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精神病”这句话不是标题党说的而是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说的,原话是“人人都是精神病,精神病是一个严谨的尝试。要是我更精神病一点,我就可能是一个更出色的分析家。”拉康的理论观念有点疯狂又有意思就是著作略显晦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度娘了解一下。
“人人都是精神病”
出处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心理学家叫大卫罗森汉,他做过一个实验,找到了八位好朋友,一起在全国去找到了不同的精神病院,冒充精神病人去做诊断,结果发现九个人都被诊断为精神病,都被关到精神病院里面,差点出不来了。那这个事情的话呢,叫罗森瀚就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发表在了科学的杂志。那么这一发表的话呢,不得了,在整一个精神病界就产生了轰动。
于是很多精神科的医生就不服气了,他们就向罗森汉发出挑战。接下来三个月,你再派人来我这里,我保证能够帮你识别出哪一些真的精神病,哪些假的精神病。后面的三个月中啊,全国各地的精神医生一共找到了41位假精神病,他们来跟罗森汉说,这是不是你派来的人。罗森汉告诉他,我一个都没派。所以你看到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就是正常人也会被诊断为精神病。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定义一个人精神病。
由此可见精神病的特殊性,
想要证明一个人有病很难。 若想要证明他没病,
就更是难上加难。
历史
为了治好精神病,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
最开始,人们将刀鞘的尖切断,插入精神病人的“菊花”,再用力吹,直到水从病人的嘴里冒出来。
后来,又将温顺的动物血输到人的体内,让人性格变得温和。
再后来,有人又将女性精神病症状归结为「癔病」。认为这是由于子宫在身体内到处游走引起的疾病导致。于是一种“闻臭疗法”诞生了,让患病女性闻恶臭的东西,靠臭味儿击退在身体里游走的子宫。
于是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人们继续对人体的每个部位下手,用着纯朴的排除法进行测试……
【想出的这些方法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无疑比神经病还难理解,分不清是病的人有病还是治病的人有病了】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逐渐发达
葡萄牙神经学家莫尼兹,基于脑前叶切除对某些精神病人有效的假说,实施了脑白质切除法。
●电影《飞越疯人院》里麦克默菲受到了最惨无人道的待遇,惨遭毒手被切除了脑白质,真的成了白痴。
这种手术疗法,甚至在1949年还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后经美国医生费里曼改良成更简单粗暴的方式:
直接将类似冰锥的锥子,通过患者眼球上部的眼眶,凿入脑内一顿搅,破坏掉相应的神经。
因为脑叶并非毫无用处,它掌控着人们的记忆、情感、行为,这种残忍的手术无非是把“疯子”变 成 了“傻子”。
终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生产“贵族紫”染料的工厂中,偶然发现的一种药物,阻挡了人类走向自取灭亡之路。人们发现在亚甲基蓝染料的结构基础上,合成的氯丙嗪和氟哌啶醇,与蛇根木中提取的药物利血平,可用来治疗精神疾病。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拥有真正能治疗大脑疾病的药,人们开始相信精神疾病和其他的病一样,能通过药物治疗。
药物的辅助治疗+心理疏导,已成为精神病治疗的常态。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得到了抑制与缓解。
大部分现代人都或多或少患有精神性的不安或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资料,每5个人中就会有一人可能有精神病。换言之,我们自己、家人或朋友,都可能跟精神病扯上关系。
以下有5种现代人最容易罹患的心理疾病:
①强迫症 :强迫症状可分为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两种。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状况是:把每一个消息未读的红点点掉。
②焦虑症 :表现极度紧张、忧虑、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恶心呕吐、腹泻。精神无法集中,常因些小事情而忐忑不安。
在学习中最常见的状况是:完了,下一个会不会叫我回答问题……毁了,万一不会怎么搞……
③躁郁症:躁郁症是一种使人的情绪高低起伏变化,并容易让人失去控制的一种疾病。这些情绪起伏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感觉、行为、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表现。
在日常表现在起床气、堵车气、上学气……
④忧郁症:情绪低落、容易哭泣、对周遭事物失去兴趣、常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自责、无助。
在相处时表现为:你是不是嫌我烦了……
⑤恐惧症:害怕一些特定的事件或情境,例如惧高、怕水、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等。只有在特殊状况下才会引发焦虑的反应。
在期末时表现为:完了,完了,完了……什么都不会啊……
OS:以上,这些病症只有对你的生活、社交等造成了影响,才能算的上是「病」。如果没有影响到,只是轻微的,也有可能是精神紧张造成的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及修改
如何避免出现精神上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人们常常会感到压力山大,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精神病”这句话似乎带有一种自嘲和无奈的意味,它反映了现代人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共鸣。
我们应积极采取行动。无论是通过运动、冥想、艺术创作等自我调节方式,还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都是积极应对心理困扰的有效途径。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支持系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是精神病”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标签,而应成为一种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理解的体现。通过提高公众意识、消除污名化、提供支持和资源,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社会环境。
首先他们是人,
然后他们是病人,
最后他们是精神病人
文案|排版|谢欣雨
编辑|卢思睿
责任编辑|朱巍巍
来源: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