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志红(ID:wzhxlx)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突然有人说不喜欢你,并指列举你的「毛病」,比如自私、情绪化、脾气倔;
对方甚至表示如果你还这样,就不和你来往了。
你感到恐慌,于是努力去改变,尽管十分费力,还是无法让对方满意。
你开始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真是个糟糕的人!
但今天的文章,想和你分享一个不太一样的心理真相:
别人的评价未必反映真实的你,却暴露了对方真实的内心。
不迎合
前段时间,我刷到一段有趣的动画短片,标题就叫《不迎合》。
只是简单的对话,却非常精彩,值得反复细品。
主角是两只小鸟(以下称为A与B)——
A:我不想再和你一起了。
B:没关系。
A:等等,什么?
B:谢谢你告诉我,我想和一个愿意和我在一起的人在一起。所以这对我而言是好消息,你这样说,反让我更容易说再见了。
A:你不会怨恨我吗?
B:不会,别人喜不喜欢我,并不是对我的评价,而是他们自己需求的反映。我的任务并不是去迎合这些需求,而是去观察大家如何去爱,并选择这种方式是否适合我,而不是努力让你喜欢我。
视频里,小鸟B的情况每个人都会遇到,而小鸟A可能是我们的伴侣、家人、朋友、同事。
现实中,当听到别人说“我不想再和你一起”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自我怀疑——
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让你不开心?告诉我,我努力去改!
然而,小鸟B则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应对姿态,它没有反驳、没有证明,而是从容接纳了对方的「不喜欢」。
这一切,都因为它深谙一个道理:别人喜不喜欢我,并非是一种评价,而是对方需求的反应。
别人的评价
更能反映对方
好友小翠有一段这样的经历。
相恋半年的男友提出分手,让她情绪一度崩溃。
小翠除了因为分手难过,更因为男友狠狠地说了她的「毛病」——
“你个性太冷漠了,以后也不会有人和你在一起!”
原来,男友个性外向,经常和朋友聚会爬山吃饭,但凡有活动便邀请小翠一起去。
然而,小翠常常表现得不情愿,她更喜欢安静,比如在家看书或做手工,即使出去玩,情绪也不会太高涨。
在男友眼中,人与人相处就应该热热闹闹。
他需要伴侣参与到这种氛围中,否则他就会沮丧,认为对方不重视这段关系,甚至冷漠无情。
小翠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冷漠,试过强迫自己表现得热情,可却非常费力,没多久又打回原形,于是男友又开始不满。
而实际上,小翠并非无情,只是她个性如此,也实在勉强不来。
而男友说她冷漠,讲的其实是自己对关系的需求——需要伴侣是喜欢热闹的,能制造热闹的。
然而,他并没觉察到这种不愉快是需求不匹配导致的,所以会简单粗暴地认为——
就是你不好,并贴上你有问题(冷漠)的标签。
而我告诉小翠,既然知道男友不喜欢她的安静,也不全是坏事,这提醒她应该找一个喜欢她个性的人在一起。
一定会有人讨厌你
去和喜欢你的人相处
生活中,这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随处可见。像小翠个性安静寡言,在喜欢热闹的人眼中,就注定是冷淡无趣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特质,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做好自己,也必然会遇到讨厌我们的人。
当认清需求的异同后,我们则需要做一件事:
筛选圈子,和那些彼此需求匹配、喜欢我们的人在一起。
过去,人们会习惯认为,所谓社交能力就是适应能力,越能适应、迎合身边的圈子,则社交能力越强。
诚然,如果那个不喜欢我们的人,正是家人、同事,彼此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们必须还是要面对。
这里分享一段我自己的故事。
我过去在工作中,需要策划和主持心理沙龙,每当我构思出一个方案,则需要在内部进行彩排,然后同事们体验后给我反馈。
小D是我的同事兼好友,每次彩排完,他都会说:“这沙龙不行,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毫无收获,客户一定不满意的!”
这一度让我非常郁闷,只有自己回去继续打磨细节,可无论我如何认真设计,从来没一次能让他满意。
好几次我都想吵一架,觉得他是不是故意找茬,可别的时候我们相处又一切正常。
后来我才慢慢认清一个真相——他是一个感受力比较弱,且更加注重结果的人。
对他而言,参加一个活动需要收获大量新的理论知识,并能立马让他生活发生变化,他才会觉得是有效的。
而心理沙龙又恰恰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活动,所以他每次都会觉得没有收获,并感到浪费时间。
后来我还注意到,他即使参加其它体验类的活动,感受也差不多。
我总算明白,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欢心理沙龙的人。
可我们还要合作,那怎么办呢?
于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他的评价对我而言没有参考价值,并且他一定会对我失望。这是他的个性使然,而并非我不好,也不是他有意针对我。
于是,待我这样想之时,即使继续遭遇差评,心态也能很稳定了。
所以,当我们调整心理预期,也可以更平和地与不一样的人相处。
把握尺度
灵活应对
看到这你或许会担心:人是否会因此变得顽固,万一对方确实指出来我们的缺点呢?
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简单的分辨方法:
1.看对你有意见的人,是大多数还是极少数。
假设一个人真的自私,那么往往不会只有一个人对他不满,而是许多人都会表达意见。
相反,像上面小翠的例子,她和过去的男友、朋友们相处,从未被人说是冷漠,只有这一任男友如此认为。
那么这类占少数的批评,更倾向于是个人的特定需求偏好导致的。
2.对你有意见的人,也对别人有意见吗?
假设一个人不光说你自私,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自私,看不顺眼。
那么,这就倾向于是他自己的投射,或许过于想要索取使然。
其实,人与人之间会彼此不满是常态,去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别人的需求,找到匹配的人便可。
如果无法离开关系,便去理解、容纳彼此的差异,这也是一种成长。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宫崎骏曾在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用一只狡猾又热心的苍鹭来隐喻自己合作多年的制片人铃木敏夫。
宫崎骏作为艺术家,个性纯粹,和人相处希望尽量真诚坦荡。
而铃木是制片人要考虑票房和商业价值,所以会用不少商人的套路牟利。
年轻时,宫崎骏很看不惯这种行为;
但随着二人长期合作,他发现如果所有事都由着自己的完美主义性子,很多电影项目都无法启动。
必须有铃木这样的人一边死缠烂打劝宫崎骏制作,另一边又花言巧语地拉投资人,才使得许多影片能够完成。
而两人的事业也确实发展越来越好。
原本在宫崎骏眼中,这是不可调和的差异,两人过去矛盾也不少。
但随着他慢慢容纳差异,彼此相反的个性也在悄悄成就二人。
所以,面对矛盾、面对需求的差异,我们可以灵活应对——
去观察、去筛选、去容纳、去成长。点个赞+在看,欢迎分享~
往期好文
— END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5年1月刊上市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