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天朗气清,长江镇江段的江面上波光粼粼,船行如织。在江苏省镇江市镇扬汽渡码头,货车、轿车一辆接一辆开上渡船,很快甲板上就已满满当当。“嘟——”汽笛声响起,渡船缓缓驶离码头。
“渡口的繁忙从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运营结束。”镇扬汽渡群众工作部副主任季若瑱表示,作为长江沿岸车流量和客流量最大的公路汽车渡口,今年春运,镇扬汽渡预计开行1.39万航次,渡运车辆25万辆次、驾乘35万人次。为保障春运期间群众平安便捷出行,镇扬汽渡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渡运服务质量,全力打造让人民群众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
繁忙的镇扬汽渡。王思鹏 摄
“倒船影像”成“最强辅助”
指引船舶雾中不迷航
清晨6时40分,深蓝的天空中还闪着点点星光,“江苏路渡3015”轮大副张腾飞已站在渡船驾驶舱,认真检查各个仪器的状态,为当天的航行做准备。
“‘江苏路渡3015’轮已就绪,准备开航。”通过控制台屏幕确认船头船尾周围水域的情况后,张腾飞拿起甚高频无线电话,发出开航指令。随后,他熟练地推动操纵杆,驾驶渡船平稳起航。
汽渡渡船。王思鹏 摄
“这艘渡船有近90米长,视线盲区较大,转向的时候甩尾比较明显,所以开航前必须得看这块屏幕。”张腾飞向记者介绍,起航前他观察的是渡船不良视线航行辅助系统中的“倒船影像”,“它与汽车上使用的倒车影像类似,通过它我们可以及时察看船尾情况,判断转向时机,在起航等重要节点避免与其他船舶碰撞。”
除了“倒船影像”,该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雾天为船员指引航向。“春运期间常有团雾发生,雾来得很快,3分钟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张腾飞说。
不良视线航行辅助系统将毫米级雷达对目标物的定位与双光谱热成像仪获取到的画面进行关联,即使突遇团雾,船员也可清晰观测到航道画面。在张腾飞看来,这一系统就像辅助航行的“火眼金睛”。
长江镇江段是长江中下游船舶流量最密集的航段之一,据统计,镇扬汽渡渡船日均与顺航道行驶船舶的交叉会遇超2000次。
“‘宝航16’轮,‘江苏路渡3015’轮给你让行。”一次从镇江开往扬州的航程中,张腾飞通过渡船航行智能避碰预警系统提前获取了船舶交会预警信息,及时通过甚高频与“宝航16”轮船长沟通避让方案。
张腾飞告诉记者,从前驾驶员大都依靠经验操作船舶避碰,该系统研发后,可通过计算渡船的航向与速度,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碰撞风险,并为其提供科学的避让辅助决策方案。
今年春节,家在河南的张腾飞决定留在岗位,他说:“总有人要留下。能为大家安全便捷过江尽一份力,我很开心。”这些保障渡运安全的“高科技”,不仅守护着过江的每一辆汽车、每一名旅客,也守护着如张腾飞一样坚守岗位的每一位船员。
AI精准统计客流
科学调配运力快速过江
“我家在扬州,工作在镇江,因为骑电动车上不了润扬大桥,汽渡就是我每天往返两地首选的交通工具。”镇扬汽渡候船室里,等待过渡的解女士对记者说,“临近过年,汽渡人流量、车流量更大了,但等候的时间并没有变长,还是非常高效。”
高效,是记者在与过渡司机、旅客交流过程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高效何以实现?
“我们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汽渡的ETC收费系统、电子票务系统和渡船智能检录系统等,优化整合为‘智渡云’系统,让单车平均购票速度从原先接近1分钟缩短为3至5秒,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车辆‘零等待’登渡,渡运效率大幅提升。”镇扬汽渡科技信息部副经理王大祥介绍道。
调度中心大厅里,值班调度员侯征龙紧盯监控屏幕,来回查看后,他拿起甚高频无线电话通知同事:“‘江苏路渡2034’轮,放空到镇江来。”屏幕上的统计系统界面,实时显示着通过镇扬汽渡镇江站卡口的车载人数。“你看,现在在镇江等待过渡的车和人要远多于扬州,所以我让这艘渡船空载到镇江载运车辆和乘客。”侯征龙说。
调度中心大厅监控屏幕实时显示镇扬汽渡运行情况。胖雨珊 摄
渡运人数的精确统计,关系着渡船的科学合理调度,对渡运精细化、高效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镇江海事局指导下,镇扬汽渡研发了汽渡AI车载人数统计系统,利用图像识别等算法,精准统计渡船载运机动车数、车辆载运人数、非机动车数、散客人数等数据,为航次计划调整提供支撑。
“该系统能够兼容多种车型以及不同的光照条件、拍摄角度、拍摄距离。目前,系统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5%。”王大祥说。
汽渡AI车载人数统计系统。胖雨珊 摄
据了解,汽渡AI车载人数统计系统的数据目前已接入镇江海事局。“通过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海事值班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可实时掌握在航渡船航行动态以及客流数据。”镇江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谭海涛介绍,“有了这些信息,海事部门就能快速分析研判辖区渡运形势,动态调整监管措施。这对于提升监管效能、保障渡运水域安全畅通具有重要作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江面,一艘艘渡船穿行于码头之间,续写着白日的繁忙。“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份思念安全抵达,让每一次归途满载温暖。”季若瑱说。
来源: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