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我号城市智库栏目
图 | 我号资料库
在你印象中,大名远播的九峰索桥,这个南平市极为经典的老地标桥梁建筑,是不是下面这个样子呢?
优雅,飘逸,如跨江的丝带,充满灵动。
但是,它也有过“狼狈”的一面。你可能从未想象过,当桥上的踏板被全部吊起来后,它又是怎样一副样貌呢?所幸我们有过记录,请看:
平时我们走在上面散步的水泥踏板,很快也消失了,此刻桥身只剩悬索,被整个吊起。仿佛蛇蜕下的一圈皮。让我们更加直观一点,从高空俯视这难得一见的模样:
巨大的吊臂在远处作业,紧紧地拉住这325米的桥身,请见这两张照片:
1983年5月,九峰索桥开工的场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当时也没有留下过多的影像资料。那么在2011年11月的大修,我们为大家做了一份记录。
其实当年,关于这座桥是否保留,在群众中间是有过争议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为何上世纪80年代,南平要举力建设这座索桥?
老南平人都印象清楚,原先没有这座索桥的时候,渡江的小舟还是很盛行的。两岸均有小码头。南平(今天的南平市延平区)不只是一座山城,它更是水城,是江城,无论是溪水还是江水都滋养了这座城市,让山显得更青,让山更有灵气。多条溪流最终(大概)在九峰索桥这个位置进行了汇聚,形成了如今福建的母亲河闽江。
▲ 南平市标丨闽江汇合处
人们感恩水对城市的供养,可也发愁,因为渡江比较麻烦。如今的老城区一块,对岸的九峰山一块,以及玉屏山那儿一块,其实南平主城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的结构。在玉屏山那儿,也有渡口,并且至今还保留下来了几百年前的古渡口码头遗迹。虽有渡船,但是往来都需要等待,到了夜里更是无法渡江,并且如若要运输大型物件更是不太容易的。当时,车辆没有如今这么多,百姓的出行,主要纯靠走路,所以,在最热闹的地方急需一座可以方便两岸步行的桥梁的心愿,便成了南平人的深深期望。九峰索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不过,当时为何不建设一座可以通车又可以步行的大桥梁呢?并非不想,而是财力不足。悬索桥的造价相对较低。
不过就当是“歪打正着”吧,当1984年国庆这座桥通行时,它反而创造了两个“之最”:
——当时全国跨度最长的游览专用桥!
——当时全省第一座横跨闽江的悬索桥!
这对城市来说反而成了“卖点”,按今天的话就叫做“网红打卡点”。因此必然,九峰索桥成了外地游客来到南平必去走走的地方。九峰索桥也因为所处地段方便、桥上所见风光秀丽、纯步行的定位所带来的休闲感,在今后的岁月里,它也变成了南平群众散步与纳凉非常喜欢去的场所。
不过,时代毕竟是在发展的。九峰索桥也碰到了问题。一个就是在历经几十年风雨之后,面临需要彻底维修的现实,这很需要花钱,是否值得为它花这笔钱?第二个就是,在离它不远处,有一座更加宏伟,并且能够供车辆与行人共用的剑州大桥刚刚建成。
于是,争议就来了——既然已有剑州大桥,那何必再保留九峰索桥呢?一个不算宽阔的江面,紧挨着两座桥梁,是否会显得过于拥挤呢?
不过时代最终还是做出了它的决定,让九峰索桥与剑州大桥共存。
争议虽各有道理,但最后的结果偏向了保留九峰索桥这一方。于是,2011年底,大桥进行了一场大修。九峰索桥有了更明晰的定位,就是休闲,就是作为城市旅游的一环存在着。它所连接的九峰山景区,本身就已经是当地著名的景点,所以再之后,为了让索桥与九峰山能够真正地融为一体,真正让索桥融入九峰山的一部分,后来当地又在南桥头修建了一座跨马路的步行天桥(廊桥式造型)直连九峰山景区入口,并与九峰山栈道入口也连成一起。
这真的是高明之设计,如果说原先九峰索桥和九峰山景点有点儿割裂,那么自从天桥造好之后,这种割裂感便彻底消失了,今天我们来审视九峰索桥与九峰山公园的关系,是非常的融洽与和谐的,它们成为了一体,如同一张非常美丽的明信片,所以,九峰索桥能够保留下来,不仅是当时的明智之举,也为后来九峰山公园与市区如何更优融合、延平区更好地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天我们肯定要感谢九峰索桥。没有它,市区和九峰山其实是割裂的,没有它,整个城市的休闲感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有山有水之城,一座桥,在解决群众现实需要的同时,也通过后期一些方案的优化(打补丁),把桥融入到景区建设中,拉近了城区与景区的关系,这是南平今后可以借鉴学习的一个好案例。看来,九峰索桥并没有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它将继续在今后的日子里,被更多的人知晓与喜爱。
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优化的方面,我们认为,九峰索桥北桥头,也就是江滨公园应该做一个更新改造,让公园与索桥、公园与城区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目前,这处的感觉仍然是割裂的,建议在九峰索桥的北入口,建立步行栈道,栈道不仅要在公园里开设出入口,更要直跨市区人行路面,在人行路面设置出入口,让市区的行人能够更加方便、“不知不觉”地就登上索桥、跨越江面、直上九峰。
话说回来,江滨公园年代感实在太重了,很多设施都已经老化与过时,整体设计理念与当今城市公园的理念冲突,它过于的封闭、过于的“幽深”、过于的不好管理,制造了很多的卫生死角,甚至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犯罪死角,亲水性又很差,感觉很不通透很不灵动。且又因为该公园占地面积过大,几乎割了主城区黄金路段的一半,让园林与城市存在着割裂感(不相容感),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喜欢上这里,因为他们在这里除了与老年人人挤人,或者听广场舞、移动KTV的耳朵轰炸,还能做什么快乐的事呢?连买一杯奶茶坐下来看看书谈谈天的机会都没有,是的,作为如此大的一个公园,商业服务的参与度太低了。
以至于如今不仅闹哄哄,还暮气沉沉,不仅缺少朝气,也无助于商业价值的孵化,给城市贡献不了消费力,以至于几部年代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回来的她们》)都喜欢选择在这里拍摄(这不是绝对的褒义)。“十四五”期间,是时候到了市里、区里需要拨一笔专项资金将江滨公园彻底地、好好地优化改造的地步了,这也是城市的时代呼声。同在市区一条线上的小水门公园在这一点上搞得不错,大家都可以去切身感受一下。
▲ 江滨公园成了城市老龄化的象征
你也许还想阅读:
· 南平九峰索桥40年:追忆1984年,我们都老了,回不去了!
声明丨转载需授权,涉原创版权归其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