獭渔业。

《孟子·离娄上》中提到“为渊驱鱼者獭也”,说明战国时代人们已认识到水獭是捕鱼高手。水獭主要以鱼类为食,能够利用敏锐的视觉和触觉捕捉水中的鱼类。

成书于西汉、记载先秦典故的《礼记·月令》中,把“獭祭鱼”作孟春之月“东风解冻”的一种物候,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观察到了“祭鱼”这种有趣的水獭生活习性。

水獭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巢穴中休息。它们是独居或成对生活的动物,除了繁殖季节外,通常不会形成大群体。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缪称训》中有“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的语句,说明古人当时已观察到水獭会随着水位高低而搬迁洞穴的习性。

唐代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提到了水獭,讲的是在“元和末”期,现在湖北省丹江口一带的百姓,已经开启了饲养水獭捕鱼的模式。直到清末,水獭在我国民间捕鱼业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古代人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条件反射,成功驯养水獭用于捕鱼,这一做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如今,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和过度捕猎,水獭在许多地区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一些种类的水獭被列为濒危物种。

水獭的这些习性特点使它们成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持水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茶座
人是会讲语言的动物,语言之于人的重要性,如同空气、粮食之于人一般。本草根小号旨在传播与语言及以语言为载体的雅俗共赏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