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父母,不发脾气却更伤人!很多孩子都中招了(父母请自查)

教育   2024-08-19 20:01   江苏  

作者 | 主创团·遇见小媛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前几天去朋友家小聚,中午吃饭时发生了这样一幕。


朋友家的儿子亮亮坐在饭桌旁,用筷子敲着桌子好半天没吃一口,旁人只以为这孩子比较挑食。


但朋友给他夹了一块红烧肉到碗里,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这才发现:


原来是他喜欢的菜离得远,才耍小性子。


于是,在吃到喜欢的菜后,亮亮一改姿态,站起来又夹了好几块,只吃这一道菜。


全然没见着朋友的脸,越来越难看。


期间,有姐妹帮着打圆场说“我家孩子也这样”,但朋友应了句“我不生气”后,端起盘子里的红烧肉,就往亮亮碗里倒:


“来,喜欢吃,这些都给你。全吃完,不许浪费!”


没有夹带一丝愤怒,压迫感却极强。


最后,亮亮也是满腹委屈,看着碗里快溢出来的红烧肉,只能强忍着眼泪接受妈妈的“好意”。


朋友还不忘强调:“养育孩子,不论何时都要情绪稳定。”


可这,真的是情绪稳定吗?并非如此。


情绪稳定,不是压抑情绪,而是管理情绪。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远比不吼不叫更重要。



01

有一种父母“情绪稳定”,却更伤人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不少父母开始采取“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


不爱吃饭,那就随你去,先让你饿上几次;


喜欢熬夜打游戏,那就让你打,不打到天亮不许睡;


不爱上学,那就带回家送乡下,体验一下天不亮就起床劳作的生活……


几番折腾,效果确实有,但也会无形中破坏亲子关系。


之前向表姐讨教育儿经验时,她便和我讲起这样一件烦心事。


有次周末,表姐刚做完大扫除,女儿岚岚就趁着她在厨房,拿着水彩笔在地板上画画,翻箱倒柜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回头发现后,表姐强忍着怒火要岚岚收拾好。


不承想,岚岚不以为意地反问:


“你不是常说,要尊重我的天性吗?”


听到这话,表姐只能把火强压下去,毕竟这确实是自己的“教育理念”。


于是,她宁愿窝火继续炒菜,也不愿打破自己的形象。


只是,隐藏得再好,在吃饭的时候也露了馅。


岚岚爸嘟囔了句:


“今天这菜,太咸。”


表姐就破防了:


“还不是你闺女影响了我做菜。”


“我也不生气,别回头被说脾气臭。”


父女俩对视一眼后,谁也没敢再接话。


此后,只要表姐做饭“发挥失常”,岚岚就会反省: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

妈妈的脾气是越忍越大,孩子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




因为父母的情绪过度稳定,也会让孩子时时担心“父母突然爆发”,陷入过度的思虑。


的确,“不怒自威”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但这更是一种隐藏极深的“隐性攻击”,远比表达真实的愤怒,更伤人。



02

父母越隐忍,孩子越叛逆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少父母在产生“愤怒”情绪时,最常见的做法是:


尽可能地控制情绪,只为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但在《觉醒的父母》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觉醒的人不仅有能力容忍情绪的波澜,还能接纳所有的情绪。”


凡事太过隐忍,也是一种错。


网友@无话可说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个十岁的小男孩,上小学前跟着家中老人生活,接到父母身边后,亲子关系生疏,孩子也不愿和父母亲近。


只以为是亏欠他太多,妈妈便暗暗下决心:


以后不让儿子再受一点委屈,绝不当着孩子面发脾气。


自此,男孩很快就和父母熟络起来,但是,也变得越来越任性:


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父母承诺晚一点买,就开始发脾气;需求满足不了时,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见此情形,孩子爸也尝试过纠偏,但孩子妈总是第一时间挡在娃面前,坦言孩子在老家受了太多苦,这是父母欠他的。


只要事后儿子抱着她道歉:“妈妈,我错了。”“隐忍”的妈妈就会服软。

这般惯着,当爸的也完全不敢管了。


想起一句话说:


“忍而不发,会给孩子造成混乱。”


的确,孩子捕捉不到父母的真实反应,也就难以领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更多时候,处理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能做到心平气和没有错,但也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态度:


原谅你,不是因为你做得对,而是因为爸爸妈妈爱你;


你做错了事,我很生气。


用显而易见的愤怒,让孩子知道:


父母的包容,并不是无底线。


及时管教,才是对他们的未来负责。




03

高情商的父母,都很会发脾气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也说过:


“孩子做错了事,你如果要发火,就不要忍着。”


发火,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而是合理地发脾气,让他们知道有些言行越过了边界,就不再被允许。


前些天,这样一条视频火了。



一名男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10来分钟充值6000多块钱,几天的时间就花费了一两万。


其父亲发现后,左手搭在男孩的肩膀上,右手连扇自己耳光:


“生意倒闭都没事,教育不好孩子对不起所有人。”


愤怒溢于言表,9岁的孩子也从暴躁的爸爸那里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诚如金星所说:


“一味的隐忍,会让别人看不清你的原则;必要的愤怒,反而能让人明白你的底线在哪里。”


有时,假隐忍,不如真脾气。


1.指出孩子的问题,用“我”而不是“你”


比起训斥孩子说“你太调皮了”、“不许你再看电视了”,把说话主体换成“我”,更能让孩子接受。


网友@柠檬曾分享说,孩子年纪渐长,在家“横冲直撞”的事很多,当妈的无奈又崩溃,以前是一发脾气就大吼,和他较高下,现在改变了表达方式:


“你那么做我不喜欢,会给我增加困扰,你可以怎么怎么(给出具体方法)做吗?”


虽然这么说,不是每次都能让孩子接受,但大多情况下,结果都会让母子俩满意。


还有,平时孩子丢三落四,不少家长会说:“你怎么又把东西给弄丢了,再丢一次就不给你买了!”


可以换成,“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这样以后才能照顾好自己。”


发脾气时,用“我”去说话,而不是“你”,情绪会更平和,表达后的效果也更显著。


2.点到为止,避免唠叨


亲子教育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在指出孩子问题时,一旦开训,就很难停下来。


父母的口头禅常常是:“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偶尔还会翻旧账,横竖拉扯细数孩子的种种不是,直接说到忘记当下谈话的主题。


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当孩子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后,会假装顺从,继而对父母的教导“左耳进、右耳出”。


而心理学上的“0反应”,说的就是,家长经常性的唠叨,会让孩子“失聪”。


而很多事情,其实只要说一遍,或者就事论事,孩子都能听懂。反而说得太多,适得其反,让他们分不清主次。


因此,少些唠叨,凡事点到为止也是一种策略。



3.不要讽刺挖苦,伤害孩子自尊心


讽刺挖苦的过往,换来的多是孩子对父母的远离,还有自尊、自信被打碎的创伤。


所以,孩子犯了错之后,你可以严肃地告知问题出在哪里,也可以给孩子选择弥补错误的机会,表达你对他的期待。


不要把愤怒上升到否定他们的人格,孩子也希望自己得到尊重。



04



高情商的父母,从来不是控制情绪,而是管理情绪。


既能在孩子知错就改时,说声:“没关系,爸妈会站在你身后。”


也能在他们恃宠而骄时,及时纠偏:“我们很爱你,但不会惯着你。”


懂得合理地给予,也能合理地不给,才是最稳妥的教育。
END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插画:在在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钱志亮工作室】

回复【手指操】,跟钱老师一起锻炼手脑灵活性吧!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钱志亮工作室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