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必读】糖尿病患者必做检查有哪些?

健康   2024-09-08 19:30   河北  

本文转自公众号“胡大一谈医说病”


  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还需要检查吗?

都需要查哪些项目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患者为什么需要检查。


#

检查是为判断身体情况


医生常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描述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不能通过体表的变化和患者的感受全面了解病情。另外,脏器功能的判断和机体被损害程度的定量分析等,也往往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弄清楚。


检查的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准备、预后判断、慢病复查。当然,一个检查结果可能同时满足以上多个方面的用途,为了一个目的,也可能同时需要多个检查配合。


下面,我们就谈谈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应该检查哪些项目。

#

哪些检查可诊断糖尿病


如果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同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可以确诊糖尿病。如果没有症状,就需要重复检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结果才能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如果以上指标都达不到诊断标准,就需要查“糖耐量试验”。如果以上项目的结果都达不到诊断标准,但也高于正常值,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1型糖尿病常见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往往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主要包括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其中,GADA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诊断价值大。如果抗体阴性,则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甲亢、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但都需要相应的检查加以鉴别。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岛功能。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是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正常,有些患者的胰岛素甚至升高,其高血糖是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造成的。


#

“控糖”情况要看这些指标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管好血糖尤为重要。如何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呢?这就要靠以下几种检查来判断了。

血糖

可使用家用血糖仪采集指尖血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间断到医院采取静脉血,测空腹、餐后血糖,抽查或每周查1~2次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睡前血糖和/或凌晨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长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需要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红细胞的更新周期大约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患者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幅度太大,会诱发机体炎症水平增高,促进并发症进展。动态血糖监测能够计算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TIR统计的是全天葡萄糖水平在允许范围内(3.9~10.0毫摩尔/升)的时长占24小时的百分比。TIR的控制目标至少大于70%。另外,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防止低血糖危险发生。

#

全身脏器功能需定期评估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多而且发生隐匿。为了解这些病变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就需要相应的检查。


大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电图可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颈动脉超声可以观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在观察局部血管变化的同时,也可以间接推断全身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头颅CT或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脑梗死征象,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以便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眼部微血管密布,通过眼底照相或造影,可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眼压检查可以发现青光眼的线索。


蛋白尿检查 最简单的办法是检查尿常规。但是尿常规发现蛋白尿时,往往已经是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后期了。尿微量蛋白可以发现早期病变,为逆转病情创造机会。


神经病变检查 神经病变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四肢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相关检查 糖尿病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周围神经病变。ABI(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反映下肢血管缺血程度。正常人ABI应大于0.9,数值越小,提示下肢动脉血管硬化越严重。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除了并发症之外,全身脏器功能都需要定期评估,包括血粪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肺部CT、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等,将有利于早期发现身体的其他疾病。


总之,糖尿病早期的并发症往往症状不明显或没有症状,需要我们主动筛查去早期发现,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一次检查都需要这么多项目,希望患者在听取医生建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尽可能完善检查项目,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治疗。


文: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田晨光
审核专家: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立新
编辑:胡彬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闫龑

郭艺芳心前沿
本公众号主要任务在于第一时间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新闻,特别是新发布的重要临床试验与指南(面向专业人士)。没有热点时则发布一些科普短文(面向非专业人士)。不接受具体病例的医疗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