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看了哪些书、电影、剧集~
私人感受记录,同时也给书荒、剧荒的朋友提供一些灵感~
书籍
1、《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 程巢父
这本书是我上大二的时候,参加社团的一个读书比赛。我当时讲的是《胡适日记》还是《四十自述》来着,都不记得了。
然后台下有个评委是出版社的。她听了我讲的胡适以后,特地给我邮寄了这本书,没想到我真的阅读它竟然是十年以后。
读来真的收获颇多。尤其是其中收录的一篇《胡适从传统文化发掘自由资源》,如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在中国谈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有点空虚,因为我们五千年里的历史中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那些,没有人文主义的传统,儒家文化圈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尤其是在消费时代,个人主义简直要沦为消费主义的工具?
但是胡适的国故研究,关注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出自由主义的思想源泉。譬如老子的无为而治,譬如孔子的人本主义,譬如古代的言官制度,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批评自由,等等。
非常有启发性,之后我要再写一篇完整的书评。
可惜与那位赠书的出版社老师早已失联,真想说一声迟到的谢谢。
2、《素食者》- 韩江
跟风诺贝尔文学奖读的。之前写金爱烂时,我惊讶过,原来韩国的当代文学已经到了这样的高度。
韩江的当代性也非常典型。
《素食者》是由三篇2万多字的短篇构成的中篇,三个视角分别叙述了同一个核心故事——当一个女子突然开始不吃肉以后面临的处境。
大部分人都从”不吃肉“这个行为看出了对父权暴力的反抗和控诉,我也是带着这样的预设去读的。即便有了心理准备,这个小小的故事还是给我带来了非常心痛的感受。
并不是那种挂在口头的”太难了“这样的牢骚,而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无解的绝望。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却不知道如何解决。
严肃文学好像总是迷恋极致的痛苦,我不觉得痛苦应该是唯一的审美标准,但也不能否认,痛让人有深刻的幻灭感。我想,如果有哪个作家能把欢愉和快乐也写得深刻起来,那真是有本事。
3、《始于极限》- 上野千鹤子 * 铃木凉美
这是一本书信往来集,两位女性主义者受出版社邀请,针对一些女性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铃木凉美作为年轻一代,向女权先驱上野老师表达自己的困惑,上野再回信解答。
我觉得这本书里,倒是铃木凉美更让我感兴趣。她出身良好的家庭,却在年轻时出于叛逆从事了AV行业,见识了很多夜场的肮脏,但也有了一个很珍贵的视角。
比如她提出的一个观察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夜场里的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互相看不起。
购买者觉得自己花了钱可以任意摆布提供者,因而看不起对方。提供者认为对方只能通过花钱才能得到自己可以随意处置的性服务,因而看不起对方。
这是非亲历不能望见的诡异现象。
但铃木凉美也因为过早地接触了男性肮脏的一面,从而对对方群体感到绝望。整本书里她们探讨了非常多的话题,但是贯穿的一个问题就是——上野老师,你如何能对男性不感到绝望?
上野的回答是:我很无知,他们也一样。
我很喜欢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智慧和谦卑令人动容。
电影、电视剧
1、卡萨布兰卡
即便我已经看过那么多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老电影了,这部依然可以排到前五。情节人物立意,都很突出。光冲着男女主的颜值也完全值得一看。
就是看经典老片的时候常常会惊叹,怎么思想那么先进?现在哪来的这么多道德警察?所以世界到底是在前进还是在倒退?
2、呆头鹅
很久没看老头子的片子了,都不敢自诩伍迪艾伦粉丝了。
这一部也非常好看,但也没有任何惊喜,就是一部典型的伍迪艾伦话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的导演并非伍迪本人,但是整部片子还是感觉就是他自己导的一样。
个人风格实在是太强烈了。我永远爱他的抖机灵台词。
3、蔚蓝深海
现在回顾起来,只能给三星,刚看完的时候情绪还在,有点冲动。
这部不推荐给情节向的读者,因为故事情节算老套的——女主出轨又被抛弃。这部电影的亮点其实是色彩画面以及剪辑手法。
喜欢意识流的读者可以尝试看看,我觉得剪辑得非常出神入化,真的就跟意识在流转一样。这种手法把情绪表现得非常精准,但也会让部分观众感到混乱。
4、九义人
去年的国产古装剧,不是那种流水线粗制滥造的甜甜爱情或者复仇爽剧。故事围绕着一座绣楼里发生的性侵案展开,女性群像,剧情和深度都有。
其中对女性议题的挖掘,我觉得比很多标榜女性主义的现代剧都要深刻得多。
这部剧为什么没有讨论度?!
5、攻壳机动队
整体风格跟银翼杀手很像,台词的哲学意味很浓,读过一些哲学理论你就大概知道这部电影在探讨什么——存在、我是谁、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界限等等。
但是整体剧情我没怎么看懂,也许需要去看剧集才能理解设定的整体背景。
***
写完发现整个十月都没有看院线电影,因为没上什么我有兴趣的。幸好,十一月还是几部我很期待的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