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蔼北:那一趟到拉萨的列车
文摘
2024-09-15 00:01
湖北
西藏朋友告诉我,目前为止,进藏的列车每一天都有22列。这些列车毫无例外,都得在青海西宁换乘相对应的有氧列车。我们国家在进藏列车的设置上,巧妙地用供氧列车解决了众多游客进西藏或青海旅游高原反应的大多数问题。这一世界难题的解决,彻底粉碎了那个叫做保罗·泰鲁的美国旅行家的谬论。他的荒唐言论集中在《游遍中国》一书中,1986年他就放出狂言,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按照其逻辑,中国不可能将铁路修到西藏。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建成通车,保罗·泰鲁的谬论就完全被击毁了。谬论被击毁之后的第一年秋季,他就迫不及待地乘坐西宁开往拉萨的列车,体验到了中国铁路修建史上更是世界铁路史上最伟大的工程的美妙。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修造铁路,勤劳、勇敢而且充满智慧的中国工程界人士很艰辛地解决了终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世界都不可能同时解决的三大难题。难怪保罗·泰鲁后来由衷赞叹中国“什么奇迹都真的可以创造”!我们乘坐Z264次广州到拉萨的列车进青藏,又乘坐Z266次拉萨到广州的列车出青藏,反复体验到了供氧列车的妙不可言。两者都在西宁换乘同等次的号码相同的列车,青藏铁路线上是供氧的,而西宁往内地的,则是平常不供氧的列车。现在,我就描述描述供氧列车吧。在西宁换乘上高原的供氧列车后,我陡然发现那种列车是由青藏集团公司独家经营的,名号都是“天路格桑花”,很有诗情画意。我觉得新奇。从广州开到西宁火车站的列车是非供氧列车,旅程就到此为止。上了“天路格桑花”的列车,甫进车厢,我就感觉与一般列车车厢的设计明显不同。车厢用充满暖意的温馨黄色色调来布置,都铺设着厚厚的地毯,给我们呈现出暖色调。这淡淡的暖色调将我们引入卧铺车厢内,只见车内装饰着象征西藏或者藏族的吉祥图案,鹿、羊、牦牛、草甸、格桑花、哲蚌寺、珠穆朗玛、布达拉宫等等图形都印染在装饰物上。列车整体的外面都用涂料涂抹了一层保护漆,那样做为了能够保证整列火车的车厢不被高寒风沙侵蚀。而文字方面,车厢节数、厕所、餐车等等全部的标志牌,都用汉语、藏语和英语书写。全部车厢都在显眼处设置了小小的氧气瓶这些供氧设备,列车员又告诉乘客,车子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的格尔木之后,直到拉萨,都会自动供应氧气。氧气与平原相当,大家都不用担心缺氧,而有高原反应的,也能减轻不少高反症状。我特意关注了硬座与卧铺车厢的衔接处,发现那里的隔间是半封闭的。隔间钥匙由列车员掌握,这样做是为了防备硬座乘客逃票,“偷渡”到卧铺车厢去“享福”。我为此也感到新奇。卧铺间是连接在一起的,由六个卧铺车厢组成一个单独的宽松空间。卧铺明显比一般卧铺都加宽了,这保证了旅客从西宁进藏到拉萨的二十八个小时长期坐卧的舒适度。在卧铺的头顶,那些灯饰都是那种很亮的节能灯。而针对雪域高原行车会产生颠簸的问题,火车设计专家都对每节车厢采用了独特的高原气囊减震系统,它可以减轻百分之八十的震颤频率。我特意询问了列车长,他告诉我,进藏的列车都完全提高了电气绝缘性能与防雷击保护性能,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这两个性能的提升,完全能有效地预防高寒雪域地区特有的“地滚雷”现象。我为这些而第三次感到新奇。在卧铺的每个房间门外走道上,都配置了防紫外线的观景大窗户,而大大的窗户下,都配置着小茶几、小平台和两个可拉开及关起来的座椅。这些座椅都比正常的宽大很多很多,它几乎可以同时容纳两人各坐半边。从广州开往拉萨的列车是全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里程最长的列车,一路上要花去五十三小时又十九分钟,我们乘客们最关心的就是列车上的充电问题。这是本趟列车的大瓶颈。硬卧车厢没有充电插口,列车员直接告诉坐在硬座上的乘客,可以去设置在八号车厢的餐车厢,花钱租用充电宝。一小时五块钱,乘客都觉得那也太贵了。而硬卧车厢,充其量只有三个插口可充电,各节车厢衔接处的盥洗池子边,还有两个充电插口可用。软卧的话,除上述硬卧一样插口外,每厢内还有一个插接口。我算了一下,七节硬座车厢,列车可提供来租用的充电宝只有十个,那里有826人很难满足手机用电需求的。而六个硬卧车厢,充电插口只有二十四个,要满足396人手机用电需求,也是很难的。六个软卧车厢,有九十个充电插口,能满足132人手机充电需求。我想,在五十三小时多的用手机需求里,供需矛盾是明显的。能抢到卧铺车票的乘客,基本上不用担心电量问题。苦就苦在那些硬座乘客,他们真是苦不堪言。有时个别车站会卖出站票,那样的话,硬座乘客常常就近千人,他们只有十个充电宝,五十三小时再怎么充电,也是难以解决大矛盾的。青藏铁路线沿途都是风景,对每一位第一次到青海、西藏雪域高原的游客来说,用手机拍照是必然的,用电量难道会减少吗?这是青藏集团公司在列车运营上所必须面对的矛盾点。我问了列车长,为什么在列车上设置这么少的充电插口,他苦笑着回答我说,列车都是十七年前设计和制造的,那时到现在都十七年多了,车上电线线路老化,我们不敢擅自开车多些的插口。我想了想,觉得也是。又说,你们可以专门针对电线线路进行改造,避免充电矛盾产生。他只能报以苦笑。列车员告诉我,卧铺车厢的房间内铺设的都是白窗帘、白被套,跟藏民所喜爱的哈达相似,显得干干净净,洁白雅致。我想,这也真是应了“入乡随俗”的老化,很有地方特色和人情味的。青藏铁路集团自行独立研究和开发了我们所乘坐的具有增压、增氧、增色等功能的客车厢,这套系统的配置几乎与空客飞机一样。在雪域高原中途,列车要停德令哈、格尔木、安多和那曲等车站,列车车门多次开关,却也能够持续保持供氧,使列车车厢内的氧含量高于车外。每天进藏的那22趟列车,都疾驰在雪域高原上,从天路格桑花盛开在高寒的世界第三极。1956.6公里的青藏铁路线,跟1963公里的青藏公路线一样,并行着就把祖国的自豪与伟大给抒写在蓝天白云下,抒写在藏民们美丽的笑容上。
黄蔼北,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人,工作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中国致公党党员。是省督学、市督学、区督学,从事党史理论研究二十多年,系中央和省党史理论研究会成员和市党史理论研究会负责人。1979年以来坚持文学创作,发表作品达540多万字。
乡土作家
弘扬乡土文化,推介名家经典。记住乡土,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