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活在六千多万年前,但古生物学家们可根据不同恐龙化石来判断各种恐龙的习性,比如说光听霸王龙这名字就知道其凶猛霸道,腕龙由于拥有粗壮的脖子而得名。![]()
但“窃蛋龙”,听到这名字就知道这种恐龙会像小偷一样顺走其他恐龙的蛋。窃蛋龙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白垩纪,其化石最早于1924年在蒙古被发现,最初人们看到的场景,是一只窃蛋龙化石趴在一堆恐龙蛋化石上面,旁边还有一具原角龙化石。
这画面乍一看,就好像是这只窃蛋龙正准备偷蛋或者正在偷蛋的过程中,突然遭遇了什么灾难,然后就被定格在了这个瞬间。![]()
当时的古生物学家亨利·奥斯本认为,这窝蛋属于原角龙,窃蛋龙正在偷食原角龙的蛋。于是,“窃蛋龙”这个名字就这么诞生了,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大家当时都觉得它就是个偷蛋的家伙。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指向一个不同的结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蛋化石的结构、大小等多方面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那些曾被认为是窃蛋龙偷窃而来的原角龙蛋,很有可能就是窃蛋龙自己的蛋。
![]()
也就是说,当时看到的那幅画面,很可能窃蛋龙不是偷蛋,而是在默默守护自己的蛋。 这样一来画风就变了。在远古的恐龙时代,一只窃蛋龙妈妈辛苦地生下了一窝蛋,它小心翼翼地趴在蛋上,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其他真正的掠食者伤害。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把这温馨又紧张的一幕永远地保存了下来。当我们现在看到化石的时候,却误会了它这么久。而且,从窃蛋龙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来看,也不太支持它是个偷蛋贼的说法。
![]()
窃蛋龙有着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喙部很适合啄食一些植物、小型昆虫或者软体动物,并没有那种适合抢夺其他恐龙蛋的尖锐武器或者特殊技能。如果它真的要去偷蛋,面对那些体型巨大、守护意识强烈的恐龙妈妈,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另外,在后续的考古发现中,越来越多类似的场景出现,很多窃蛋龙化石都是和蛋化石紧密在一起的,而且姿势都像是在孵化或者守护。![]()
这一系列的证据都让科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窃蛋龙的“罪名”。不过,就算窃蛋龙被成功“洗白”,但国际动物命名法有规定,物种的名称必须以最早有效命名为准,相当于名字已经定下,窃蛋龙也只能背负着偷蛋的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