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问·答】:AI会激发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创业机会或者说会有哪些新的工作岗位、哪些产业会被创作出来?

文摘   2024-11-23 20:28   浙江  

文摘自-【大咖聊数智18期】地球Online-AI场景革命



问·答:18-04




AI会激发哪些新的商业模式
或者说会有哪些新的工作岗位被创作出来

 


焦娟


AI它本身作为生产力工具,其实是有三个层面能够激发新的产业的:一种是很多公司会延续去做大模型,不断加持自己未来的竞争力之后成为大厂;另外就是大模型的落地应用;第三个就是成为大模型的一些生态合作伙伴。所以如果单纯从生产力或者是生产工具的角度来讲,它的方向应该是这三个方向。

但是如果说AI作为先进生产力落在具体某空间,在《AI场景革命》这本书当中,我们对于场景的本质定义就是时空跟节奏。所以在不同的空间去进行落地的时候,我们用的一套架构就是新的场景、新的内容、新的环节、新的模式跟新的赛道,用的是这五个方向。


所以今天问到的所谓商业模式跟创业机会,我觉得是要置身于AI落在某具体空间当中的这五种分类方式。这5种分类方式实际上是有一些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比如说如果在不同的空间当中进行落地,先出现的是新环节跟新场景,然后再出现的是新内容,最后才是新模式跟新赛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里面的中间态是新的内容形态。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对短剧比较感兴趣,为什么对短剧比较感兴趣呢?因为它可能是未来的新的内容形态之一,但是未来在不同的空间当中到底新的内容形态到底是什么,现在是不能确定的。


一般是在中间的时候,比如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20152016年才确立直播跟短视频,尤其是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内容形态。所以新内容一般是在中间,也就是说我觉得至少要到2026年可能才能看出来谁是新内容形态的C位。


但是在新内容出来之前,可以用新的场景、核心的环节去找一些好的方向,然后在新内容出来之后,新的赛道跟新的模式就会孕育而生。


所以我们出的这本书就是《AI场景革命》,就是用场景的方式去完备地切割在某空间当中比如某个对象能够出现的各种形态。所以在新内容出来之前,我们去看,目前能够确定的是新的环节已经在出现了。


什么叫新的环节呢?比如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平台之间几乎是寸草不生的,没有任何中间形态,只有个别的微盟、有赞等公司是受益于一些结构性机会。而在AIGC时代,有可能会出现很多专门在内容和浏览平台之间做商业化变现的平台型公司,这就是所谓的新环节。


第二个方面,关于新场景,其实挺多的。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的所谓场景更多的是按照ToB或者是ToC来划分,但实际上有了AI之后,可以增加顺人性或者是逆人性的考量。


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天晚上我回家,然后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我就问小朋友,我说哎你看这根杆子上所有的摄像头这是什么,然后小朋友说这是摄像头,我说不,这是创造GDP的逆人性的工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说所谓的创业机会除了ToBToC之外,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顺人性、逆人性。逆人性是什么意思呢?顺人性就是吃喝玩乐让大家很开心;ToB的逆人性是钉钉上班要打卡;ToC的逆人性是早上起床的闹钟。


所以我觉得在逆人性方向后面应该是有很大的机会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大环境处在降杠杆、拆杠杆的大环境当中,是收缩的大环境,人要主动去收缩杠杆是很难的,所以需要外力,所以逆人性是有非常大的一片土壤


然后这里面会不会有新的产业呢?会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新赛道,数字人等等之类的会比较多。另外,因为所谓的行业、产业它不是产业链、行业链条简单的一条线,它其实是生态,也就是说不同的逻辑线条、不同的细分产业之间会交叉出来很多的创新性、交叉性的机会,所以我觉得新产业会特别多,它就像蜘蛛网上经纬交叉出来的一些不同的地方。


所以这种新的产业可能是在一些创作的新的环节里面有可能是多新的方向,因为多出来新的方向,比如说数字人多出来新的产业方向,在跟现有的一些产业去新形成一些新的交叉,所以我觉得新产业应该比较多。


所以说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自己的版本,但是怎么样能够比较成体系地去思考一下问题呢?


我觉得就是刚才提到的,如果你把它看成生产力工具,OK,明确工具本身以及它的一些落地应用还有它生态合作伙伴,如果你把它放在具体某空间当中,就得按照刚才提到的新内容在中间,前面是新环节跟新场景,后面是新模式跟新赛道。


以场景为例,这里面会有一些侧重点,侧重点可以放在逆人性地方上。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结论到底在哪里,而是在于问题应该怎么样去思考,思考方式是我们认为比较成体系、也比较完备的思考方式。

肖博



在这本书里,关于AI场景革命的相关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鬼谷子几千年前就提出“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的理念。


什么叫顺人性做事呢?比如制作一些产品、开发游戏,就是要让使用者不断产生多巴胺,使其获得持续的愉悦感,进而沉迷其中。而逆人性做人,就是在坚持、健身、努力向上等方面,需要克服人性中的惰性,这就得逆着人性来,所以顺人性跑得快、逆人性跑的远。这里面有不少金句,建议大家好好去看一看。


有人问到,电影仅靠AI就能完成制作,是否会导致影视创作者失业呢?

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那些只会运用传统制作方式的人来说,可能大部分会遇到较大麻烦。而那些会运用AI的人,以前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动用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才能完成一部电影的制作,现在只需几个人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就能打造出一部品质很不错的电影。

如今在海外,已经有仅由三五个人耗时十天半月就制作出时长一至三小时的纯AI生成电影,而且效果相当震撼。由此可见,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就像前面所说的,行业发展将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这就好比我们初中课本上学过的,老虎来了,小王赶紧穿上鞋,为啥要穿呢?只要比别人跑得快就行。现在恰似迎来了新一轮学习理念与方式的革命,要是跑得慢了,就会被别人赶超。所以我想强调,未来已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靠关系、靠经验、靠能力、靠人脉等模式,而是要依靠数据、算力、算法等。谁先掌握并能熟练使用像AI相关的这些工具,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


我认为,AIGC以及AI将会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目前这一进程才刚刚开始,初期可能效果不太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所有的发展成果都与生产力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差距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如果你还在被动等待,守株待兔,而别人已经构建起天网、地网、人网般的全面布局,那你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被别人抢走。


所以,各行各业都值得用AI的方式进行解构与重构

随便举个例子,像杯子、水壶等物品,都有可能与AIoT物联网相结合。比如在水壶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就能实现风险提示功能。眼镜、电脑、手机等各类物品,都可通过AIoT物联网相连,而且实现这种连接的芯片成本实际上很低。


所以,无论是面向个人消费者、企业端、政府端还是各行各业,其物联网应用以及借助AI进行的解构与重构都会成为必然趋势,所有行业都将实现数智化转型。


现在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增量时代,那时大家都过得比较潇洒。而接下来,总量可能不再增加,甚至还可能下滑,这就意味着进入了存量争夺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就需要你比隔壁老王、小王都要跑的更快一点。现在可不只是隔壁老王跑得快,隔壁小王跑得更快,而且00后们学习能力很强,迅速崛起,超级个体以及矩阵式的群体(如矩阵账号、矩阵短视频、矩阵图文等)都将大量涌现。当你还在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时候,别人已经如装备精良的军队般携先进技术强势入场。


所以我觉得,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务必抓紧时间提升自己、武装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我们应该不断走出去、引进来,毕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全球速度看中国,中国速度看阿里,在阿里的时候我们也推动了非常多变革,我们现在也正处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之中,但有的时候是变革开始时还没看明白,等到看明白了已经跟不上了。


回顾历史,任何变革发生时,人群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占比不到1%的人,因为相信变革的前景,所以能够率先洞察并大胆跟进,这类人虽大多成为先驱者,但其中存活下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也不在少数;

第二类,约占13%的人,当看到机会显现时便果断抓住,从而收获了诸多红利;

第三类,占比36%的人,看到前两波人已经进入,此时虽还有些许机会可寻,但市场已然趋近红海;

第四类,约占30%的人,看到前面众多人都已涌入,等自己再进入时,市场已然一片红海,就如同如今的淘宝、抖音等平台,想要从中获取较大利益已几无可能,想要捡到便宜就如同瞎猫碰上死老鼠,概率极低,因为竞争已然十分激烈;

还有16%的人,即便看到了变革的趋势,却依旧不信服。就像有些人至今仍觉得电商不靠谱、跨境业务不靠谱等等。


但我们应该明白,悲观者或许能准确预见困难,可只有乐观者才能不断开创未来。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坚定且乐观地去拥抱一波又一轮的发展趋势,如若不然,便极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问答嘉宾

嘉宾介绍:焦娟


《AI场景革命》作者

国投证券元宇宙研究院

院长


关于这篇文章,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给你带来了价值,记得留下点赞关注哦!

往期推荐

大咖【问·答】:人工智能将会迎来怎样的未来?

2024-11-08

“一直被模仿,一直难超越”——阻挡“友军”竞争的十大方法

2024-11-07

市场VS销售,到底差在哪?

2024-11-06

数智化转型找肖博
智行合一创始人、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肖利华博士的知识分享平台,致力于传播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智化转型干货内容,实战、实用、实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