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明史,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外交抗议,说最硬的话,干最怂的活。
1
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了皇帝,发现日本朝贡不来,倭寇却来了,经常袭扰山东沿海。老朱很生气,于是在洪武二年的二月某日,奋笔疾书,写了《赐日本国王玺书》。
“……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通俗地说,就是现在元朝已经被老子赶跑了,天下是俺老朱家的,赶紧给老子过来纳贡称臣,不称臣也可以,那就在岛上乖乖待着,把自己的人管住,要是再来倭寇搞事,老子派兵收拾你。
老朱派使臣持把书信送到了日本,结果呢?使臣被砍了脑袋,日本还是没来朝贡,倭寇侵扰的区域反倒在扩张。
老朱哪受过这个窝囊气,次年三月又写了《谕日本国王书》。
“……征讨之师,控弦以待,果能革心顺命,共保承平,不亦美乎,呜呼!钦若昊天,王道之常,抚顺伐逆,古今彝宪。王其戒之,以延尔嗣。”
这封信的篇幅比上封信长,大体意思是:老子给你写信了,怎么倭寇还来扰民啊,我那些猛将闲的蛋疼,每天练扔石头,老子想造战船过去收拾你,但考虑到倭寇不是你派的,所以老子没动手,你要是再不识相,那就收拾你。
这回使臣有没有掉脑袋,史书上没说。朝贡的使团没来,掠夺的倭寇常来。
日本人当然是不会在乎的,他们只畏惧唐朝,还是鼎盛时期的唐朝,宋朝更不放在眼里,倒是挺担心横扫欧亚大陆的元朝蒙古铁骑,可两次征日都被台风给搅黄了,他们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和尚建立起来的皇朝。
朱元璋没发兵,却发布了禁止海上贸易的命令。现在看来,这真是可笑至极。
更搞笑的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理由是这些小国家,打赢了也不划算。
2
明朝的第九个皇帝朱佑樘是个软塌塌的皇帝,但也说了一回硬话。
安南大举进攻占城,侵占了占城不少土地,占城王古来多次向明朝求助。1489,占城派使臣朝贡,以“安南仍肆侵占,居处无所”为理由,请求“如永乐时差官督兵守护”。弘治皇帝朱佑樘感觉脸上挂不住,小弟年年纳贡,做大哥的不能不管管啊。得嘞,咱也学学老祖宗朱元璋,给安南下诏:
“诏尔国王,勿徒为多言,其各守封疆,以享太平。不然,朝廷一旦赫然震怒,天兵压境,如永乐故事,得无悔乎?”
朱佑樘说的永乐故事是个硬故事。永乐四年(1406)七月,永乐皇帝朱棣命朱能督师南征。明军连战告捷,直接把安南给灭了。朱棣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辖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凡要害处,均设立卫所,加以控制。可惜在朱高炽当皇帝期间,越南人黎利于1428年建立后黎朝,正式脱离明朝统治。
朱佑樘发出了明朝自正统年间以来最严重的警告。但朱佑樘终归不是朱棣,安南丝毫不当回事,继续欺负占城。占城又多次求助,明朝也多次依靠“敕谕”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并没有对占城实行援助。大哥靠不住,小弟难保命,占城最后还是被安南给吞并了。
历史的经验表明: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没有倚天剑,话说得最硬没卵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