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了以后,“近视眼”能和“老花眼”相互抵消吗?

百科   2024-12-17 19:21   四川  

由于工作或是学习的原因,很多人年纪轻轻眼睛就近视了,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不得不戴上眼镜。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在四五十岁之后视力也会开始下降,出现看不清近处物体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花眼。

那么,如果眼睛得了近视,步入老年之后与老花眼叠加,视力会恢复吗?

很多人有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老花眼看不清近处,按照数学正负抵消,那不就可以趋于正常了吗?

但现实是残酷的,它们叠加之后不仅视力得不到恢复,还有可能出现近视眼和老花眼同时存在的情况。

我们眼球的结构就像一台精密的摄像机,物体的反射光通过瞳孔后面像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晶状体将光线折射至视网膜上的黄斑部,呈现出倒立的实像,再经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处理。这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

其中,晶状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靠周围的睫状肌的拉紧与放松来调节形状,相当于一个可自动调整焦距的调焦器。

当我们视线聚焦在远处时,睫状肌拉紧使晶状体变薄;而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使晶状体变厚,保证物体反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就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成像汇聚在了视网膜前面,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清晰的成像。

比如我们长期在光线不好或是强光的环境下近距离看书、玩手机,使得睫状肌紧张引发调节痉挛,使晶状体一直保持“厚”的状态而无法正常调节变“薄”,这叫“屈光性近视”。

还有一种就是眼轴变长。通俗来讲就是眼睛的前后长度发生了变化,就算晶状体再怎么调节,光线也无汇聚在视网膜上,叫“轴性近视”。通常眼轴长度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能增加300度左右。

不管哪种近视,都可以通过凹透镜来矫正视力,保证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

相反,远视的原理和近视一样,只是物体成的像汇聚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因此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近视、远视和散光一样,是由于屈光不正造成的。“屈光不正”就是物体成像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的黄斑部,导致无法形成清晰的成像,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老花眼的原因是因为晶状体的弹性变弱,变凸能力下降,或是睫状肌老化而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改善视力。

因此产生老花眼并不是因为屈光不正,和近视眼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老花眼通常表现出与远视眼类似的症状,但它不是远视眼。

近视和远视不会同时出现,但不管有没有近视,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都会有可能出现老花眼的症状,所以它们并不能抵消,相反它们有可能同时出现,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准备两副眼镜。

只是近视眼患老花眼后,度数可能会相互中和,老花症状可能会出现得更晚一些,但不可避免。

人们认为它们能相互抵消,也许是将远视眼和老花眼混为一谈了吧!



更多冷知识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每晚19:20咱们不见不散

扫描二维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趣冷知识
好玩、有趣、涨姿势!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