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居多,各式的老洋房也多。citywalk路线的选择也多,不同的路线不同的重点和风。指望一天逛很多,既不现实,也容易走马观花。
我们那日的citywalk确切来说步行和骑行参半,偶尔还会打段车。毕竟8月末的天气还闷热着。
如果不回看路线图,好多路的名字我已经模糊记不清了,诸如武康路,安福路之类的其它各种路。留在记忆里的更多是感官印象以及当时的心情。
那趟citywalk还记得什么呢?
记得徐家汇教堂里的庄重肃穆和感动。记得在徐家汇公园看到的喷泉。喷泉不大但在满眼的绿色里是那么灵动,满满的光洒在上面,亮晶晶的,像光之仙子在跳跃一般。
记得身穿着黄色衣服的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从梧桐树的大片绿色阴凉里穿梭而过。记得穿着多巴胺色速干衣的运动的女士从我身边带风跑过。
记得穿梭在百代小楼的各个屋子里参观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旧址的模样。那天人不多,小楼很安静,通往二楼的旋转楼梯上方挂着一个巨大的水晶灯,格子窗外的绿意仿佛要能透过光跑到屋子里来。我们静静的看关于国歌的陈列和介绍。
记得我们走在路口偶尔被太阳炙烤,皮肤火辣辣的热,随后快速走入阴凉地的快乐感。记得丽波花园的房子和喷泉上的小天使炙热的太阳下静静的矗立的视觉美感。
记得午后人不多的街道,好几根长长的橘黄色管道摆在满眼绿色的林荫道下的色彩冲击感,随便一转头就是一座小洋楼,小楼样态各异。
记得思南路上的别墅群,记得被星巴克的凉气吹出来取暖、大喊阳光暖和的我们。记得思南书局的楼梯,每阶都写着一句名人名言。记得我们站在漫画展厅一张张认真读漫画。
记得小小的复兴公园里的猫、荷花,阳光、草地,聚堆聊天的上海老人,还有那法式风格的园林修剪和雕塑。
记得由教堂改造的思南书局诗歌店,现代框架与教堂壁画和谐共处着。记得孩子坐在彼得兔毛绒大玩偶旁静静看书休息的样子。
记得我们骑车穿梭在城市街道中等灯、通行的样子。记得走路走到脚底板有些疼的感觉。记得打车到武康路时的轻松感,有城市巨轮之称的武康大楼忽然就猝不及防的来到了眼前,“啊,也就那样吧”。身在楼下无法好好的看它,拉开距离的远观反而看的更全面。游人太多,游客们都在忙着跟大楼摆拍合影。毕竟是个百年地标建筑。我拍了照,想画下来,然而一直没还动笔。
记得武康路和安福路上的咖啡店和各种特色小店。以及阳光照下来,投出斑驳光影的整条街,充满松弛和慵懒感。
记得像我们一样的游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走在街上,擦肩而过。互不相识却同游了一地。也许我们也会停留在他们的照片里,就像他们会留在我们的照片里一样。
旅行需要意义吗?无需,当下就已是最大的意义。
这是第三次去上海。第一次08年,从杭州过去跟大学好友见了一面,逛了逛南京路就回京了。第二次17年,春假带孩子去了迪士尼。第三次24年,嵊泗海岛游经上海,逛了滴水湖、上海天文馆,北外滩,浦东美术馆,然后还有这一天的citywalk。
不知下次再去上海会是哪年,有一点很肯定,若去一定还会citywalk。
ps:对我来说,游记不好写。
要么容易写成流水帐,寡淡无味;要么容易用力过猛,失去轻松和趣味。也曾多次尝试游记,但一直都写的不满心意。
对于如何写游记这事,也算学了一点。但似乎都没用。没有内化,也用不出来。所以,写还是最关键的。不写的话永远写不好。
昨天给自己指定了题目,没想到给自己挖了坑。还好, 坚持写完了。先完成再完美,那就这样吧。
晚安,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