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杭州市西溪医院神经外科崔亚辉副主任医师带来的:静脉窦内孤立性纤维瘤切除术,欢迎阅读、分享!
性别:男。
年龄:55岁。
现病史:患者6月余前出现枕部头痛,偶有头晕,无其他不适,就诊于社区医院查颅脑CT提示颅内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拟“颅内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80mg/5mg QD;最高血压不详。
体格检查:T36.4℃,P64次/分,R18次/分,Bp153/89mmHg。
专科检查:意识清,精神可,查体配合;四肢遵嘱活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眼睑无下垂,眼球活动正常,视力视野粗测未见明显异常;示齿口角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GCS:15分。
辅助检查
头颅CT:枕叶高密度占位。
我院头颅增强MR:顶枕部后纵裂旁占位,考虑脑外来源低度恶性肿瘤,孤立性纤维瘤可能(图1)。
CTV提示:矢状窦及双侧横窦、窦汇内占位,局部静脉窦闭塞,周围回流静脉增粗表现(图1)。
眼底及视力视野检查提示:双眼鼻侧视野缺损。
图1. CTV及MR
初步诊断
诊疗计划
图2. 切口设计
术中所见
术后恢复
术后第一天患者意识清,四肢活动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视野缺损稍有增大,病理征阴性。
术后1天,复查CT瘤腔内无出血。术后1周复查MR提示矢状窦及左侧横窦区仍有少许强化(图3)。术后10天康复出院,肿瘤医院进一步规律放射治疗,目前术后3月,肢体功能正常,视野缺损稍好转。余无明显异常。
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是中胚层起源的软组织肉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4%和脑膜病变的2.4%,其在所有患者群体中都是罕见的。性别易感性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1。与大多数脑膜瘤一样,SFTs通常表现有硬脑膜附着,但具有较高的血管密度,并且易于局部复发,偶尔会转移。
CT表现为相对于周围脑实质的高密度,低密度灶分散在肿瘤中,代表血管增生产生的血管流空。
磁共振成像(MRI)上,具有脑膜瘤的一些影像学特征,增强明显,边界清晰。与典型的脑膜瘤不同,SFTs的增强模式是不均匀的,边缘有更多的分叶。
孤立性纤维瘤几乎完全是孤立性的,很少发生在后颅窝和脊髓。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小叶状,并有侵袭相邻骨质的倾向。靠近颅底的位置让手术切除和定位靠近关键功能部位和血管结构的病灶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次全切除术,而非全切除术。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不辅助放射等治疗,可以迅速发生局部进展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作者简介
崔亚辉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西溪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建民教授
浙江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杭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显微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出血开颅及微创手术、脑积水V-P分流、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或支架植入术、椎管内病变切除术等
识别二维码,前往崔亚辉 副主任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