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2025全新文旅政策:一文读懂5个要点
文摘
2025-01-22 14:08
江苏
国务院发布2025全新文旅政策:一文读懂5个要点
网易文旅 网易文旅
图片来源:AI生成
2025年1月13日,《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经国务院同意并发布,该文件包含6个维度、18项具体措施,聚焦文旅场景和旅游消费业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2025年伊始,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来临,这份文件提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呢?
01非遗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
「鼓励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组织文艺院团、非遗工坊等开展惠民演出和非遗展演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活动。」2024年11月李子柒复出引发全民关注,讲好非遗故事成为各地文旅话题出圈、吸引游客的好方法,政府层面也十分支持非遗宣发工作,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是将非遗的关注度和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鼓励非遗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一方面再次肯定非遗在文旅领域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引导、拓展了非遗在文旅中的应用场景。
02研学旅游: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鼓励具备研学旅游资源的各类单位提供优质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供给。推出一批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和课程,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积极发展入境研学旅游。」近期,上海长满了周五下班跑来打卡的韩国人,美国TikTok难民们涌进小红书与中国网友“对账”,2025年,老外们的China Travel已经是Next Level。2022年中国研学游市场规模909亿元,全球研学游市场规模415亿美元,粗略估算,入境研学旅游市场可能有超过1000亿元的空间。入境研学旅游是世界进一步认识、体验中国文化的布局,也是中国增加China Travel收入的又一重要产业。入境研学旅游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基于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重大发展。外国游客们青睐中国传统文化,被武术、非遗、古建等魅力项目所吸引,同时中国作为国际认知里的“强国”,他们对地大物博的城市美食和便利的交通服务、移动支付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4年共6.1亿人次出入境,同比上升43.9%。入境游依然会是2025年中国文旅的重点工作。
03音乐节演唱会或将“卷土归来”
「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巡演地不再重复进行内容审核。」2024上半年,全国共举办了1182场演唱会;2024全年,仅摩登天空就举办了22场大型户外音乐节(核心IP草莓音乐节),覆盖19个城市,线下观众共99万人次;仅2024国庆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达125场。在新政推动下,音乐节演唱会可放开售票数量,且巡演无须重复进行内容审核,同时这次文件再次提及“跟着演出去旅行”,侧面鼓励城市扶持大型营业性演出,2025年很可能迎来音乐类大型演出的又一高峰。
04文博顶流“身兼多职”使命必达
「支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作为文旅界顶流,全国6833家备案博物馆覆盖各地城市,其中91%的博物馆开放免费预约、免费参观,是极其重要的线下旅游场景。之前我们在年度复盘里提过,博物馆的流量是不均衡的,这是中国文博旅游的痛点。新文件为文博馆指出多个应用场景,包括馆内主题特展、数字化沉浸空间、夜间开馆,这些具体举措可能有助于为“冷门城市冷门馆”导流,调剂“白天热闹夜间冷清”的资源浪费情况,同时衍生、反哺更多产业机会,比如数字技术、展陈、夜间路线产品等。
05国潮文创重举文旅消费大旗
「推出彰显中国审美、中国风格的时尚穿戴、家居、潮玩、运动、电子设备等产品,推动在服装、箱包、珠宝、美妆、玩具等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近两年国潮文创因同质化严重、过度包装、设计流于表面缺乏内涵,其热度和口碑有所下降,更有甚者戏谑部分国潮产品为“国抄”。与之矛盾的是,市场和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并未减弱。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63.8亿美元,占全球11.56%,增速13.09%。博物馆文创背靠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坐拥珍稀古器文物,使得文创产品有更扎实的承载,同时具备线下体验消费场景,称其为“国潮文创的主力军”也不为过。新文件重提国潮,鼓励拓宽产品品类,聚焦中国审美、中国风格,打造面向世界的国货文创,除了连接文旅经济产业的上下游和消费体验,结合大力推动入境游的政策和动作来看,我们认为还有中国文化对内植根、对外输出的长远布局。
图片来源: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