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张凤山(二)

文摘   2023-05-15 08:37   辽宁  
作者:张凤山之子张海军
张凤山
1946年,闫庄窝村成立党支部,父亲由于个人威望和个人优秀的品质,对敌斗争成绩突出,荣幸担任闫庄窝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任书记期间,他认真执行党的土改和各项政策,发动群众斗地主,搞土改,发动群众交军粮,支援前线,宣传党的政策,动员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因各项工作业绩突出,1947年荣调县一区工作,先担任干事,后担任一区副区长。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南方大片土地被解放,需要大批有经验的干部南下接收。我的父亲毅然放弃刚刚得到的幸福生活,报名参加了南下长江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并担任长江支队分队长,跟着解放大军的脚步跨河渡江,来到福建南平县第二区任农委委员,开展新区工作。
南平县山高村密水多,土匪多,对敌斗争形势非常严重,政权刚建立,土匪很疯狂,对新政权强烈不满,到处搞暗杀,特别是对南下干部搞暗杀。刚解放的老百姓对新政权还不了解,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刚开始工作任务重,工作忙,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巩固新政权,还要支援前线,保证军队打胜仗,征粮、征兵。在刚刚解放的新区,征粮非常艰难,天天走村串户去催促,渴了喝河水,饿了就在山上搞个生竹笋吃,天天如此。后来他看见竹笋就害怕,我父亲直到去世也没吃过竹笋。这其实还都好克服,更大的任务是配合县武装部完成非常艰苦的剿匪工作。
张凤山与福建省委党校文化班学员合影

在这山高村密雨水多的地方,土匪也出没无常,每走一步都处在危险之中,甚至冒着被打黑枪的危险,不知道啥时候就被土匪打死了。许多活蹦乱跳的战友,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土匪的黑枪下。但是我父亲无所畏惧,带领民兵打的土匪无处藏身,他和我们讲有一次出去执行任务,他们就和土匪遭遇,土匪发现了他们转身就跑,他凭着自己年轻个子高,腿长的优势,跑得快,光他就抓到了2个土匪,受到了上级表扬,并荣升福建南平县第四区区长。
未完待续……
张凤山履历

1925.7.2 出生于昔阳县闫庄窝村。
1934-1939:在闫庄窝村放牛。
1939-1943:先后在太原西家庄煤窑做工、平定县学木匠。
1943.3-1945.2:在闫庄窝自家种田。
1945.2-1945.7:参加昔阳县八路军游击小组。
1945.7-1947.2:在昔阳县武装部任指导员。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2-1947.10:任昔阳县闫庄窝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7.10-1949.2:任昔阳县第一区委会组织干事。
1949.2-1951.7:福建省南平县第二区农会委员。
1951.7-1952.6:福建省南平县第二区委会
1952.6-1953.10:福建省南平县第四区公所区长
1953.10-1956.7:福建省委党校文化班学员
1956.7-1957.10:福建省轻工业厂设计院科长
1957.10-1958.4:福建省轻工业厂安装队队长
1958.4-1959.8:福建省南靖县糖厂科长
1959.8-1965.8:福建省南靖县糖厂书记兼厂长
1965.8-1968:福建省福清县糖厂 厂长
1968-1973: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下放在厂里养猪放牛。
1973-1976:福建省福清县糖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6.12 :退职休养。
1983年:正式离休。
1998.2.18: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一、概况与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太岳两个革命根据地抽调的由老红军、老八路和解放区地方干部及军队、地方武装干部组成的一支接管新解放区政权的队伍。长江支队于1949年4月随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出发,于1949年8月5日到达福建省建瓯县(今建瓯市)。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中原、华北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决定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迅速接管新解放区。1948年12月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和太岳两个根据地选调一批得力干部,组成一个南下队伍。
1949年2、3月份,中共中央华北局从太行、太岳两区各级党委抽调了4000多名干部,组建了一个南下区组织建制。选调干部,严格按照有关的条件和要求,为解决南下干部的后顾之忧,两个区党委组织紧张地着手落实,对南下干部提出的五点照顾: 
(一)南下干部家属按军属待遇; 
(二)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
(三)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
(四)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去探亲;
(五)女干部不能跟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来接。
经过两个多月的动员、报名、审批等程序,太行、太岳两区各地、县、区选调的南下干部于1949年3月22日在河北省武安县会合,进行整编、学习和培训后,随三野渡江南下,接管苏南地区。
二、队伍建制
南下区党委、行署下辖6个地委。各地委调来的党政军干部编成6个地委(包括专署、军分区、群团)建制;每个地委辖5个县,各县区委调来的干部编成30个县委,每个县辖5至9个区,每县编120人左右。
30个县委和199个区委的党政军群各级干部配套完整的组织建制。
地委和县委均设常委。
南下区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区直机关编为支队部机关,地委编为大队,专员任大队长,地委书记任政委;县委编为中队,县长任中队长,县委书记任教导员;区委编为小队,区长任小队长,区委书记任指导员。
1949年3月30日,南下区党委在武安召开第一次干部大会。:
武安整编训练后,南下区党委委员7人,常委3人。
冷楚,任南下区党委书记。
刘尚之,任南下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周璧,任南下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裕民,任南下区党委委员、行署主任。
叶松,任南下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
陶国清,任南下区党委委员、军区司令员。
侯振亚,任南下区党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
三、南下经过
(一)武安出发南征
1949年4月23日,南下区党委在武安召开第二次南下干部大会。由冷楚同志传达了北平会议对南下干部随军渡江的部署要求,同时传达了北平会议研究确定的南下干部去的地区。太行、太岳这批干部数量多、质量最好。中原局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局分配工作;饶漱石力争这批干部去华东工作。最后中央决定,这批干部交华东局分配,随三野渡江。饶漱石认为长江支队兵强马壮,预定长江支队接管苏南。4月24日凌晨,这支4000多人的队伍在军号声中出发徒步南征。从武安出发不久,天下大雨,道路泥泞。经过10天的行军,支队于5月3日下午4时赶到黄河北岸的老田庵车站。当晚乘坐一列货车,经郑州中转,于5日中午到达淮河北岸,因淮河大桥被敌人破坏,火车无法通行,支队只好下车步行,从浮桥上走过,在蚌埠宿营。长江支队在这里的食宿,均由前线兵站负责安排。在此休整了3天,5月8日,长江支队从蚌埠乘火车继续南下,行至嘉山时,因铁路被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破坏,又开始步行。5月12日中午抵达长江北岸的浦口,下午3时起,长江支队全体人马乘轮渡渡过长江,进入南京下关码头。长江支队在南京的食宿,是由二野前线供给部部长张霖之、副部长谭印月安排的。分住在下关码头的仓库里。第二天,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宋任穷来看望支队领导和介绍南京情况。
(二)准备接管上海
5月23日下午,长江支队奉命从南京乘火车出发,24日抵达苏州。苏南已被其它地方的干部接管。于是队伍转道苏州,学习待命,准备待上海解放后接管。长江支队到达苏州后不久,陈毅司令员指挥三野于5月27日解放了上海。由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中央决定“三野”十兵团提前入闽,为解决干部力量严重不足,华东局告知长江支队要继续南下,随三野十兵团入闽接管福建。
6 月初,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温仰春来苏州了解长江支队的干部情况,并传达了华东局的四点指示:
1、长江支队七月随十兵团进军福建;
2、因接管福建干部不够用,从华东地区再抽一批干部随长江支队进福建;
3、原从长江支队调给华野后勤支前的六大队,回长江支队,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
4、从长江支队抽调一批县主要干部去上海带领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福建服务团。
6月12日,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来到苏州,给长江支队干部作《关于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在通报了全国的情况后,他代表华东局作了到福建去的动员。他说,华东局报党中央批准,要长江支队去接管福建。福建话难懂,工作不好做,困难比较多。随后,三野十兵团为长江支队每人发了一本《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
(三)进入福建
1949年7月13日,长江支队从苏州出发,随十兵团进军福建。当火车行驰至浙江长安镇时,遭遇敌机轰炸,五大队杨振叶当场牺牲,还有些同志负伤,同志们掩埋好牺牲的战友,含泪继续前进。因沪杭铁路还未正式通车,加上军运任务繁忙,长江支队只好采取水陆并进。一部分同志乘船,一部分同志步行,少数同志乘汽车,陆续于15日到达浙江嘉兴县城。从这里又乘上火车,7月17日下午,到达江山县贺村车站,下车后步行抵达与福建接壤的塘边村。7月21日张鼎丞同志召集开会,宣布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张鼎丞同志担任省委书记。会议同时确定长江支队所属的六个大队入闽后接管的地区:
一地委到晋江地区工作;
二地委到建阳地区工作;
三地委到南平地区工作;
四地委到闽侯地区工作;
五地委到龙溪地区工作;
六地委到福安地区工作。
7月28日,长江支队从兴塘边出发,进入福建,于8月1日到达闽北浦城县城,5日到达建瓯县城。
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入闽后,积极投身解放初期福建的土改运动,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有分别地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了干部决定因素的作用,促进了福建省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并提前完成福建省的土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为福建全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
我的父亲张凤山(一)



昔阳闫庄窝张氏
研究和顺马坊、昔阳闫庄窝张氏历史、迁徙、分布、人物、家风、家谱,传承优秀家风,寻根、续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