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客:几位同行的士人风骨

文摘   2025-01-06 22:21   江苏  

年前,在叙利亚发生剧变时,人大那位曾多次做客央视的金教授,因预测事态走向与事情结果刚好相反而遭到网上群讽。金教授这次没有“嘿嘿”带过,而是直接破口骂人,可见其脸被打疼的程度。


经常看金教授表演的人都知道,作为国际问题专家,金教授在国际问题上几乎没有说对过一件事。奇怪的是,这一点也不妨碍他网上收割粉丝,网下受人大(大人)青睐。其原因就在于他立场鲜明,说的都是粉红韭菜和领导喜欢听的话。至于说的是不是事实,这样说亏不亏心,在他看来,好像一点也不重要。


金教授的春风得意,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从人大黯然退休的张鸣教授,想起了屈原《卜居》里的那一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浩叹


因为张鸣教授淡出多年,部分读者对他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十多年前,张鸣教授在舆论场上的影响力绝对不比现在的金教授差。——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记得、还在说起当年他痛陈“大学的行政化、衙门化,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那句话,以及他退休时在自己博客上撰写的《退休之际,讲点废话》那篇短文。

在那篇短文中,张鸣教授说:“做了18年的正教授,到退休依旧是最低一级四级。这在中国的大学里,应该是独一份了。”“需要声明的是,倒不是人民大学不肯给我升级,而是我拒不申报。我说过,大学里教授评级,是一种恶政。既然自己说了,就不能再参评。如果大学教授非要有级别不可,够格给了就是,让人一级级申报,带有羞辱性质。

他在这篇短文中还讲述了“传说中的那个故事”:一个地主老财,把明明该给长工的工钱故意撒在地上,让长工一个个捡起来。


自从知道了这个“故事”,每年的骨干教师考核和教师年度测评,都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折腰低头捡掌柜故意撒在地上的工钱的“长工”,羞辱感油然而生。

然而,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很多时候用这就是体制以及人在体制身不由己来安慰自己,时间一长,羞辱感便逐渐变淡,甚至完全消失。——体制内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由此变得庸俗不堪,面目可憎。


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教育生态如何糟糕,我们身边始终有几位不跟体制合作或“有限”合作的同行,他们无视名利诱惑,甘愿自我放逐,心存良知,仰望星空;是他们为我们保存了知识分子仅有的一点骨气和最后的一点尊严。——因为他们的存在,士人风骨才没有消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说几位让我仰视的同行。


2022年6月,江苏语文教育界的前辈喻旭初老师《他们,语文教育界的自由人》(刊于《校长》杂志)一文中,说到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余一鸣和南师附中的王雷两位老师他说余老师“2007年,他顺利评上了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省333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后,便放弃申报“更高”的荣誉;王老师“评上中学高级后,就不再申报任何头衔”。讲完他们的“事迹”后,俞老师感慨到:王老师和余老师“可谓是南京中语界的两个独立自由人,我敬佩他们”。

余一鸣和王雷两位老师,我都见过,也算有点熟悉。这两位无论是道德还是文章,都要比我们这些人高一大截。正如喻旭初所言,在当今社会,他们能“不赶热闹”,“一心搞教学,按自己的性情去上课,按自己的兴趣写文章”,确实令人敬佩。


说到南京中语界“独立自由人”,就不能不说南师附中的一位女教师。关于这位老师的学养学识以及专业高度,尤其是她在现代诗教学方面所发表的那些高质量论文,及其所呈现的那些让人眼睛一亮的精彩课例,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这里单看百度上对她著作方面的介绍:

她撰写了多本教育著作,并先后入选《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首届教育创新图书1002019年)、《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就是这位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接棒王栋生(吴非)老师的同行,据说,她的职称初定几级就是几级,没有申报过任何“荣誉称号”。

在欲望燃烧的岁月,一个教师竟能活得如此之纯粹、如此之高贵,实属是少见难得;借用时新的说法,便是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幸亏还有这样的同行:正是有了他们,我们这些心怀自由却不怎么勇敢的人,才不致活得太绝望。


转眼又到了年根岁末,或许是出于对近年来搞笑而不好笑的春晚的不满和失望,这些天网上有关陈佩斯的小品和采访的视频又多了起来。这其中,最让我感慨唏嘘的是当年陈佩斯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视频——

记者:您获过国家一级的奖没有? 

陈佩斯:没有。

记者:无论是小品,或者是喜剧、话剧。

陈佩斯:都没有。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我没拿这些奖。


陈佩斯的话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题为《说“面子”》的文章。文中的这样一句话颇耐人寻味——

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

这句话换作大家都能听明白的说法,便是有时候“要面子等于不要脸”。如果大家对此还是有点懵,那么,就得去读鲁迅的原文。

先生在文中讲了几个非常好玩的笑话,将这句话和这几个笑话联系起来看,先生所要表达的是——

有些国人用“不要脸”的手段去“要面子”。


先生把话说得这么狠,我就不好再发挥了。

老秦说教
换个视角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