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条新路通车!
无锡博报
随着春节的临近
无锡交通事业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今天上午
312国道新吴段
(飞凤路至金城东路段)
望江立交西接线项目
(通江大道至惠山大道段)
两条道路同步开通
自此
苏锡交通一体化和
无锡“快速中环”建设
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12国道新吴段
现场
中交三航局312新吴段
13标项目经理孙倩说
“作为一名参建者
也作为一名新的无锡人,
我们能为无锡建设做一点贡献,
内心非常激动和荣幸!”
此次通车的312国道新吴段起点位于望虞河北岸的飞凤路南侧,终点位于金城东路北侧的新吴区、锡山区交界处。
全长17.1公里,主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辅道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
该项目通车,改变了老312国道交通信号灯多、拥堵严重、通行效率低等弊端,从无锡硕放机场到苏州中环只需15分钟,丝滑顺畅。
该项目更好地串联起了苏州相城区、无锡新吴区、锡山区,带动苏锡两地市民“生活圈”半径的延展、沿线文商旅的融合升级以及众多产业的落子布局。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无锡市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分离城市和过境交通,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2项目在落实品质工程创建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3项首创:
一是首创变截面曲线形大跨度钢箱梁同步顶推施工技术,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国内同类桥梁的施工,团体标准《公路桥梁曲线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规程》已经发布。
二是首创性通过招投标独立设置项目泥浆固化中心,实现钻孔灌注桩泥浆自循环固化资源再利用,通过常态化泥浆处理中心“工厂式”作业,推动106万立方米的桩基泥浆实现100%无害化处置及现场重复利用,有效破解工地泥浆水污染河湖难题,擦亮工地绿色环保的生态“底色”。
三是首创性对泥浆低碳化处置工艺进行碳排放测算,探索建立了碳排放测算模型,形成《桩基泥浆低碳化处置技术及碳排放测算指南》。弥补了江苏省内低碳化处置技术过程中的碳排放测算方面的空白,对于推动公路工程绿色低碳建设具有重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望江立交西接线项目
视线转到城市的北边,作为“快速中环”北环的重要组成,望江立交西接线项目起点位于锡山区惠山区交界处,终点位于惠山大道交叉口西侧,与现状天一高架相接。
路线全长约1.24公里,采用全高架方案,主线高架桥为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市民顾银龙高兴地说:“新年到市里、到惠山大道那边走亲访友,就很方便了!”
物流园区工作人员宋波也笑呵呵地说:“这条路通了以后,我们的物流可以直接从凤翔路、惠山大道那边过来,省了很多时间!太好了!”
望江立交西接线项目是连接锡山区和惠山区的交通要道,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同时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打开新的通道。
无锡交建312国道望江立交西接线项目副经理周忠元介绍,这条路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312国道的路网功能和通行效率,加强市区之间的快速联系,提升城际间和城市内中短途交通通行能力,更好地发挥过境通道功能,对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现场采用全封闭作业,引入泥浆固化设备,大力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对老旧路面沥青、水稳铣刨再生利用于施工便道和大临建设基础,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项目建设与绿色发展和谐共生。项目先后申报发明专利2项,微创新成果12项,QC成果6项。
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建管中心带领参建各方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强化全生命周期管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推广智慧绿色建造等新技术、新应用,实现生产效率与施工质量“双飞跃”。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更是衡量一个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
去年,中环312国道快速化改造惠山段、锡山段全面开工,不久后,一条环绕我市东、北部区域的连续高架将与中环南线高浪路丝滑接轨。
随着中环西线紧锣密鼓地建设推进,城市快速路网新局面接续打开,中环建设迈入“开工一段、完成一段、通车一段”的有序节奏。
//
市建管中心道桥工程部
312国道项目现场负责人
林晓澄
“下一步,市建管中心将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的‘四化’要求,持续联通加密区域市域路网体系,更高质量畅通协调发展的交通动脉,加快建设312国道锡山段、惠山段项目,提速推进312国道洛社段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