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女人,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度过怎样的一生?作家三毛在《每个母亲都曾经是15岁少女》这篇文章里,讲述了母亲参加同学会的故事。那时的母亲35岁左右,育有4个子女,某天收到了同学会的邀请,三毛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原来妈妈也有同学,那么她必然是上过学的咯……妈妈还读过《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在学校打篮球校队,打的是后卫……可是,生活中的母亲跟小说和篮球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了这次同学会,母亲很早就开始协调时间,但,无论母亲多么精心地计划,她还是没能赶上开往同学会的那辆大车……三毛说,那日的母亲换上了自己唯一的旗袍和白皮鞋,还洒了香水……那日下着很大的雨,没有赶上车的母亲在风雨里发疯似的放声狂叫:“——魏东玉——严明霞、胡慧杰呀
——等等我——是进兰——缪进兰呀
据说,如今38岁的同学聚会,饭桌上几乎没有女性了。那些毕了业的女同学,隐身于一个又一个的家庭里,操持着家事,照顾着孩子,我们听不到她们的喟叹,也看不到她们的期待。门罗曾这样告诫女性:“永远要记住,当一个男人走出房门,他会把里面的一切都抛于身后……而一个女人出门时,她会把房间里发生的一切都随身带走。”尤其是已婚已育的中年女性,家,早已成了她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难怪,有人将已婚已育的女性形容为“时间乞丐”,形容为“消失的中年”。
常常,我们会质疑女性为什么不去平衡家庭和事业,为什么要陷入家庭中,为什么不走出来。陶昕然曾这样说:“不是不平衡,而是平衡不了,只有牺牲和取舍。”还记得,在《十三邀》的一期节目中,请到了植物学家曾孝濂,谈他在植物研究和绘画方面的成就。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那期节目中最精彩的一段,却是曾孝濂妻子张赞英的一番话。妻子张赞英说,丈夫曾孝濂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画画。而张赞英的一生,却是在曾孝濂画画的时候,去捡柴火,买柴火,锯柴火,劈柴火,买煤,砸煤,洗衣,做饭,育儿……婚前,张赞英完全不会这些,婚后,她的生活中只有这些。她说,丈夫曾孝濂想干的事情,自己只有支持他,一切时间都紧着他。以至于,在节目的结尾,白发苍苍的张赞英这样感慨:“跟他在一起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好委屈啊,我活得很憋屈……如果有来生,我绝对走我自己的路……”几乎,每个女人都拥有一个家,但,却不是每个女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对孩子来说,家是一个饿了、累了、受委屈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对丈夫来说,家是一个有做好的饭,洗好的衣,等自己的人的地方。对妻子来说,家是一个处处需要自己,却又处处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是一个孩子的事儿,丈夫的事儿,都比自己重要的地方。“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因此关于她的少女时代,须透过描述,和少数相片拼凑,模糊地知道,在她尚未被生活劳务及财务重担磨蚀成一个疲惫的中年妇人之前,她就是个珠玉般亮晶晶的聪明少女。”比如,丈夫几点上班,孩子几点放学,丈夫年底要升职了,孩子明年要升学了……比如,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为丈夫腾出一个工作的空间。蔡康永曾站在一个男性的视角,去观察自己身边的女性朋友,从而得出“女性在生活中需要各种作战能力”的结论。他说,自己认识的那些文艺女生,在为人妻为人母后,每天都要上演做早餐,送孩子上学,操心丈夫,担心孩子,忙自己等事情。这些事情里,蔡康永说有些他遇到一件可能就会生气,但他的女性朋友们,却可以同时应付五六件,然后居然还活了下来,没有崩溃,没有离婚,没有把小孩赶出去……女生是什么做的呢?和男生一样,不过一惧血肉之体而已,至于女生为什么能够这样子,无非一个“爱”字。“爱”字当头时,女生总习惯去做那个付出爱的人,渐而渐之,付出的便习惯了付出,被爱的也习惯了被爱。“当代女性,不是被饥荒和战乱给摧毁的,而是被日复一日,每日穿行其中的琐碎给慢慢磨损的。”在爱他人的时候,别忘了,也留一份爱,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
点个赞+在看,欢迎分享。
◉ 用“农民思维”,布局你的2025
◉ 我发现,不缺钱不缺爱的人,都有这几种心态
◉ 把不值得的人和事,都留在2024
◉ 你无需向谁看齐,人生有多种生活方式
— END —
✎作者:晶莹的莹,极简,极慢,极神经;爱写,爱画,爱空想;很懒,很勤,很矛盾。*本文为《女友》杂志原创,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者文章留言,联系授权。图片来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如有侵权,致歉,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刘小桃 审核/阿童木
2025年1月刊上市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