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源教育集团新区实验小学校区——
“同”展风采
“异”启新思
三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活动
在教育的舞台上
同课异构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它让相同的教学内容绽放出多样的光彩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12月13日上午,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睿老师主持。
新区实验小学袁潘潘老师和张陆燕老师分别就《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展开教学。
“异曲同工”的教学
(一)情境创设:殊途同归的情感导入
张陆燕老师以一段充满诗意的秋日晨景视频开启课堂,视频中那随风飘舞的金黄树叶、静谧的街道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瞬间将学生带入到了课文所描绘的氛围之中。孩子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仿佛已经置身于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袁潘潘老师则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她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在一个秋日清晨漫步街头,偶然发现一条神奇的水泥道,上面铺满了如同金色巴掌般的落叶,学生们被老师的故事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老师去探索这条水泥道背后的秘密。
(二)文本解读:多元视角的深度挖掘
袁老师在文本解读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她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找出文中描写落叶形状、颜色、排列的语句,如“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比喻手法的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水泥道美景的陶醉之情。
张老师则从作者的情感脉络入手。她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句,如“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通过这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惊喜到愉悦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珍视。
(三)拓展延伸:别出心裁的知识延展
两位老师在拓展延伸方面也都独具匠心。袁老师让学生课后收集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如《山行》《枫桥夜泊》等,并在班级内举办一场“秋天的诗韵”朗诵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秋天主题的文学积累,还锻炼了他们的朗诵能力。
张老师则鼓励学生用树叶、彩纸等材料制作一幅以“秋天的水泥道”为主题的手工作品,并在作品旁边配上自己写的简短文字描述。这一活动将语文学习与手工创作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听评促教研 议思促成长
在精彩的课堂展示后,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思路汇报,听课教师畅所欲言,围绕课堂展开热烈的研讨,两位执教教师均能紧扣课程标准,以生为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与无限可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创新范例。
大单元思路汇报
郑红英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大单元教学做了精彩的思路汇报。她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课异构的优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同一课题,不同巧思。此次“同课异构”教研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不仅为教师们打造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END-
来源|思源教育集团新实小新闻中心
图文| 阙素霞
排版|张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