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溯源:中国考古博物馆文物上新系列报道(6)——新密李家沟遗址

学术   2024-10-08 21:37   北京  
一、李家沟遗址概况

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镇岗坡村李家沟自然村西约200米处,椿板河(溱水河上游)东岸,海拔高约200米。该处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部倾斜,黄土堆积发育。2009年8月至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分南、北两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30平方米。2010年联合考古队以2009年发掘区为基础扩方,对南、北区再次进行了系统发掘,发掘面积约85平方米,其中北区约40平方米,南区约45平方米。

二、李家沟遗址的主要发现
尽管属抢救性发掘,但发掘单位确定了明确的学术目的,即希望寻找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间的缺环,认识本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进程与特点,进而探讨影响本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特点的机制。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和学术目的明确,考古发掘得以完整揭露出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的剖面。堆积下部出土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中部是普遍施压印纹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上部则发现典型的裴李岗文化陶片。

三、李家沟遗址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李家沟遗址包含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叠压关系的地层剖面,为寻找中原地区旧、新石器过渡性遗存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可靠参照。黑垆土层中新发现的压印纹夹砂陶片与板状无支脚的石磨盘等文化遗存,则填补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晚期文化到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空白。细石器层发现局部磨制石器与陶片,以及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亦为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体来看,李家沟遗址多层文化的叠压关系,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揭示了中原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

参考文献: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密李家沟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J].中原文物,2011,(01):4-6+39+113+115.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李家沟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1,(04):3-9+115+97-99.

[3]赵春青.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发展阶段[J].考古学研究,2012,(00):11-23.

[4]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北区2009年发掘报告[J].古代文明(辑刊),2013,9(00):177-207.

[5]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南区2009年发掘报告[J].古代文明(辑刊),2013,9(00):208-239.

[6]王幼平.新密李家沟遗址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14,(01):20-24.

[7]王幼平,顾万发.从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进展[J].中原文物,2018,(06):4-7+15.

[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北区2010年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8,(06):31-37+2.

[9]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南区2010年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8,(06):38-45.


图文提供:长卿 、文竹

图文编辑:千载

审核:赵明辉

来源:“中国考古博物馆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本站仅对格式略作调整,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责编:韩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宣传考古学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