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车界”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车界1月24日消息,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的僵局似乎进一步加剧,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于1月21日在欧盟普通法院提交了诉讼,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反补贴关税。
此外,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也于1月22日向欧盟法院提出申诉。
企业和机构纷纷选择起诉,不禁让人猜测:中欧有关电动汽车的谈判是否已经失败?
01
欧盟高举电车关税大棒
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结束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该税于10月31日正式生效,具体加征的税率如下:
比亚迪:17.0%
吉利:18.8%
上汽:35.3%
其他合作企业:20.7%
不合作企业:35.3%
特斯拉:7.8%(因单独审查获得较低税率)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加征的反补贴裁决是在现有的10%关税基础上作出的,这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出口至欧盟时,面临的最高关税将剧增至惊人的45.3%。
另据电车界了解,欧盟在加征汽车关税时,判断中国车企合作与否的标准主要如下:
是否配合抽样调查:在反补贴调查过程中,积极配合欧盟委员会抽样调查工作的车企被视为合作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被认定为合作,加征的关税相对较低。
是否提出单独审查请求:像特斯拉,因提出了单独审查请求并获得批准,被单独计算关税税率,从而得到了相对较低的7.8%的关税。
02
小鹏汽车未单独起诉
2024年,在中欧关税博弈的关键时刻,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存在即合理,但希望关税是相对稳定的”。
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也让小鹏汽车被网友怀疑私下与欧盟接触的车企之一。
然而,随着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于2025年1月21日正式向欧盟普通法院提起诉讼,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反补贴关税。
当初被指“私下接触”欧盟的三家车企,如今两家(上汽、吉利)选择“硬刚”,仅余小鹏汽车未单独发起诉讼,其背后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另据媒体报道,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长城汽车、华晨宝马等中国车企均适用于20.7%的额外征收关税比例。
而20.7%的加征关税税率正是欧盟给予“合作车企”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的话,在2024年部分网友是冤枉了上汽集团了,因为上汽被加征的关税是35.3%。
03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降15%
关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是巨大的。
2024年,虽然欧盟仍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买家,购买了中国近30%的出口电动汽车,但2024年欧盟27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年度进口总量同比下降6%。要知道,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幅是12%。
出口欧盟不升反降!
受欧盟加征关税影响,10月份销售额暴跌近40%,11月份销售额又下降了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盟对中国车企加征的关税主要针对电动汽车,这也导致中国车企出口偶们的动力结构正在改变。
有消息指出,不少出口商增加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出口,在2024年前11个月,这类汽车的出口量增长了两倍。
04
车企单独起诉,中欧电车关税谈判失败了?
不少网友认为,此次车企和行业机构纷纷选择法律诉讼,是否意味着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已经失败?
业内人士也指出,中欧电车关税谈判不太可能完全结束。
首先,法律诉讼与谈判并行不悖:法律诉讼是中国车企和机电商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而谈判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另一种途径,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其次,诉讼目的推动问题解决:起诉的目的是通过法律途径挑战欧盟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为中欧双方在谈判中提供更有利的地位和筹码,而不是要取代谈判。
第三,谈判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涉及到众多利益和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
第四,中欧双方存在合作基础和意愿:中欧在汽车领域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都希望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第五,外部环境已经改变: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经砸向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最为紧密的“特殊伙伴”,很难说不会扩大到日韩和欧洲这些美国传统盟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方手上并非没有应对欧盟加征电动车关税的筹码。仅就汽车领域而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内需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欧盟众多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利益。
当然,中方的筹码并不局限在汽车这一块。
未来,中欧双方能否通过谈判达成共识,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合作共赢才是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电车界将持续关注!
扫码加入电车界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