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化新地标国乐岛在元旦开岛后,每逢休息日持续有人潮涌入,我也不能免俗坐地铁前往参观,顺便打卡周围的君山公园和锡澄运河公园四期。
登临圆通阁
从西园弄地铁站出发,无等待换乘S1,73分钟后到江阴外滩站,从一号口出来,夜雨后的天尚未放晴,空旷的外滩人很少,迎面可见君山上高大的圆通阁,这是江阴长江边醒目的地标之一,也是本次徒步江阴之行远近高低多次拍摄的对象。
沿着依山而过的滨江快速路往东,绕道山脚一圈。快速高架下的人行道断时断时续,山体少有过渡缓坡,建在山腰的山庄围墙有几层楼高。从前长江就从脚下流过,君山也算是居高临下。从虹桥北路转君巫路,路过的新老住宅小区一律是君字头:君山新村、君邻世家、君永小区。
君山南侧有一块围挡起来的空地,估计是拆迁后留下的。在杂草没膝的地方只能仰观圆通阁而不能走近,此时天渐放晴,雾气沉沉的上方显出蓝色。走君山路,从公园停车场上山,目标是山顶的圆通阁。
行走在半山腰的水泥防火山道上,两次遇到外地客人赤手空拳来爬山,都是想登临气势不凡的圆通阁。从水泥台阶上到山顶,看到的却是民国炮台遗址,一壑之隔的楼阁基座外有围栏和铁丝网,于是再下山,从侧门进入寺庙之中。
沿陡峭而粗糙的水泥台阶上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池水,营造的是“水月圣境”。仰望气势恢弘的圆通阁,重檐歇山顶让人眼花缭乱,定睛细数才能分辨出三层基座和四层楼阁,楼阁四面的中央是汉白玉观音雕像,称“江尾海头第一阁”名副其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气派雄伟的君山圆通阁据说在每月初一、十五开放时可以乘坐电梯登顶远望,平时只能上到第一层,但这已经足够。可惜北方雾霾过境加之夜雨,空气中能见度非常有限,站在阳光伴着北风呼呼的一侧,能看到右前方国乐岛醒目的建筑在雾霭中熠熠生辉,那是下一个奔赴的目标。
徜徉国乐岛
从君山寺山门出来,脚下是以刘氏三杰之一命名的天华艺术学校,不远处国乐岛的得名也特指丝竹器乐二胡。江阴自古盛行民乐,先后孕育出郑觐文、周少梅、刘天华等中国民族音乐大师,是江南丝竹重要的发源和传播地,更是知名的“民乐之乡”。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楼展厅名为“时代风华”的江苏优秀美术作品,大都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140多件江苏籍美术家的作品都是大尺寸,可以近距离观摩。四楼的江阴籍四大名人艺术馆尚未开放,二楼江阴名家书画馆现在临时展出的是“守正创新”江阴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沈鹏纪念馆即“沈鹏介居书院”,介居来源于前书协主席沈鹏的书斋名字,落户于此是易地新建。
江阴出才子,介居书院介绍沈鹏生平事迹的图片中有一张南菁中学130周年校友合影,三人分别是指挥家曹鹏、教育家顾明远和书法家沈鹏。百岁老人、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指挥曹鹏题写了“江阴音乐厅”,顾明远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为家乡很多学校题写过校名,如澄江中心小学、应天幼儿园、贯庄小学等。当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在艺术的饕餮盛宴中吸吮营养,感受乡贤在文化领域竖立的丰碑,无形中就有一种鞭策和激励。
江海贸易催生了江尾海头的运河繁华,1952年锡澄运河截弯取直,江阴近代工业发源地所在的棉纺厂成四面环水的岛屿。过澄江西路隧道上方新修的桥梁,路灯杆上111号,背景一排落尽红叶的水杉树很应景。更引人注意的是河对岸一座红色的老房子,是江阴市文保单位钱土纱公所,依托黄田港口独特的水路优势始建于晚清,留下了江阴老北门的历史记忆。
漫步运河湾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穿过拆除得一片狼藉的北大街,来到运河边新修的彩色步道,挖机还在拆除从前的吊索桥,旧时船闸似船头的位置,工人在安装栏杆设施。2019年疫情前走过的黄田港大桥已经被望不到头的高架和另外四座桥梁取而代之。上黄田港大桥,再转到运河对岸,背后的君山公园和国乐岛、锡澄运河同框,一如站在无锡的运河湾眺望锡山龙光塔。
蓝天白云下,碧水中的运河文化中心好似一架安放在山水间的白色钢琴,旁边的人行桥拉索让人联想到中式乐器上的丝弦。高大的香樟树和老厂房改造成的红色建筑江阴少年宫,记录了从漕运文化到民族工商业再到新的文化地标一路走来的城市历史脉络。
锡澄运河将航运西移新夏港河后,穿城而过的河流变身为带状的运河公园,西岸恢复自然生态,一条通江北路直达长江,东岸城市文化公园除了老船闸改建的漕运文化园和国乐岛,还包括将要纳入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君山公园。君山和它上面的建筑在山前仰望感觉有点突兀和压迫,隔了运河远观却是十分和谐,东岳庙和圆通阁高低错落,连同漕运文化园上的亭子、河水中的山峦倒影,生出灵动和妩媚。
公元前247年春申君黄歇封吴地,组织开挖了黄田港,江尾海头的潮水通江达湖。平地开河、山巅建阁,今人遵循自然肌理雕凿出的新画卷相得益彰。因黄歇得名的君山是江阴的城市名片,以大江之阴荟聚艺术人才命名的国乐岛成新的城市地标,漫步改造一新的锡澄运河公园,一眼望千年,美景尽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