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车界”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车界1月21日消息,近日一则关于某汽车品牌订单造假的爆料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有汽车博主爆料,某知名车企品牌内部存在严重的订单数据造假问题,大量现车无法交付,而管理层正在紧急灭火。
关于该车企品牌,汽车博主提供了几个关键信息:品牌直营(如果走经销商体系,经销商销售不会这么干)、品牌细分市场前3,大定金额在1500元以内,1月份交付量大量下滑。
订单造假的“潜规则”
该品牌被曝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部的销售管理机制上。据爆料,该品牌员工的升职考核标准主要依赖于大定订单的数量,而非实际交付量。
由于大定金额较低,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获取升职机会,不惜自掏腰包邀请亲朋好友下单,制造虚假订单。
这种订单造假的“潜规则”在该品牌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一些销售人员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晋升,而管理层在看到大量订单涌入后,误以为产品供不应求,进而制定了更高的交付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虚假订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大量现车积压,交付量却远远达不到预期。
管理层的应对与反思
面对订单造假的问题,该品牌的管理层并非毫无察觉。
据称,品牌高层在意识到问题后,已于今年1月1日调整了升职政策,将考核标准从大定订单数量转变为其他更具实际意义的指标。
然而,这种调整似乎为时已晚。
由于此前已经被提拔的中层管理者部分与订单造假有关,其价值观与品牌理念严重不符,导致基层真正有能力的员工被排挤,企业内部的管理生态遭到破坏。
此外,由于订单造假行为在操作上看似合规,难以直接抓到证据,管理层在追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虽然可以通过对比订单交付率、晋升前后订单数据等方式进行排查,但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难以完全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对于该品牌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全面的内部整顿,清理掉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升职的人员,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提醒企业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扫码加入电车界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