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累逼的皇帝〗⑧朱见深:一团和气其实也挺累

文摘   2024-11-04 07:30   浙江  

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老,七岁看大”。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时候的经历决定着人的一生”。朱见深当了23年皇帝,初期勤政有为,后期躺平摆烂。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的行为不过是幼时经历的投射而已。

 劫波渡尽,方知和宁最珍贵 

朱见深的童年可谓跌宕起伏,他能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

在他不到2岁时,父亲朱祁镇亲征被俘,他被立为皇太子。那时他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至少他的生活还是很优裕的。

叔叔朱祁钰当皇帝后,他的皇太子身份被废除,还被赶到皇城的角落,过着离别父母的苦逼日子。那时,朱见深已经5岁了,他是那么的恐惧和无助,导致反应迟钝、说话结巴。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夺门之变”,他的父亲重新登上皇位,9岁的朱见深又重新成为皇太子。

1464年2月23日,朱见深接替去世的父亲登上皇位,成为明朝的第8位皇帝,宣布在下一年开始使用新的年号“成化”。

《一团和气图》《岁朝佳兆图》《无量寿佛图》被称为民间贺岁画的“吉祥三宝”。其中前两幅就出自朱见深之手。


朱见深在成化元年六月初一绘了《一团和气图》,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一首。

西方心理学有个著名心理测试叫“屋树人测试”,简单的图画可以表露人的性格特征及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的取向等。

朱见深将儒家的陶渊明、佛家的慧远法师、道家的陆修静融于一幅画,并赞道:

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

这幅《一团和气图》,可以看出幼儿时期经受的各种痛苦经历塑造了朱见深的特殊性格。他是多么渴望带给这个世界以和平安宁,他要打造一团和气的大明王朝。

朱见深为于谦平反,恢复于谦儿子于冕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诰文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群众争相传颂皇帝英明。

朱见深不计较叔叔朱祁钰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景帝帝号,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重修了景帝之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

搞分裂,这是朱见深所不能容忍的。

荆襄百万流民造反,朱见深先派兵镇压,再设置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

广西瑶族首领侯大狗率领族人起义,朱见深派遣赵辅、韩雍率军生擒侯大狗等800余人,斩首3200级,设武靖州。

建州女真骚扰掠夺辽东,朱见深命李秉、赵辅兵分三路出征,同时命属国朝鲜发兵助剿,大获全胜

固原盗乱,朱见深派项忠率军出征,活捉头领满四,固原蒙古人反叛的都被杀死,其余被打散编入户口。

那时的朱见深,焕发出了年轻皇帝的活力和朝气,面对如此困境,既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从容掌控朝政,对内仁慈安抚,对外铁血出击。在他眼里,大明天下如同他的那幅《一团和气图》,“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

 退避深宫,躲进小楼成一统 

《御制一团和气图赞》还有云:“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

辅佐朱见深盛治的斯人是有的,李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史》称“自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来,得君无如(李)贤者。”

宣德八年(1433年),那时的皇帝是朱见深的爷爷朱瞻基,李贤登进士第。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被任为验封司主事。“大佬”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亲征瓦剌,任郎中的李贤扈从。结果,“土木之变”爆发,明军溃败,李贤等少数人死里逃生回到北京。

朱祁钰继位,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朱祁钰很赞赏,命翰林抄写好放置于左右,以备阅览。不久,李贤又上书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朱祁钰颇加采纳。李贤升为兵部右侍郎,转调为户部右侍郎。李贤上书陈述边防守备松弛的情况,兵部尚书于谦请将他的奏章传阅到边塞,以激励诸将。改任吏部右侍郎后,李贤选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可以效仿的行事作风,编成《鉴古录》,上呈给朱祁钰。可以说,朱祁钰能被史学家称为“英主”,李贤是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的。

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任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不久,李贤升为吏部尚书

世界待我以冷漠,我亦冷漠待世界。朱见深的内心世界是冷漠的,但李贤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让朱见深信任的人。

一方面,李贤能够得到朱祁镇、朱祁钰两个不和的父辈的信任,足见李贤的人品是值得信任的。

另一方面,是李贤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朱见深。

朱祁镇病危时,有人向朱祁镇离间太子朱见深。朱祁镇想想也是,这个傻乎乎、大舌头的儿子接班确实不放心。李贤获悉此事,立即觐见,叩头伏地说道:“这样的大事,愿陛下三思。”朱祁镇说:“那么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如此则宗庙社稷幸甚。”朱祁镇起身,立即派人召朱见深来。李贤扶着朱见深,令他向朱祁镇致谢,朱见深抱着朱祁镇的腿哭泣,朱祁镇也为之流泪,谗言因而没有得逞。

朱见深明白,若不是李贤关键时刻的劝阻,自己又得过起儿时那样提心吊胆的苦逼日子。

1464年2月23日,朱见深即位。李贤进升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理讲诵经筵事务。

信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朱见深十分倚重李贤,李贤也“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李贤警告朱见深“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又劝他“无狎左右近幸”。朱见深言听计从。

正是有了李贤直率的私人劝导,朱见深表现出了超脱的不偏不倚的品质。他似乎不为任何官员集团所左右。

1467年1月19日,59岁的李贤去世了。朱见深闻讯后,十分惊愕悲悼,为其辍朝一日,按例赐祭葬。

一年后,另一名大学士陈文也死了。再过一年,增补的大学士刘定之也死了。杰出的大学士相继离世,又没有李贤这样能对朱见深有约束性的人,于是万贵妃成了朱见深的主导者,万安、刘吉、汪直、梁芳等声名狼藉的宦官进入了权力的中心。尤其是新成立的西厂,在汪直的领导下,成了如日中天的特务机构。彭时、商辂等“老同志”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心理学研究认为,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主要原因,是在两岁到六岁这个阶段得到的持续、稳定的正向反馈不够。

心理学研究还认为,生活事件的频度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频繁的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有李贤、陈文、刘定之等冲在一线,朱见深这个皇帝当得倒也轻松。一旦没了这些肱股之臣,那帮愚蠢的宦官只会搬弄是非搞事情,朱见深不得不面对没完没了的“生活事件”,不断消耗他那原本脆弱的心理资源。

逃避,是朱见深唯一的选择,也是心理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表现。史书说朱见深怠于政事,不见大臣。其实这是心理疾病带来的正常反应,普通人如此,皇帝也是如此。那个时候撰写史书的官员哪懂心理学知识。

1471年,大学士彭时商辂等借口彗星久现,力请朝见。宪宗在奉天门接见阁臣。彭时奏称“天变可畏”,宪宗说“卿等宜尽心”。

从此以后,朱见深再不召见大臣。


 人生海海,寡人真的好孤寡 

世人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却忘了他人也与自己一样都是平常人。

朱见深也是平常人,只是他出生在帝王家,继承了祖上的皇位。世人只看到他是皇帝,却忽视了他那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凄惨童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自卑补偿等等,都是因为早期心理发展不足所影响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状态是缺爱和焦虑。

朱见深的焦虑是太缺爱了,唯一能给他爱的就是万贞儿。

朱见深3岁那年册立为太子,孙太后把身边懂事乖巧的万贞儿派去东宫照料他。从此,朱见深与这个比他大17岁的宫女形影不离。

朱祁镇被软禁期间,朱见深的亲妈陪着住在南宫,他在京城的角落生活,只有万贞儿给与他无微不至的关爱。

心理学家认为,在先天没能得到的心灵满足,必须在后天建立一段稳定的主客体关系。对于朱见深来说,这个主客体的关系就是他和万贞儿。

朱见深18岁登基,也正是娶媳妇的年纪。强势的生母周太后一下子给他准备了仨姑娘:吴氏、王氏和柏氏。朱见深一个都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按照母亲的意愿与吴氏结了婚。

山盟犹在,海誓难遂。朱见深要立万贞儿为皇后,泼辣的周太后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宫女做皇后不合礼法,皇后非吴氏莫属。

吴皇后倒是大家闺秀,但女人天生的嫉妒心还是少不了的,她再怎么知书达理,也受不了新婚丈夫就跟一个宫女整天腻歪在一起。后宫之主实在忍不住,把万贞儿打了一顿,而且还亲自上手连抓带挠。

这世上,最猛烈的风不是超强台风,而是心上人的“枕边风”。后宫的事一旦拿到前宫来办,周太后再怎么剽悍也拦不住,朱见深把吴皇后给废了。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从婚房搬进了冷宫。

排名第二的王氏晋升为新皇后,王皇后能忍,反正我就享受政治待遇,皇帝跟谁睡觉咱无所谓。这就对了嘛,万贞儿才是后宫之主的“CEO”。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35岁的万贞儿比狼更狠、比虎更猛,起初朱见深还能使出洪荒之力应付,居然让万贵妃在37岁时成为高龄产妇,喜提小皇子一枚。

这可把朱见深兴奋得飞了起来,祭太庙、祭山川,册封万贞儿为贵妃。一顿操作猛虎,没料到这小子几个月后却挂了。

老树能发一枝新芽,应该还能再发新芽。万贵妃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一手抓革命促生产,缠住朱见深拼命干;另一手抓反革命灭火种,杜绝肥水流入外人田。

尽管两人动静搞得很大,可万贵妃的肚子始终不见动静,她大抵应该绝育了。倒是排行第三的柏氏革命成功了,生了个儿子,封了个贤妃。这可把万贵妃给气坏了,于是开动后宫机器,终于在3年后,把革命的火种熄灭在摇篮之中。那个可怜而又无辜的孩子叫朱祐极(1469年-1472年)。

看着心爱的人儿日渐憔悴,朱见深的心儿在滴血。江山咱管不管都还在,要是没有了万贞儿,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1471年,朱见深作出了一个让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这朝咱不上了,咱就在后宫待着,有啥事让宦官把奏本拿到后宫来批阅。

朱见深在后宫不知疲倦的辛勤耕耘,但收获却让他如此失望。不仅万贵妃这棵老树没有再发新芽,别新树也不见伸枝丫。史书的说法与电视里播的宫斗剧如出一辙,谁要是怀孕了,万贵妃就指使人把她给做了。作为后宫的“CEO”,万贵妃是有办法有能力做到的。据传,朱祐极就是被万贵妃给做了的。只要皇帝不怀疑,别人就算知道真相又能咋滴。

到了1475年,朱见深开始怀疑了。他怀疑的不是万贵妃,而是怀疑自己的生育能力。后宫那么多女人,一个个都不怀孕,唯一一个生的还是女儿。女人们都不生儿子,那就是男人的问题,而且后宫就他一个带把的男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的朱见深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了,可膝下连个传宗接代的都没有。看着太监张敏给自己梳开的头发里缕缕白发,朱见深长叹一身:“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

原来5年前,朱见深闲逛到内库时,看见一宫女长得挺有味道,一时性起,玩了把刺激。事了拂衣去,结果中标了。因为是宫女,不在万贵妃的监控范围内。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宫斗剧里演的,孩子在太监张敏、怀恩和被废的吴皇后等正义人士的严密保护下,居然在安乐堂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朱见深屁颠屁颠跑去一看,嘿,这小子就是自己小时候的翻版。朱见深老泪纵横,仰天狂笑,“是吾子,类我!”

还有两个女人也哭得稀里哗啦。一个是万贵妃,据说她获悉朱见深认子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机关算尽,功亏一篑,万贵妃哪能不丧心。为了安慰万贵妃,朱见深册封万贞儿为皇贵妃。

还有一个是纪宫女,她与儿子抱头痛哭,“儿去,吾不得生!”据传,纪宫女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

要保住朱佑樘这个革命的火种,只有周太后。周太后对朱见深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有霸道的周太后罩着,万贵妃也就只有哭的份了。几个月之后,朱祐樘被册立为太子。

信心比金子还宝贵。有了朱佑樘这个“希望之星”,笼罩在朱见深心头的雾霾一扫而空。万贵妃也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她也要绝地反击搏一把。革命夫妻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二三十岁的朱见深虽说正是正值当打之年,万贵妃这块地要耕耘,其它的地也不能荒着,这让朱见深感觉身体被掏空。

“妈妈级”皇贵妃万贞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刘珝、刘吉并称“纸糊三阁老”的万安看到了历史性的机遇,他通过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万通,巴结上了“姐姐”。万安进献给“姐姐”的礼物是媚药和房中术。这礼物好,“姐姐”很开心,“姐夫”也很受用。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本职是谏诤风纪的都御史李实、给事中张善等,也都纷纷向朱见深进献房中秘方求官,就连和尚继晓也通过向朱见深进献秘术封为国师。还有更奇葩的,贪赃跑路的布政司吏李孜省,从江西老家搞到道家符篆及淫邪方术,因有重大立功表现,居然当上了通政使。

众人拾材火焰高,把朱见深的浴火烧得旺旺的。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更何况是干柴烈火,后宫捷报频传,朱见深接连生了11个儿子。可能是万贵妃也忙着抓生产,无暇他顾,除了一个儿子襁褓中夭折,其他10个居然都活到了下一个世纪。

越努力,越失望。万贵妃穷尽毕生精力,也没有再一次打开生育之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58岁的万贞儿终于把自己搞死了。朱见深嚎啕大哭,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明史》这样评价:万、郑两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谤讪。

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亲手抚养长大的丈夫,她想为他生个儿子,有错吗?丈夫是皇帝,她想当皇后,有错吗?就冲着她作为后宫的“CEO”,她没有干政乱政,她固然可恨,但还谈不上可恶。

万贞儿的离世,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朱见深的精神支柱崩塌了。同年八月,郁郁寡欢的明宪宗朱见深也死了,终年41岁。

朱见深是一个并不成功的皇帝,但他和万贞儿的一段旷世恋情,给明朝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阅读的愉悦,请您长按二维码,关注嗨君尚笑的公众号。



这个嗨君尚笑有点皮
码有趣文字 度松弛余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