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16个皇帝中,朱祁镇是个另类。他当了两回皇帝,第一回干了14年,是奶奶和太监帮他干了皇帝的活;第二回干了7年,自己做了回主,累是累了些,也算是对得起英宗这个庙号。1427年11月29日,朱祁镇出生。史料对他的妈是谁,有不同的说法,有说孙贵妃的,有说是姓纪的宫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爸是当朝的皇帝朱瞻基。出生不到3个月,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大凡奇人,必有异相。朱祁镇的相貌也是怪怪的,他从小头就特别大,给他订做的巾帽都需要加大尺寸。这倒也无所谓,反正皇宫里不差那点布料。真正让大头朱祁镇头大的事情很快就来了。1435年1月31日,37岁的父亲朱瞻基意外地死了。那一年,朱祁镇才虚岁9岁,却要登基当皇帝了。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大头朱祁镇也有一把雨伞,那就是太皇太后张氏。张太后是朱瞻基的母亲、朱高炽的妻子。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张太后不仅有德,她还有才。朱棣对朱高炽这个胖儿子很不感冒,但孙子朱瞻基喜爱得不要不要的,对给他生了宝贝孙子的儿媳妇张氏也是相当的喜欢。徐皇后也很喜欢这个生性仁厚端重、举止沉静有度的儿媳妇。朱高炽胖的不行,还纵欲,于是就教张皇后治国理政,给自己搭把手。一来二去,朝中内外政事,她搞得门清。儿子朱瞻基继位,她也没闲着,“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朱瞻基的十年“宣德之治”,“军功章”里也有她的一半。你爷爷当皇帝,咱帮衬;你爸爸当皇帝,咱帮衬;这小孙子当皇帝,奶奶更得全力帮衬。张太后那把巨伞终于撑开了。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一听,马上把诸大臣召集到乾清宫,指着朱祁镇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迅速平息。这个拿捏舆论的功夫,就是放在现代,一般的国家领导人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能当大官的都是识相的,大伙一看这娘们不简单,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纷纷奏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一句“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风轻云淡就把“球”给踢回去了。帘可以不垂,政是必须听的。张太后组了个摄政团,“有命根的”大学士3个:杨士奇、杨荣、杨溥;“没命根的”宦官3个:王瑾、范弘、金英。3:3的配置,容易出现支持与反对票数相同的局面,看似不合理的配置,恰恰是张太后的高明之处,老娘我才是仲裁者。
有了这么英明的奶奶罩着,朱祁镇主业是读书,副业是玩游戏,上朝也是游戏。皇帝的样子装装就好,经过奶奶的导演和排练,他在朝堂上好像是一个完全控制着朝廷和政府的皇帝。王振的崛起,是个人努力和客观条件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效果。朱棣觉得后宫的女人没有文化,情绪价值上不来。于是说服了一批儒家的老师自愿净身进入内书堂传道受业解惑。别人自愿不自愿不好说,王振肯定是自愿的,这个落魄举人一狠心把男人那玩意儿给噶了。成功总是青睐于为了成功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王振成功了,他不仅成了后宫女人的优秀老师,还被朱瞻基指定为朱祁镇的启蒙老师,成了这个未来皇帝尊敬和依赖的“王先生”。朱祁镇继位,王振也成了“火箭式”的宦官,很快就把摄政团的那几个宦官比下去了,他取代金英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女人的第六感是很强的,张太后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她把朱祁镇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五个老臣召到乾清宫,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把大家感动的痛哭流涕。随后,派人把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张太后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身旁的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架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颤抖。这时,朱祁镇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太后明白,自己从此再也杀不了这个野心勃勃的太监了。1442年11月20日,“女中人杰”张太后死了。压在王振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埋进了豪华的坟墓。叛逆是青春期的少年的基本特征,他们不服从父母的管教,但对自己尊敬的老师的话还是会听一听的。贵为皇帝的朱祁镇也不例外,他对王振这个从儿时起就担任老师的“王先生”特别信任、特别敬慕,特别依赖。已满16虚岁的朱祁镇在奶奶死前两天开始上朝听政。朝堂之上,“三杨”只剩下70岁的杨溥,杨荣两年前就死了,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引咎辞职。杨荣引入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40来岁的王振因为没有胡子显得越发年轻,他依然不折不扣地是皇帝的“王先生”,他才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控制者。只要朱祁镇不尴尬,大臣们还尴尬个锤子。王振把自己比作周公第二,独断地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压制批判,甚至滥杀他的对手。大明王朝的“命运”在一个噶了“命根”的太监把控下,不好不坏地延续着。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朱祁镇依然没心没肺地当他的皇帝。1449年7月,也先率领蒙古大军大举入侵中国,直逼大同。“王先生”给朱祁镇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御驾亲征。朱祁镇交出了惨不忍睹的答卷,打出了明朝最大的一次军事惨败,连自己也成了战俘。此战唯一的成果:王振被自己的军官杀死。朱祁镇从此失去了最敬爱的“王先生”。被俘的日子里,朱祁镇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也先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然后送他回国继续当皇帝。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依靠妹夫统治的东方大国,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处。也先盘算得很好,可大明朝廷的算盘打得更快。朱祁钰很快就当皇帝了,朱祁镇顿时失去了价值。也先没有把妹妹嫁给朱祁镇,但还是派了一支瓦剌的护卫队把朱祁镇护送回了中国。这下轮到明朝尴尬了。当年宋高宗赵构把岳飞搞死,就是为了避免迎回二帝的尴尬局面。朱祁钰搞了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兄弟俩抱头痛哭了一番,朱祁镇被安排到南宫居住。三天后,朝廷在太庙召开新闻发布会,朱祁钰还是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史料有记载,朱祁钰吝啬而又猜疑地对待被废黜的皇帝。历史的记载往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未必全是真的。撇开精神上的郁闷不谈,从朱祁镇在南宫居住期间又生了3个儿子,而且还不是一个妻子所生,就这一点而言,他被软禁的生活还是蛮滋润的。妖魔化朱祁钰,是为了此后的“夺门之变”洗白倒是真的。1457年的新春,朱祁钰得了重病不能上朝听政。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终于逮着了机会,集合了约400名禁军,砸开南宫的大门,把惊讶的朱祁镇塞进轿子抬进皇宫。朱祁镇又一次登上了皇位。否极泰来,咸鱼翻身,31岁的朱祁镇终于可以为自己当一回皇帝了。没有了张太后和“王先生”的掣制,朱祁镇随心所欲地办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算旧账。被史学家赞美为明朝救世主的于谦被指控为严重叛逆,念叨着《石灰吟》,走上了断头台,不知他能否与奋笔疾书《满江红》的岳飞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与他一起斩首的还有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文,以及4个大太监王诚、王瑾、张永和舒良。其他的或被削夺官职、或被判去戍边,或被迫退隐。小人得志都要张狂,更何况从皇位上被打入冷宫的朱祁镇,长期压抑之后的心理宣泄是会更猛烈些。第二件事是奖励功臣。有人哭,就有人笑。首席大学士、兵部尚书、武功伯徐有贞笑了,忠国公石亨笑了,司礼监提督太监曹吉祥笑了,笑的还有臭名昭著的石亨的侄子石彪、曹吉祥的养子侄子等。
历经磨难之后的朱祁镇是不会信任投机者的。笑得有多灿烂,哭得就有多难看。徐有贞四个月后因被控“滥用职权”被发配外地,石亨三年后因一件贪污案子与石彪有牵连死于狱中,曹吉祥因为养子侄子谋反被一起处死。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朱祁镇办的第三件事情是重建一个新政体。他布局了一个多才的三人小组:李贤、彭时、吕原。在这个心腹内阁的领导下,朝政得以恢复到良性运转的轨道上。1464年正月十七,38岁朱祁镇因病死了。儿子朱见深给父亲立了个英宗的庙号。英宗有多英明,史书记载真真假假,他下令废除嫔妃殉葬的祖制,应该是真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