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学术   2025-01-25 08:26   加拿大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THANKS

北京“十三陵”景区,曾经是明朝埋葬皇帝的地方,因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寝,所以叫做“十三陵”。

可是,明朝国祚276年共经历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还有三位皇帝去哪儿了?

首先没葬在十三陵的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在打下江山之后,于1368年在应天府登基,也即是如今的南京。后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才迁都北京,并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因此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

朱元璋非常重视自己的陵墓,在登基十三年左右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据说动用上十万人历时三十多年,花费上百万两白银建成,这就是南京的明孝陵。

因此朱元璋自然就葬在了南京,并没有出现在十三陵里。

其次未在十三陵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继位之后着手削弱藩王势力,结果逼得燕王朱棣谋反,发动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1402年攻进了南京城。

等朱棣率兵进城时,皇宫里燃起了大火,建文帝朱允炆就此下落不明,有人说他烧死在了宫里,也有人说他乔装打扮由地道逃出了京城,从此隐于尘世浪迹天涯。

总之不管哪种说法,建文帝朱允炆在战乱中已不知所踪,由于找不到遗体,也就不可能给他修建陵墓,十三陵里自然就没有他的位置了

再说了,此时明朝都城还在南京,十三陵也还没开始修建,就算找到朱允炆也应该埋葬在南京孝陵才对。

最后一位没进十三陵的是明朝第七位君主,明代宗朱祁钰。

1449年,北方游牧民族瓦剌进犯,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战败,朱祁镇则被瓦剌俘虏。

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弟弟朱祁钰就被大臣们拥立为皇帝。一年后,瓦剌认为朱祁镇不是皇帝,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朱祁镇就被放了回来。

1457年,趁着朱祁钰病重,哥哥朱祁镇又被大臣们推举为皇帝,接着朱祁钰不久便去世。

重新登基的朱祁镇认为弟弟朱祁钰抢了自己的皇位,因此并不把朱祁钰当成皇帝看待,而是把他降为郕戾王,按亲王的规格将其葬在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

所以朱祁钰也没能进入十三陵,直到明宪宗时朱祁钰才被承认皇帝名号,因此朱祁钰也成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在皇室陵寝的皇帝。

除了以上这三位皇帝之后,明朝剩下的十三位皇帝就都葬在了十三陵。

皇帝都喜欢生前早早地选墓地。朱棣在1421迁都北京后,也开始为自己挑选陵址。

找了好多地方,最后相中了昌平的这块风水宝地。这儿群山环绕,中间一片开阔地,山水相依,符合古代风水学说里的吉壤标准。

从朱棣的长陵开始,后面的皇帝大多遵循祖制,死后也都葬在了这片陵区。


END


 


语言茶座
人是会讲语言的动物,语言之于人的重要性,如同空气、粮食之于人一般。本草根小号旨在传播与语言及以语言为载体的雅俗共赏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