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商场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中一款奥特曼书包,非闹着要买。妈妈一口拒绝了:“你光上学期就换了两书包了!书包坏了再买吧。”男孩杵着不肯走,妈妈便故作生气的样子拉着爸爸走开了。男孩瞅见家长离开,便直接躺地上打滚撒泼,哭得哇哇大叫,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爸爸可能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便想妥协给孩子买。妈妈却态度坚定,坚决不惯着孩子,最后问题没解决,夫妻俩倒先吵了起来。当孩子说“妈妈,我想要”的时候,从来不是选择买或不买的问题。这背后,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关乎孩子成长的大学问。要用一生去弥补
山东滨州,4岁的男孩闹着要买玩具,妈妈想着同款玩具家里还有很多,便果断拒绝了。5分钟过去,妈妈有些生气,便直接踹了儿子两脚,儿子这才站起来。生活中,面对孩子的购买欲,上来就拒绝的父母并不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孩子物质的需求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心理需求。直接简单粗暴地拒绝,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爱着”。“频繁对一个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会委屈甚至愤怒。”
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否定,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种下自卑的种子。就像《奇葩说》里的辩手席瑞,因为童年总是被迫压抑自己的需求,长大后的他,明明生活得不错,但在看到心仪的东西时,还是会觉得不安,从心底里认为自己不配。除了“不配拥有”感,总是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这种匮乏感还可能会演变成“无节制的需要”。16岁的少年频繁在社区偷东西,如手机、衣服、学习用具,就连婴幼儿的玩具,人家扔的水桶他都要拿。直到后来他被警察抓到,警察问他为什么偷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少年才说道:原来少年小时候,家里从不给他买玩具,他的物欲一直不被满足,就发展成了长大后深深的匮乏感。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说: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压抑孩子的购买欲,只会让孩子过早体验到“物质匮乏”的精神压迫感。那些一直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不会消失,而是会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用再多的物质也填不满。 童年里所缺乏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余生里最可怕的执念。爱太满,则为害,若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喂成一头索求无度的白眼狼。想起前段时间,一位父亲为儿子彩礼钱给亲家下跪的新闻。男生小飞在读大学时,母亲患了乳腺癌要治疗,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小飞明知家境不好,却不想着努力赚钱,帮衬家里,反而一毕业就要结婚,15.8万的彩礼,他一分一毫都拿不出。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工厂内退已经有九年时间,生活捉襟见肘。但为了他的婚礼,父亲还是拖着劳累的身子继续出去打工,再加上东拼西借,也就凑了5万块。因为实在凑不齐彩礼钱,两家人在饭店谈论婚事时,父亲无奈只能向女方家长下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身体不好,却还要为已经成年的儿子操劳,实在可悲。事事满足孩子,喂大的是孩子的胃口,害苦的是父母自己。试想,今天父亲尚且能通过下跪为儿子求来婚姻,明日,换做父亲再也满足不了的需求呢?天津南开区,一个30岁的男子,先是问父母索要婚房。父母耗尽了所有积蓄还外加借了30万,才勉强凑出儿子婚房的首付。可婚期临近时,儿子应女方要求,又向父母索要6万彩礼钱,但这次,父母真的再也无能为力了。男子接连闹了几天后,妈妈哭着说:“儿啊,你这是要逼妈妈去死啊。” 说的是,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总是被满足的孩子,心理上会有一种“棘轮效应”,父母满足的越多,孩子想要的越多。他们心里会形成一种认知:认为只要是他想要的,父母都会无条件的满足。
从小时候的玩具,会变成后来的一些名牌衣服、鞋子、手机,长大后再变成票子、车子、房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永远不懂得收敛,也不懂得体贴父母,任性而自私。一旦父母因为无能为力而拒绝,孩子还会心生怨恨,直到榨干父母身上最后一滴血。面对孩子“买买买”的要求,既不能一味拒绝,又不可以一味满足,那到底该怎么办呢?丰子恺说:“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当孩子提出购物需求时,其实是培养孩子消费观的最好时机。对此,央视少儿主持人周洲曾分享过三个很实用的方法,值得父母们借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演员黄奕的女儿突然提出要买两把瑞士军刀。“买东西是自己需要才买,我觉得你没有这个需要,再跟别人比,你什么都不要了。”
很多时候,孩子要买东西,并不一定是缺,而是单纯的想要拥有。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购物时,才能帮孩子更好的选择。“需要”,是一定要有的东西,没有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想要”,一定程度上就是欲望,有了更好,没有也不会怎样。因为知道女儿看到琳琅满目的东西,一定会有想要买的欲望,所以每次出门前,她就和女儿先约定好:“跳跳,今天我允许你买东西,但只买一件东西,而且这件东西不能超过20块钱。”
女儿在挑选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看标签,还锻炼了数学能力。
虽然在超市里,女儿也会很纠结,不知道怎么选,但是每次付款前,女儿还是会从中只选出一样。因为她知道,这是我跟爸爸妈妈的约定。提前和孩子约定,就是给孩子一定的尊重和自由,这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自觉和价值感。无形中,不仅让孩子对自己的需要形成了判断力,更保护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财商,一来,可以让孩子学会正确管理和使用金钱;二来,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理智购物。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可以每个月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并允许孩子自己独立支配使用。然后为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教他记账,方便孩子对自己支出的钱、剩余的钱、以及钱花在哪儿,都一目了然。我也是这样培养女儿的金钱观的,一开始,女儿难免出现买的东西很差劲,或者一下就把钱花光了的情况。但引导两三次后,女儿自己就养成了列清单、存钱和记账的习惯,钱的使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财商随之形成。父母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孩子才能学会合理消费,珍惜金钱,而不是随意挥霍。每个宝宝生来都是带着一只空杯子,而为人父母的责任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里面填满“爱”与“亲密”。当孩子开口要买东西时,其实就是父母给孩子“续杯”的过程,父母只有讲究方法,才不会让杯子过于满,也不会让杯子过于空。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孩子的物质需求很重要,孩子的心理需求也重要。当我们允许孩子消费并控制消费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允许自己买,是因为爱自己;而父母控制消费,更是因为爱自己。不同的是,前者是尊重,后者是培养孩子管理钱的能力。点个“在看”,愿每一个孩子,在提出自己的购买需求时,都能被父母认真对待和重视。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伟大的中国奇迹》由故宫古建筑专家、圆明园管理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项目组专家、苏州大学建筑系院长等专业人士联袂创作,涵盖了8大中华文明地标、囊括7大中国古建筑类型。
它还入选了国家“十四五”图书出版计划和教育部推荐阅读书单,含金量没得说!亮点1:不仅仅展示建筑的外观,还从无到有地还原了建筑的整个建造过程。
亮点2:对古建筑进行电脑三维建模,再精致地刻画出古建筑的剖面图。亮点3:将历史、地理、物理、人文科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知识量丰富。既有丰富的建筑小知识,又蕴藏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这套书绝对能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停不下来!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