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热映的电影《荒野机器人》,讲了一个叫Roz,编号7134的机器人,因意外漂流到孤岛,和一只小灰雁建立羁绊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并不新鲜,人类和机器人或其他地球生物建立类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但却折射了文艺创作者一直以来对人和机器关系发展的思考和好奇。
如果你拥有了一台AI机器人,你希望和他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你是一名画家,你会希望你的AI机器人比你更有才华和思考深度吗?如果他的才能远超于你,你会想把他的作品据为己有吗?
如果你拥有了一个陪伴型的AI机器人,你希望他拥有主体性吗?希望他和你争吵吗?还是希望他单方面承接你的情绪?
进入AI年代,人和AI的互动越来越多,或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讨论这种新型关系的模式——人、机关系。
在创作领域,AI给艺术创作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变化?AI又如何介入和人的情感互动?
不久前,新世相发起了主题为「爱恨情仇」的第一届 AI 艺术节 AIAF。AIAF 通过新世相及 LiblibAI 平台收到了1942 幅投稿,最终有 100 幅作品入选,现获奖作品正在798·751园区展出。
展览期间,我们还邀请了科技和艺术两个领域的 6位从业者进行了一次讨论,他们中有艺术家、内容从业者、策展人、AI 公司的艺术总监(MiniMax)。
在这里,你可以得到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思考。
我认为,只要你觉得自己的创作的东西是艺术的话,你发张自拍也是艺术。但你要把它拉到职业“艺术”的范畴来讲的话,它还是有它的标准和定义的。
我每天看到很多专业的艺术家的展览,对于是不是“艺术品”,在我心里还是有一个很强的界限的。
我的职业是用AI搞创作的。我们可以把用AI生成的图片、视频等融合到自己的创造逻辑里,把这个行为纳入到我的作品里,而不是说,用AI生成了一张图片就是一个作品。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天马行空能打破边界的事情,但我们做AI音乐时,有一个数据训练环节,它会把一些噪音或者模糊不清的数据直接过滤掉,这意味着我们喜欢的很多歌手的作品都做不出来了。
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我觉得让AI扮演其中的一个环节,它输出的内容是作品的一部分,这是可以纳入“艺术”这个概念里的。
有更多专业的创作者能够使用AI,它最终呈现的作品也会有更多的艺术性。
AI刚出现,最让我兴奋的是它能够让许多不具有复杂的生产能力,但有深度思考、强创造力的人来生产作品。
或许,有一天艺术行业出现了新的内容偶像,但他是一个律师,或是一个学生。
我的感受正相反。AI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它可以让一个创作者变成其他领域的专家。我每天都大量使用AI写代码。AI可以帮艺术家实现概念和边界的拓展或实验。
我们希望每个人能够利用AI实现制造,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为了机器,人工智能意味着你是作为独立的人格存在的,AI只是融入你的生活。
我们做的产品,也是想让每一个用户利用AI尽可能还原他的情绪,把他脑子里的想法实现出来。
新世相首届AI艺术节展览作品
把AI局限到内容创作里,AI会让一个创作者从操作者,慢慢变成一个引导者。
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到上层建筑,想你的观念问题或创造作品的思路问题。
我特别期待的是,一些新载体会改变大家对“艺术”这件事的认知。我现在感知一个艺术家的世界,是通过他最后做的那个结果,以后,有没有可能一件艺术品,你买回来以后,它是随时可以变化的?
新世相首届AI艺术节现场
确实有很多人看到AI做的东西,第一反应是“这是啥?”“好无聊”或“就这样?”但我觉得AI完完全全是刚开始的状态,甚至将来 AI的能力是什么样,现在的想象可能其实都是不准的,但我感觉它肯定会影响艺术。
现在没有一个很现象级的作品让你感觉到边界是怎么被拓宽的,一是因为技术确实还在发展中,二是艺术家对技术也还在吸收跟学习中。
但我觉得大家对AI做出来的内容的批判程度,更多的是源于用他的那个人,而不是AI本身。
只要对人的大脑做足够多的测试,什么样的东西符合人脑感受到的愉悦。理论上,我们可以做出任何人听着都好听的音乐,任何人看了都觉得好看的图像。
我们把展览特邀艺术家彭家园的VR展厅链接也放在这里,欢迎复制到电脑端浏览器中在线体验:https://play.unity.com/en/games/e5e19483-1825-46bd-a54c-547a6855a170/ai-af
我有一次在意大利的一个美术馆,看到一个巨幅作品,给了我一种的深深的孤独感。情感的传递和连接其实还是有一个具身性的问题,他能够让你的身体感受到那个东西吗?而不仅仅是脑子和心智。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改变艺术的形式,除了技术层面,还有人的适应性的问题。人类怎么接受了摄影的存在,电影的存在,对于AI的接受也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一直在做和很多人沟通的事情,但你能感觉到很多边界和限制,比如,你可以和四五十人直接沟通,但和四五十万人同时交流,就很难。但AI能帮助我们建立人和人之间在情绪、情感和知识上的共鸣。
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样的算是有爱或有情感?我们当然可以让训练人员把它变得看起来像有情感。但人的情感到底是不是特殊的?
我不觉得人的情感是一个很特别的行为。
你直接解构了这个东西。
把理解和表达拆分开来。我觉得“理解”暂时对它来说,很难。但“表达”这件事,它其实可以通过模仿、模拟、甚至表演的方式去完成。
其实,人类感受到爱恨情仇都是场景化的,这些场景对于AI来说都是模拟的对象,当场景足够丰富,数据足够庞杂,我相信 AI理解人的爱情状态远比身边的很多普通朋友要多得多。
未来,我认为AI是可以模拟和表达出一个很高级的人类情感的状态的。
AI机器能不能恨,能不能跟你产生爱情,我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就是你对他投入了多少,AI对你的理解完全取决于你对它投入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人类还是一个特别的物种。很多艺术家思考人类的情感、命运,对世界的困惑,会出现抑郁的情况。但AI会抑郁吗?不会。
技术到底能不能够走到人心那么深的地方?
如果AI不能得抑郁症的话,是不是说明其实它没有办法共情和理解人类最复杂的情绪。
大多数人对AI的期待是什么?他们真的想买一个跟人的属性、能力一样的,甚至超过人表现的一个AI吗?
我觉得我们没有想把AI当作一个物种来相处,还是会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工具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承载你大量的理想化的投射。
我们想做的事情还是希望把AI当作工具和方法,怎么样能够把人表达得更清楚,让人和人之间互相的交流的能力和方法变得更多元。
我感觉这其实算是一个产品问题,大模型其实可以满足。它可以帮你指点你关于生活的困惑,也可以是一个心理学家或医生帮你治心理或身体的疾病。
从现在的水平来看,一个大模型的知识量要超过我们任何一个人,但从产品上看,每个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它需要差异化。
现在我们在做AI修建时,感觉还像在教育一个小孩,他一犯错,你就告诉他“你不能这样”。但你知道这是不对的,你不能只告诉他——这是被禁止的,所以,你不可以。
而是让他明白在什么样的语境之下,他该怎么样表达,以及他怎么想,他理解其他人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AI能够在现代社会治愈一部分人,让大家尽可能地去贴近日常生活。比如,艺术家也能去买菜、做饭;家里的老人也能画一个动漫CG出来,跟他聊天,我觉得这太酷了。
新世相首届AI 艺术节作品展将开放至10月8日,欢迎前来线下参观。
【写在最后】
AI有没有爱恨情仇?
有位研究哲学的现场观众谈了几个观点,也能帮我们拓宽视角。
她说,现在科研人员会给AI设定一些边界,希望他不要有恨。比如,自动驾驶的车辆,对人有危害,我们就会停用他。我们现在更多地还是把AI当作一个工具在塑造。
人的情绪是和身体关联在一起的,AI没有身体,他和我们的情绪表达不一样。
人的很多情绪或对情绪的定义是被社会建构的,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对它的定义也会出现发展和变化。
所有的观点碰撞,形成合流,都会深化我们对AI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的理解——你如何看待人类在所有物种、地球,甚至宇宙中的位置?
你想要什么样的关系,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或许是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与每个人也都更贴近。
更多的艺术和科技机构,也都在寻求艺术和科技的结合。
作为知名国际文化艺术目的地,798·751园区秉持让创造力生长的理念,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城市文化聚场的转身。
8月下旬,MiniMax发布了视频模型,压缩率高、文本响应好、风格多样,支持原生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媲美电影质感。无论是3D电影大片、2D动画,还是古风、美漫、科幻场景,均可完美生成。MiniMax让科技为创作与想象力赋能。
视频场景由MiniMax视频模型生成,未经人工修改
相信随着一次次地探索和追问,我们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 儒勒·凡尔纳
凡是人能想到东西,
必定有人去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