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每逢过年,庄上各家无论怎样忙,都会做两碗鱼圆子,给孩子吃。鱼圆子是故乡人最喜欢吃的一种菜肴。故乡靠近大湖,逮鱼、吃鱼方便。鱼逮回家,可煮着吃,可煎着吃,可蒸着吃,还可做鱼圆子吃。做鱼圆子费工劳神,又费料子,平时是不做的。在故乡,做鱼圆子的鱼,大多是活鯶子(草鱼),或者胖头鲢子。这两种鱼做出来的鱼圆子口感好。做鱼圆子的鱼,最好选斤重在三五斤之间的,肉多质细。如果鱼太小了,刺太多,没什么肉,鱼肉也嫩,做出来的鱼圆子没嚼劲;如果鱼太大了,鱼肉老了,做出来的鱼圆子嚼起来比较柴。做鱼圆子,先要㓾鱼。母亲从鱼桶里,逮一条大鱼,抠着鱼鳃,放砧板上。她用食刀刮光鱼鳞,剖开鱼肚,掏出鱼内脏、鱼屎,剁下鱼头、鱼尾,将鱼身剖成两片,剔除鱼骨、鱼刺,清洗干净。剔鱼骨,是细心活。母亲用锋利的刀刃,剔掉鱼身上的大骨头。接着,她将有鱼皮的那面鱼身平铺在砧板上。她提着食刀,斜着刀刃,顺着鱼肉的纹理,从上而下,将白色的鱼肉轻轻刮下来。母亲用手轻轻地将附在刀口上的鱼肉,抹进二盆子中。经过一遍一遍地刮,最后砧板上只留有鱼刺、鱼皮。刮鱼肉,要小心,不能太用力,要轻轻地、匀速地刮。只有这样,刮下来的鱼肉才能细腻。母亲将刮下来的鱼肉,放在砧板上,手拿食刀不停地剁,将鱼肉剁成鱼泥。她一边剁,一边用手指捏一捏,荡一荡,直到鱼肉被剁得滑滑的,没有任何碍手为止。母亲将剁好的鱼泥放进二盆,里面加上蛋清、粉面子、水等配料。鱼泥里放蛋清,可以让鱼圆子蓬松,口感好;鱼泥里放适量的粉面子,能确保做成的鱼圆子定型不散。配料放多少,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至于怎么放,全凭经验,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鱼泥里除了放配料,还要放盐末、葱泥、姜泥、酱油、醋、素油等佐料。鱼泥放上葱泥、姜泥,可以去腥,增加鱼圆子的香味。放盐最有讲究。盐一次不能放很多,要一边放,一边拌,一边尝,直到咸淡适宜为止。盐放多了,太咸不说,鱼圆子挺硬的,不好吃;盐放少了,味道寡淡,做成的鱼圆子容易散,聚不拢,也不好吃。只有盐放得恰到好处,做出来的鱼圆才会软和,有弹性。鱼泥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搅拌。搅拌是做鱼圆子最关键的一步。母亲将鱼泥放进二盆中,她拿双筷子,伸进鱼泥,朝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搅拌可是力气活,鱼泥越搅越黏稠。到了一定的黏稠度时,还有拍鱼泥的动作,要边拍边搅。如果鱼泥搅拌的劲道不够,鱼圆子一煮就散;如果鱼泥搅拌的劲道足了,怎么煮都不会散。母亲搅了半个小时,膀子都搅拌酸了。鱼泥搅拌得差不多了,母亲揪一小团放入冷水中,如果鱼泥团浮起来,就说明鱼泥搅好了。如果鱼泥团浮不起来,就说明鱼泥没搅好,还得继续搅。鱼泥搅好了,可以挤鱼圆子了。母亲弯曲左手的虎口,围成小圆圈,右手拿着小勺子,搲一勺鱼泥,倒入虎口。她用大拇指往下压,食指往上推,用力一挤,乳白色的鱼泥就从虎口中挤了出来。这样,一个圆溜溜、质地饱满的鱼圆子就做好了。鱼圆子挤出后,丢进二盆的冷水中浸泡。等到鱼圆子全部挤完,就可以下锅煮了。煮鱼圆子必须冷水下锅,不然鱼圆子就会煮老了。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但是清水不能添得太多,水添多了,煮出来的汤味道自然是寡淡的。母亲将鱼圆子放入冷水锅中。父亲点火烧锅,用大火将锅中的水烧到将开未开的状态。接着,他转用小火慢煮。在父亲烧锅的过程中,母亲不时用勺子推动着锅,让鱼圆子活动活动。煮鱼圆子,要把握好火候和时间,火烧得过大,时间烧得过长,鱼圆子就会煮老了。煮鱼圆子的水温要一直保持在八九十度之间,这样煮出的鱼圆子才能鲜嫩。随着水温的升高,锅中的鱼圆子慢慢地漂了上来。等到锅中的鱼圆子全煮熟了,父亲就熄灭了锅底的火。母亲在锅里放上猪油,撒上葱花、芫菜叶。顿时,一股香味飘了出来。这时,鱼圆子就可出锅了。母亲拿起勺子,捞起了鱼圆子,倒进盘子里。站在锅旁的我,连忙摸起筷子,夹起一个,放到嘴边,咬上一口。这鱼圆子真是又嫩又滑,又鲜又香。鱼圆子除了清煮,还可以油炸。父亲将灶膛的柴草点燃了,锅底的菜籽油烧沸了,母亲将挤好的鱼圆子,放进油锅炸。一个个白白的小鱼圆子,在热油锅里上下翻腾。随着油的沸腾,鱼圆子一个个都漂到油面上了,颜色也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炸熟的鱼圆子,放到锅里,添上水煮,放入少许小青菜,那将是另一道美味。我小时候,孩子们能吃顿鱼圆子,那是很稀罕的事情。现在农村人生活好了,大人孩子吃鱼圆子,已经成了随心所欲的事了。
徐宜业,江苏泗洪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给心灵安个家》。
推荐阅读
徐宜业:故乡的汤圆子
徐宜业:故乡的粽子
徐宜业:故乡的饺子
徐宜业:故乡的包子
徐宜业:故乡的馒头
徐宜业:故乡的干饭
徐宜业:故乡的面疙瘩
徐宜业:故乡的面条子
徐宜业:故乡的大芦稀饭
徐宜业:故乡的大芦饼
徐宜业:故乡的煨罐子
徐宜业:童年的二抹头
徐宜业:童年的干饭饹飵
徐宜业:童年的油渣子
徐宜业:故乡的油絮子
徐宜业:故乡的笆斗
徐宜业:故乡的碾子
徐宜业:童年的石磨
徐宜业:故乡糖果厂
徐宜业:公社老商店
徐宜业:故乡铁木厂
徐宜业:故乡的粮行
徐宜业:老信用社
徐宜业:公社的记忆
徐宜业:渐行渐远的乡村老行当
徐宜业:生产队的拖拉机手
徐宜业:卖豆芽的大娘
徐宜业:李打包子铺
徐宜业:挂粉条张师傅
徐宜业:故乡逮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