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九峰索桥40年:追忆1984年,我们都老了,回不去了!

文摘   2024-10-01 23:26   福建  

文 | 我号一路文化栏目

图 | 我号资料库



又到了国庆的喜庆日子,然而2024年的国庆,对于南平人而言,又多一个意义。全体南平人,为九峰索桥迎来了40岁生日。

是啊,这座陪伴了他们风雨阳光40年的索桥,见证了好几代人的青春年华,也送走了很多曾经熟悉的朋友。1984年的10月1日,人们走在桥上晃晃荡荡的回忆,对于一部分老南平人来说,宛如昨日,但又恍如隔世。

福建南平经历了沧桑巨变,老南平的名字也去到了百公里外,这里时不时伴着“延平”二字被提起。然而,闽江之水依旧浩浩荡荡东去,时代的潮声在九峰桥畔轰鸣不绝。人们仍然醉心于清晨走过索桥到九峰山攀登,夜幕之下又驻在桥上吹着远方清新的晚风。习惯会一代代保留下来,成为老南平的文化,再融入新城市的建设中,变成新一代人的新南平记忆。


▲ 视频中有没听到南平的口音呢


翻开往事的记载,我们回到1982年。当时的胡诏隆先生负责南平城市建设工作。他心中牵挂着群众的一个呼声,即建一座来往两岸的桥。山城南平,城区最中心的两岸,缺一座能方便群众过河的桥梁,渡船真的太不方便了。为此,胡诏隆与一众政府官员到山城重庆等地考察,限于当时的财政压力,最后决定建造造价相对低的悬索桥。建造方案确定后,向省上的申报却被驳回了。

困难是一时的,决心却不灭。没有省上的补助,胡诏隆决定要“自己干”。据当时的记录,那时胡诏隆的决心很大,但压力也很大。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只能从各方面精打细算。他们自己组了施工指挥部,一些闲杂事情都由自己操办,不聘请施工单位承包,这样就能省掉一笔管理费。

不仅如此,“精明”的胡诏隆还四处打听,购买到了实惠的钢筋水泥,聘请到了当时技术很好的电焊工,为索桥建设打足了基础。据说有一次,桥上的四个索鞍需要再加工,可联系到的一家工厂,一个索鞍加工就报价6000元,这简直吓得老胡赶紧“撤退”。几经寻找,他们终于找到加工费只需要2000多元的工厂承接。就这么一通精打细算下来,建九峰索桥的花费竟然比原本预算整整节省了好几十万元呢。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就是一笔巨款啊。


▲ 老南平照片(图源网络)


精打细算不意味着放弃品质追求,九峰索桥从开建起,就从加工到选择电焊工,每道关都把得很严。每一篓沙石,都必须过秤,杜绝被人偷工减料。这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仍旧屹立不倒的品质工程。

1983年5月开工,1984年9月竣工,当时总投资138万元的九峰索桥,长325米,主跨200米,索塔高43.2米,桥面净宽4米,看起来非常的坚固壮观,造型即便放在今天也非常“扛打”,古朴不失庄重,简约不失优雅。


▲ 2011年11月九峰索桥迎来大修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84年国庆那天,也如今天一样全城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当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踏上这座桥时,内心新奇又激动,索桥特有的晃动感,让有的小朋友开心地尖叫起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程来“打卡”的!你要知道,这座桥当时可是福建省内第一座横跨闽江的悬索桥,也是当时全中国跨度最长的游览专用桥!

直到今天,南平境内似乎也很少再出现像当年那样能够创造那么多“之最”的话题又足够吸引游客赶来“打卡”的桥梁了。



九峰索桥已经是老南平城的一张标志性名片。九峰山公园的开发,江滨公园的修建,两岸楼房的拔地而起,南平“双剑化龙”市标的出水,雄伟的剑州大桥的“伴飞”,渐渐与九峰索桥组合成了一张张360°无死角的城市明信片,向更多的年轻人和游客“安利”这座城市新的玩法,讲述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精彩故事。

述说当年故事,嘴角挂着微笑,但泪眼朦胧。因为一座桥,让我们想起很多欢乐的过往,记起曾经在南平的家人、朋友、同事。纵然我们很想再回到过去,我们也是真的回不去了。

我们都无法再回到1984!



40年啊,时间过得太快了。快到1984年的国庆你还记得吧。快到许多的南平故事你还能娓娓道来。

但是我们又面向未来。因为潮起闽江,站在桥上,以勇立潮头之姿,南平人,向山又向海。




 声明丨转载需授权,涉原创版权归其所有者。



山珍不塞牙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