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的“拗”不读ào或niǔ ,正确读法是什么呢?

学术   2025-01-17 08:17   加拿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倔强、坚持己见的人。

他们可能在面对他人的建议时,仍然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这种性格特征,我们通常会用“执拗”来形容。

然而,对于“执拗”中的“拗”字,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读作ào或niǔ。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之谜,同时探讨它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厚内涵。

一、“拗”字说文解字

“拗”字在“执拗”中的读音是niù,属于汉语二级字。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从“扌”部首,在字形结构上,“拗”字属于左右结构,由“扌”和“幼”组成。

《说文解字》中对“拗”字的解释为“不顺”或“倔强”。

在现代汉语中,“执拗”一词用来形容坚持己见、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


二、“拗”字在古文献中的应用

“拗”字在汉语中有多个读音和含义,其读音为ǎo、ào、niù,每个读音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ǎo:这个读音的“拗”字主要用作动词,意为弯曲使断或折断。

例如,在唐代温庭筠的《达摩支曲》中就有“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的句子,这里的“拗”字读作ǎo,形容将莲花拗断。

在司空图的《狂题十八首》中也有“拗船折舵恐难回。”这里的“拗”字也读作ǎo,形容船舵被弄弯或折断,难以控制方向。

ào:这个读音的“拗”字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违反、不服从。

如唐代韩愈在《答孟郊》中写道:“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这里的“拗”字读作ào,表达了一种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另一个含义是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

例如,在格律诗中,如果某句诗的平仄出现了问题,念起来不顺畅,就会被称为“拗口”,需要通过“拗救”来纠正。

孟郊在《峡哀》中就有“拗歌欢非真。”这句诗中的“拗”字也读作ào,形容歌声不顺,表达了一种不自然的情感。

niù:这个读音的“拗”字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不驯顺。例如,“执拗”一词就是形容一个人性格固执、难以说服。

贯休的《偶作》中有“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这里的“拗”字读作niù,形容铁石坚硬到无法被拗开,比喻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坚固。

辛弃疾《千年调·卮酒向人时》中也有“出口人嫌拗。”这句诗中的“拗”字读作niù,形容说话不顺口,被人嫌弃。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写道:“﹝荆公﹞又曰:有伊尹之志,则放其君可也;有周公之志,则诛其兄可也;有周后妃之志,则求贤审官可也。似此议论,岂特执拗而已,真悖理伤道也。”这里的“执拗”同样表达了对固执己见的批评。

语言茶座
人是会讲语言的动物,语言之于人的重要性,如同空气、粮食之于人一般。本草根小号旨在传播与语言及以语言为载体的雅俗共赏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