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之声|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成果展示暨学校第四届教学年会成功举办!

创业   2025-01-20 16:36   重庆  


前 言

Preface




在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引领下,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守正创新,思进求变,全力推进“三组一体化”校本实践探索。2025年1月18日,学校成功举办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成果展示暨第四届“学教同行”教学年会,彰显了重庆大一中在教育改革路上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就。



本次年会汇聚了重庆高新区内中小学、“大一联盟”兄弟学校及来自广东、浙江、山西、陕西、云南、内蒙古、四川等省市共700余名教育同仁现场观摩,线上直播超过5000名观众实时参与,点赞量高达25000次。






开幕式

Opening ceremony




刘小红


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室主任

重庆大一中党委书记


开幕式伊始,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室主任、学校党委书记刘小红致欢迎辞,她对本次年会的如期举行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所有莅临现场嘉宾与线上参与的观众表达了深切的欢迎与由衷感谢。刘小红主任介绍了高新区致力于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深刻内涵、具体行动及辉煌成就,尤其强调“五学课堂”作为新智慧教育变革中的核心要素,正引领着教学关系和课堂模式的深刻变革,其言辞间饱含着对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激发高新教育蓬勃发展的殷切期盼,希冀此举能为区域教育的加速飞跃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王海洋


重庆大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校长王海洋以《三组一体化的来龙去脉》为主题,深入介绍了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举措。他通过展示学校“1141”整体治理体系,明确了学校“数字化+结构提质”战略定位以及“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学校”办学目标。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三新割裂、课堂顽疾、师培悬空等现实问题,从2019年开始,学校逐步走出了“三组一体化”校本实践之路,在高新区“五学课堂”的指引下,预计2026-2027年将全面完成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和实施。


CHONGQING DAYIZHONG




大会议程

Agenda




在课程改革的语境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化解教与学的关系,无疑成为横亘于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挑战。为此,大一中遵循高新区“五学课堂”逻辑,通过精心构建“基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框架,围绕教学目标,强化问题设计与任务转化,借助工具开发余运用,学教同行,双轮驱动,共促教学相长。



01

数 学

肖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组教师肖津精彩呈现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示范教学。她将学科素养的培育细化并凝聚于目标预设的睿智构思、目标达成的精细实施及目标核验的严谨评估三大核心板块中,运用AI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现实生活问题的现场建模,为线上线下嘉宾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探索之旅,展现了教育创新的魅力与深度。





02

语 文

王茂桦 《背影》

胡馨月《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初高中语文组的王茂桦与胡馨月老师,分别以《背影》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为说课案例,精彩演绎了“教学评一体化”从理念设计到课堂实施的过程。王茂桦老师通过《背影》融合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知识内化。胡馨月老师则在逻辑思维课中,通过问题设计与任务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注重即时反馈,实现了教学评价与学习目标的深度融合。两位老师的课堂实践,充分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


1

王茂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胡馨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物 理

王淑慧  刘仁杰


初高中物理组王淑慧与刘仁杰老师的中高考说题,展示了学校在“三新一体化”研究的显著成效。王淑慧老师基于命题备考,巧妙融合新教材的知识点与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刘仁杰老师则立足模型,强调能力素养,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有效对接新高考的要求。


1

王淑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刘仁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嘉宾沙龙:一堂好课的设计逻辑

涂洪亮  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课改部主任

周智良  重庆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熊德雅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原副所长

王海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现场沙龙环节由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课改部主任涂洪亮主持。重庆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周智良围绕课标和教材进行了分享,提醒教师们在备课时“要注重学习、领悟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时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调研学生”。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原副所长熊德雅聚焦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指出除了课堂效率外,学业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否发生积极变化等也是重要因素。大学城一中校长王海洋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提出师生“有事做”“有基于目标的事做”“有多元高效的工具去做”和“有标准核验的去做”来通俗地理解一堂好课。专家们一致对大一中的“三组一体化”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CHONGQING DAYIZHONG






大会议程

Agenda






下午会议在学生展演的《二十四节气》节目中拉开了帷幕。活动聚焦于“三新”背景下教学变革的应对策略与深度思考,与会者共同探讨教育创新之路。




01

三组一体化

吴非 课程教学中心主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一中课程教学中心吴非主任以《结构化视角下的“三组一体化”校本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在应对教学变革中的整体策略,深入剖析了学校如何通过结构化设计,推动“三组一体化”理念在校本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并阐述学校在教学变革中的整体策略。


随后,王艳、何松岭、王康、林科和刘厚芳等学科组老师分别从学习目标库建设、教学设计、分层作业设计、数字赋能课堂以及拔尖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带来微分享,全面展示了学校在“学教同行”探索之路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思考。与会的教育同行纷纷拿出手机等设备,拍照录音录像,以备结束后继续细品和借鉴。


1

王 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何松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王 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4

林 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

刘厚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嘉宾沙龙:

在课程教学校本行动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冯志刚  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中教部主任

胡航  西南大学卓越(智能)教学中心主任

赵海亮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王海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下午的沙龙活动由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中教部主任冯志刚主持。西南大学胡航教授认为我国课程设计经历了符号学习——知识应用——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在自主创新的时代,教师一定要理解建构、解构和重构,“用已有的知识破解真实问题”。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赵海亮从系统治理视角,指出“课程实施能够让所有老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需要分析课程实施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对课程实施进行结构化设计与表达”。“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学校给与教师们的最大福利,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大生产力”,大学城一中校长王海洋结合学校发展历程,从一个现象、一种主张和一套方法,回应了教师如何在校本实践中调整角色定位这一问题。




在随后的自由发言环节中,赵海亮书记强调要保持教育愿力,建立正确的课程观,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成长和素养提升。胡航教授则强调运用跨学科知识、回归真实问题,呼吁教师要提高自身认知高度。王海洋校长则提出生命靠关注、素养需化小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细微处去涵养和落实。


CHONGQING DAYIZHONG



结 语

Epilogue





一切教学改革皆需植根于课堂实践,并经教学实践之炉火锤炼。展望未来,全体大一人将矢志不渝地在高新区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的引领下,持续推进课程教学“三组一体化”项目,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助力高新区“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建设的征途上快马扬鞭、勇立潮头,展现非凡勇气与开拓精神,编织教育华章,回应教育强市、教育强国使命。








END



撰 稿| 王子安

审 核| 李 超

总 编| 谭江驰

出 品| 学校新闻中心



GXDY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

Chongqing College TownNo.1 Middle School


● 抖音号丨22383455284 ● 

● 学校办公室丨023-65636118 ● 

● 学校招生办丨023-65636184 ●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
格一尽性,与时偕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