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河,作为东欧第二大河,流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孕育了灿烂的基辅罗斯文明,是俄、白、乌三族共同历史的见证者。这条被誉为乌克兰“母亲河”的河流,以基辅为中心,在乌克兰境内呈S形蜿蜒流淌,将乌克兰分为东西两半,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现如今,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对峙与拉锯争夺中,第聂伯河两岸早已千疮百孔,秀美风光已不复存在,标志性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和卡霍夫卡水电站被炸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数万名军人在此献出生命。历史的长河中,第聂伯河见证了无数次的争夺与演变。1943年二战苏德双方在这条河流附近展开的第聂伯河会战尤为引人注目。为了收复第聂伯河左岸并夺取基辅,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交战双方的总兵力近400万人,伤亡人数达160万~170万人,战线长达1400千米。这场会战是二战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军事行动之一。
战争局势迎来转折点。在1943年7月—8月的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战略进攻的势头已经消耗殆尽,战场攻守形势迎来转换的契机,苏军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在这一背景下,德军妄图凭借第聂伯河的天然屏障,在其左岸建立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地,以保持对该地区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基地的控制。为此,德军以第聂伯河为核心,利用乌克兰境内丰富的河流水系,积极构筑各类工事,意图建立一条固若金汤的“东方堡垒”战略防线。
第聂伯河是一道天堑。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境内的下游河段,不仅水量明显增大,河面也异常宽阔,其平均宽度在200~2000米之间,最宽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00米。这种地理特点使得第聂伯河成为了德军防守得天独厚的屏障。此外,德军充分发挥了第聂伯河右岸的地形优势,其高峻陡峭的地形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平坦低缓的左岸地区。左岸地区在很长一段距离内坡度低缓,为德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火力歼敌区域。
苏军兵力占据相对优势。苏军在兵力、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截至1943年8月底,苏军部署了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共5个方面军,总兵力高达263.3万人。与此同时,他们还配备了5.1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850架作战飞机。此外,亚速海区舰队和敌后游击队的支持也为苏军增添了力量。相比之下,德军虽然投入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2个集团军群,但总兵力仅为124万余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
德军对河防盲目自信。德军对第聂伯河的河防抱有盲目的自信,错误地认为这道天险将能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成为其败退途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希特勒及其麾下的将领们过于乐观地预期了第聂伯河的防御能力,他们坚信,凭借其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沿线构筑的严密防御工事体系,足以抵挡苏联红军的攻势。在哈尔科夫战役失利之后,希特勒甚至自大地宣称:“第聂伯河是宽达700~900米的巨大江河障碍,右岸有连绵不断的发射点,是一道攻不破的天然堡垒。除非第聂伯河水倒流,否则苏联人绝无可能征服它。”
临时防线缓冲“东方堡垒”。为了争取时间强化第聂伯河的防御,1943年8月12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军开始构筑“东方堡垒”防线。由于这条防线将贯穿整个东线,长度近1000千米,预计到10月底才能完工,因此德军必须在现有阵地上坚守2个月。在此期间,为了给修筑“东方堡垒”防线争取更多时间,德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多个地域,迅速建立了火力强大的桥头堡和坚固的永备工事,形成一条从库尔斯克西南的苏梅一直延伸至亚速海的临时防线。
误判苏军已无连续进攻能力。德军判断,苏军经过库尔斯克战役2个月的持续消耗作战后,部队已呈现出疲态和后勤物资短缺的迹象,亟须进行休整和后勤补给,短时期内无力发动攻势作战。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德军左翼,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虽然兵力上还有百万之巨,但一线作战部队损耗严重,坦克数量也仅剩下800余辆,严重影响了其发动有效进攻的能力。在德军右翼,尽管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攻势依然猛烈,但德军据险坚守,成功抵御了苏军的攻势,并做好了随时放弃防线提前退守保存实力的准备。
楔入结合部弱点,成功破局。尽管德军在其左右两翼的部署和考虑极为周密,但在其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却暴露出了防御的弱点。负责结合部防御的是德军第2军,其面对的苏军中央方面军尽管消耗严重,部队亟需修整,弹药和油料都需要补充,但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给中央方面军下达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作战任务——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协同行动,解放乌克兰首府基辅。对于极为珍视荣誉的苏军将领来说,率先解放基辅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中央方面军也因此展现了高昂的战斗决心和强大的战斗力。经过短短10天的准备,苏军中央方面军于8月26日发起了新的攻势,拉开了第聂伯河会战的序幕。经过一番苦战,中央方面军成功在德军防线结合部撕开了一个宽达100千米、纵深70千米的缺口,切断了德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打开了通向第聂伯河中游的通道。
趁敌立势未稳全面追击。中央方面军成功楔入,突贯德军防线之后,南北两侧的苏军迅速响应,紧随其后发动了全面攻击,德军全线溃败,开始大范围后撤。整个9月,苏德双方都在竞相向第聂伯河赛跑。为迟滞苏军进攻并消耗其战争潜能,德军在撤退途中采取了焦土政策,破坏了沿途的所有设施。然而,这一策略不仅使德军愈发精疲力竭,士气低落,还激发了苏军同仇敌忾的情绪与斗志。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催促部队加速前进,他说道:“敌人正在焚烧面包,为了阻止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进攻。”当9月下旬德军全面撤退至第聂伯河一线时,“东方堡垒”防线的构筑尚未完成,撤退的德军仅能依托一些支撑点进行防御,这对苏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战机。
抢占并巩固多个登陆场。趁德军立足未稳,苏军沿着德军的撤退路线一路尾随全面追击至第聂伯河左岸。苏军的多支先遣部队在舟桥部队尚未抵达,严重缺乏渡河工具的情况下,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创造性地利用圆木和木桶做成的木筏以及从附近征集的少量渔船,冒着德军飞机的轰炸,成功强渡第聂伯河,并在对岸建立了多个关键的登陆场。苏军的重炮部队为这些登陆场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空军部队也全力以赴对德军实施精确打击,共同确保了登陆场的稳固与扩大。随着落在后面的舟桥部队陆续抵达,坦克作战集团终于成功抵达了河对岸,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站稳了脚跟。
敌后游击队和空降行动。为配合强渡第聂伯河的行动,苏军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大规模空降渗透行动,并得到了当地游击队的全面配合。空降兵和游击队在敌后展开了勇敢的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9月初,苏军空降兵第1、第3和第5旅在转行做了一年半地面部队后,被临时重组为1个军,重新开展跳伞训练。9月24日晚至25日凌晨,苏军2个空降兵旅在大布克林附近实施了空降行动。尽管由于情报失误和缺乏训练,部分空降兵在着陆后过于分散,并陷入了德军5个师的重围,最终死伤惨重,但他们在敌后与游击队的协同下勇敢作战,有效牵制了德军兵力,扰乱了德军部署。
南北夹击的钳制战略。自9月21日起,苏军趁德军向第聂伯河撤退之际,在基辅以南90千米处的大布林克地区开始强渡第聂伯河。经过近十天的激烈战斗和双方反复争夺,至9月末,苏军在大布林克地区成功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借助架设的浮桥和渡口,苏军大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第聂伯河右岸,为后续的基辅进攻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基辅以北40千米的柳捷日地区,苏军也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小的登陆场,南北两个登陆场共同形成了对基辅的钳制之势。在接下来的10月12—15日和21—23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原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了两次收复基辅的进攻战役,但在德军的顽强抵抗下均未取得成功。
有意泄露的虚假情报。在基辅以南的大布林克登陆场连续两次进攻受挫后,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和方面军司令瓦杜丁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主力突击方向由大布林克调整至德军防御较弱的基辅北侧柳捷日登陆场。为了掩盖这一重要战略转移行动,苏军精心策划了一场情报战,编造了一条暂停进攻,就地转入防御的假命令,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行动,有意地让其落入了德军手中。事后证明,这一虚假的情报成功迷惑了德军,使德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为苏军的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隐真示假的佯动攻击。为了进一步迷惑德军,让德军以为苏军不是转移进攻方向,只是在酝酿下一场攻势,苏军还在大布林克地区部署了大量逼真的坦克和火炮模型,同时通过伪装的电台发射大量的电讯讯号,全面制造出苏军准备全线转入固守,并准备再次从大布林克地区进行攻击的假象。此外,苏军还多次在大布林克地区发动佯攻,成功地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误导德军从基辅北侧调集了2个步兵师前来支援。
由南向北的迂回穿插。在情报迷雾和佯动进攻的掩护下,苏军实施了由南向北的隐蔽穿插。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等主力部队巧妙迂回行动。首先东渡第聂伯河,悄悄回到河左岸,然后快速机动北渡杰斯纳河并再次西渡第聂伯河回到河右岸,顺利完成了160千米的秘密行军,最终成功集结在柳捷日登陆场。这一系列行动展现了苏军卓越的战术执行能力。11月3日,苏军在柳捷日登陆场突然发起了进攻战役,仅用短短3天就成功收复了基辅。收复基辅后,苏军在该地域建立了正面500千米、纵深150千米的战略登陆场,为全面收复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地区,将德军逐出苏联国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之后,德军在东线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彻底丧失。
充分利用战场隐蔽伪装。苏军在渡河行动中,深知战场隐蔽伪装的重要性。在第聂伯河上架设舟桥渡河时,尽管遭到了德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但苏军迅速观察并研究总结出德军空中力量的活动规律。他们选择在德军飞机中午和黄昏出动后的间歇期,即每天入夜后开始架桥,利用夜幕和释放烟雾的掩护,快速完成渡河。等到黎明时,他们还会拆掉桥梁的表面部分,以防止被德军飞机发现。这种策略与乌克兰危机中俄军在北顿涅茨克渡河作战时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在白天堂而皇之的大规模渡河,草草释放的烟雾形同虚设,最终损失惨重。这样的战术调整,不仅体现了苏军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优化运用情报和心理战。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不仅在情报战运用方面游刃有余,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策略。在某次夜间战斗中,苏军采取了独特的震慑战术。他们令所有坦克打开车灯,同时在战场上拉响刺耳警报,坦克上的机枪和火炮持续向德军射击,德军被打得狼狈不堪,警报声和刺眼的车灯令德军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纷纷丢下阵地向后逃窜,构筑的防线就此瓦解。相似的是,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也是通过积极获取敌方情报,摸清了国民党军江防的动态,并充分利用心理战,成功策反了部分敌军部队,为后续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种综合运用情报和心理战的策略,对现代战争中的指挥官来说仍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重用立体火力掩护突袭。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展现了精准且策略性强的火力运用。数千门火炮为渡河部队提供了坚实的火力掩护,确保了突破敌军防线时的顺利。与此同时,苏空军也积极出动,对德军前沿和纵深实施了精准突袭。同时,苏军还集中所有的防空火力,重点阻止德空军对渡河区域的干扰。在火力配置方面,苏军建立了结合空地一体的立体火力体系,十分具有借鉴价值。首先,建立远程精确制导火力、压制炮兵火力和空中突击火力相结合的进攻火力系统,以实现对敌威胁目标的摧毁。其次,防空火力的布置要充分考虑高低远近的配置,以防止敌空中力量对渡河部队的杀伤。最后,火力配置必须与兵力突击紧密结合,斟酌战场地形和敌情,慎重选定突击方向,利用立体火力掩护进行最有效的突击。
巧用无人力量打破僵局。当前,随着科技进步,无人作战装备已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力量。在乌克兰危机中,乌方频繁利用无人艇对俄罗斯重要目标和大型海上舰船发动了攻击,取得了不俗的战果,表明了无人艇在战场上的潜力和威胁性。对于未来渡河作战而言,无人艇可以担任先遣力量角色,凭借其小巧、快速、灵活和隐身的特点,出其不意地执行渡河作战任务,为有人作战力量开辟作战通道。同时,加强空中无人力量的投入也是值得考虑的,无人机的空中侦察监视能力及精确打击的优势,可与水面无人艇形成互补,共同配合完成渡河作战任务。
第聂伯河会战堪称苏德两军军事巅峰的对决。在宽达700千米的广阔渡河战线上,苏军的大兵团作战战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此战展现了航空兵与地面部队的紧密空地协同,还涉及炮兵、装甲兵、步兵的多重协同战术,如精妙的炮坦协同和步坦协同等。此外,苏联红军装甲作战集群展现出的快速穿插、迂回机动等战术战法,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战果,也为世界军事科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学习借鉴价值。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