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线创业项目操盘手Jack分享品牌心得

2022-08-31 18:22  

让策划+内容能力成为团队的基因,是组织的价值所在#公关鸟品牌全案部

本文分1部分阅读:
一线创业项目操盘手Jack分享品牌心得

V




Q1:在过去的这半年里,你和所在的公司都经历了什么?对市场大环境以及工作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考?


Jack:我们这半年有非常大的变化。一是发力发展全新的战略品类,内部“二次创业”,并深耕对应战略方向的垂类私域;二是把内容能力作为团队发展的核心能力。


中国消费品牌已经有很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因为疫情的反复,有很多消费品公司从“新消费”回到最基础的消费品基本逻辑中。


最近内部经常在讨论这个状况。比如 20-21 年,出现了很多看起来非常 fancy、营销玩得很花的公司。但当整个行业冷静下来,营销投入下降,销量下滑的时候,反而是偏传统的、稳扎稳打的企业,能够在这个消费品增长承压的大环境中活下来。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发现在疫情反复下,大家居家时间大幅度增加。接到居家通知后,人们的第一联想是要买可乐,而不是去买一杯网红咖啡。这对我是非常大的冲击。


过往新消费品牌做了非常多的营销,比如直播、达人带货。但当大家退回到底层的生活需求,团购的是依然是可口可乐——它其实是传统消费品的代号。


有了这个基础认知后,我们会考虑:如果组织面临非常极端情况,坚决保存什么力量最有效?


我们发现 2 个事情是必须要有的:


第一是私域用户。私域的力量在 2022 年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消费品,护肤品、咖啡、知识等,万物都能结为私域。


我相信,如果很多消费品公司重新创业,可能不会无差别地在全国广铺门店。但是如果一切以用户为本,与用户结成深厚的、持续的连接,拥有一个有向心力的私域社区,那就有业务未来。我们也必然会保有用户运营和私域团队。


所以,我们与大趋势一致,选择坚定投入精耕细作的品牌私域,把私域的大河分流为一条条更细的支流,垂直精细化“与用户做朋友”。


第二是内容。私域深耕和内容能力是当下所有消费品业务发展的两大关键支柱。组织能力上互相独立,但是效果上互为补充、相互赋能。内容能够驱动整个私域以及公域的增长。


所以在内容能力上面,我们内部做了再一次分工,对以往不是做内容的同事,或者一些只是做新媒体的同事,添加了多元化内容输出的能力要求,用一个季度的时间重塑组织内部自生产 PGC/UGC 内容的复合能力,并且要求这些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平台的调性和流动需求,如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全域内容,必须形成内部闭环。


任何组织能力变革都需要负责人一马当先,我这个营销老兵也把自己“重新打碎”,做了一轮专业知识重组。


不瞒你说,我以前真的不会用剪映,对剪辑更是一窍不通!经过两个季度的实战使用,我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个“野生博主”需要的一系列专业技能,探店、开箱、产品介绍等内容都可以自行产出。


我希望这个能力成为市场团队的全员标配,如同每个人都会使用 WPS 这样的基础办公技能。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一家比较好的内容公司。这个内容能力不是说公司有多少预算多少外包,而是内部团队有多少个人,每个人擅长做什么内容,如果我要做某个内容选题,我如何找到团队中最合适的产出者,这和 2021 年非常不一样。


我觉得应该有很多行业跟我们共情,但跟我们共情的公司规模应该都不是特别大。我们相当于是二次创业。



Q2:今年有一个趋势,就是很多品牌都把内容收回来自己做了,我们称之为“品牌部 MCN 化”,感觉和您说的一致。


Jack对,我们各个重点的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小红书、微信都是自己运营。


如果包括直播、短视频在内的全平台内容都是内部产出的话,那我们会把自己比作是一个垂类 MCN,可以服务内部各个前台业务。如果公司允许,我们甚至可以商业化服务其他品牌。我会脑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 MCN 负责人,我要为这家“机构”的持续发展负责。


我认为,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必须要有独立活下去的决心才能发现组织价值。


所以我今年会考虑非常多的内容上的问题:内部人力内容产能是多少?内容生产的效率是多少?我内容的质量在怎么样的水平?如何去衡量我的内容价值?怎么样让内容跟 GMV 业绩挂钩?


在我们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内容不仅仅是一种组织能力,而且也是对外合作的钩子,仿佛 “磁铁”吸引着有内容需求的八方合作方。 


以内容能力作为抓手,更容易撬动一线品牌合作资源,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持续拓展品牌跨界的边界。 


比如上半年,我们曾与某头部平台共创了一个内容选题,这样的经历也让我们团队也更深入地感受到:内容是核心合作竞争力和护城河。


如果内容可以成为外部合作方共同的欣赏点,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变成可复制变成内部能力呢?所以现在它已经是我们内部能力了。



Q3:其实我还蛮好奇你之前提到的那一套内容评判体系,可以稍微展开分享一下吗?


Jack: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相信好内容能激活流量,而核心能力必须内部自建,这样符合降本增效的大背景要求。


我们内部的完整内容评判体系,由以下 3 个问题构成: 


1.  什么样的产品值得做内容? 


前台业务团队就像我们的甲方,存在非常多的推广需求,但是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需要深度做内容铺设。所以我们会通过一些消费者测试,对产品分级,不同级别的产品得到的内容资源是不一样。反过来也推动前台业务团队努力打磨产品,把自己的产品锤炼为 S 级产品,以得到更丰富的内容打造资源。 


2. 如何重组内部,高效地产出内容? 


进一步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和隐藏技能,把现有的人重新打散分为内容策划组和内容生产组,整体构成一个内容虚拟攻坚板块。我们建立了可复用的分发管道和 KOC 矩阵。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分发 3 个事情接在一起,我们就能算出内容产能的上限在哪里,我们具有什么样的综合内容能力。 


3. 如何持续评判内容效果,不断迭代内容策划?


我们又将内容效果细拆成了以下 5 个维度:


  • 确定内容被平台收录 

  • 内容准确传递产品沟通点 

  • 内容的规模和成本:

     计算单个互动成本、单个阅读成本是否在历史   数据范围?

     效果广告维度的关键数据维度(CTR/CPC/CPE)是否符合行业较好水平? 

  • 评论区互动是否真实有效果 

  • 内容对品牌和销售的赋能:如电商评论区是否有明确提及是受某笔记影响购买?


Q4:这个流程和我们做内容排期几乎一模一样。


Jack:我们会把每个消费品理解为一个个 IP,而 IP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又一个内容选题。多少个品就多少个选题,不同的选题打不同的人。


市场热度打造方面,在内部 MCN 化之后,得到了短期爆发式的增长。


比如每年的 6 月正值电商 618 的核心销售档,品牌也在非常密集的产品上新期。我们需要灵活判别每天的私域和公域热点,并快速通过内容将热点与产品产生多维度的关联。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大量铺设第三方视角的内容,埋下与官方内容联动的勾子,引导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也正因为我自己就是内容供应商,才能非常快地跟进当下的热点,让各个社交媒体成为稳定的自获流量渠道。这一做法最终也在销量上看到了明显的反馈。


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表面,说“你做了投放”,但看不见背后是有一只隐形的手在做内容。而这只看不见的手驱动了整个内容发酵,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搜索,最终达成明显的搜索外溢和社交媒体、用户社区阵地的热度提升。



Q5:我们最近也在讨论未来“个体户”会是大势所趋,讲究小而美,每个人“十项全能”,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扮演好一个螺丝钉就可以了。


Jack:一人如果不是一专多能,很难在未来工作的推进中有价值感。


比如,在大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内部都会开选题脑爆会,有点像内部的比稿。现场参会的人会一起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闪光的想法,再将它不断优化成一个成熟的提案。


回归到我对当下组织的理解,让策划+内容能力成为团队的基因,才是组织的价值所在。


以上,与诸君共勉。


V



品牌合作、加我微信、扫码进群



做品牌打造:打造有价值的IP!做品牌推广:好的品牌,需要推广。(公关鸟软文推广部:1个软文稿件一键推广平台,有5万家门户网站+网红达人的推广资源。免费培训使用)做品牌获客:好的品牌,需要获客!品牌合作、加我微信、扫码进群可以关注公众号:公关鸟品牌全案部,点击里面的菜单栏查看更多!

公关鸟品牌全案部
公关鸟品牌策划部:做品牌打造方案、做品牌推广方案、做品牌获客方案。工作经验、品牌合作、加我薇信可以关注公众号:公关鸟品牌策划部,点击里面的菜单栏查看详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