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体制外的人都在回家的路上,体制内的人还在忙于应付形式主义。
本来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但到了年底,形式主义的风却刮得更猛烈了。
比如临时接到通知,说领导要下来调研安全生产检查,让某家企业负责人准备准备,在现场汇报一下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介绍,查看各项安全责任落实情况。
可企业已经放假,负责人在返乡路上了,下级单位只好如实反馈。上级不依不饶,非要让企业来人来接受检查。
最后下级火急火燎,好说歹说才让企业演场戏,让项目现场“动起来”,找个临时负责人来应对。
有安排社区节前加强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工作,没有考虑到部分企业已经提前放假,社区为了完成任务量,不得不挪用以前的照片,或者找人摆拍。
又比如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统计春节假期经济文旅数据,辖区前年引进个大型游乐园,就刚开业做活动,生意红火。后面力度少,人来得少了,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上级让预估春节人流量和营业额,下级单位联系游乐园运营公司,得到的答复说春节不打算开门,因为水人工成本太高,再加上水电各类支出,游乐园没有信心开着,老板索性就关门放员工回家过个好年。
报0给上级,不予通过,说怎么得也要填个数据,下级无奈只好瞎编个数据糊弄上去了。
上级根本不关心游乐园到底营不营业,他们只要数据过得去,好给领导交差,如果数据挂个0,领导肯定又要过问具体情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为什么年底形式主义会刮得更猛烈?
说到底是两种心态在作怪。
一是上下都有应付心态,就像第一个例子里,上级单位非得点名那家已经放假的企业,无非就是这家企业规模比较大,有项目正在进行,在安全生产上肯定有比较完善的流程和规范。
调研这家企业很保险,可以突出领导关心安全生产问题,又可以从侧面展现政企关系的紧密。
如果让领导去调研某个小规模的厂子,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只有把领导往有工作亮点的地方带,提前设计好调研点位,安排好接受问答的“演员”,才能万无一失,让领导心满意足。
而基层干部们也早已见惯了大量浮于表面的调研,安全生产年年讲,年年来,反正没有自选选项,上级安排哪家就哪家吧,基层干部们已经麻了。
再加上临近过年,大家伙心思都已经不在工作上,在岗不在状态,上级发布什么只求立马应付过去,明年再说。
二是表演作秀心态。为何上级偏偏喜欢在年关布置任务?
因为表演工作成为比工作本身更重要的事。
体制内放假一般会放得比较晚,很多都是到坚守到大年三十前一天。
既然还是在上班,那总要有工作的样子,给大领导看,我们仍然坚持岗位。
经济部门谋划着开门红,应急部门忙着生产检查,文旅部门忙着宣传春节假期节目……
“装忙”的实质是“表演”,做给领导看,演给上边看,只为得到领导一个赞。
欢迎点赞收藏,随手关注“人生参考答案”,看体制内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