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写起来生动传神、有趣且充满细节和画面感,而有的人却写的刻板、无趣又抽象?
以前觉得这跟写作能力和驾驭文字的天赋有关,但也就止于此,没有往下进一步的细究。毕竟事情一旦落到天赋上,就给自己的偷懒、逃避和自洽的找到了合理化的借口。抽象化的想象比落地实践要容易。直到看到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曾写的一篇文章《再过六秒钟你会恨死我,但六个月后你会成为更好的作家》。这个问题开始从笼统抽象导向具体和落地。
他在文中谈如何更生动地写作,而不是简单刻板的去写。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表现出来”,而不是“讲出来”。
写作好比表演。如果我们去看一场戏剧,肯定不喜欢全场独白或旁白的演出。而是希望演员借助表情、情绪、动作、姿态、语言、声音等种种细节来“表现”他的内心和处境,把我们带进剧情当中,随着剧情起起伏伏。
写作者虽没有聚光灯的舞台。但一张纸一块屏幕就是舞台,如何在这无声的舞台上,营造生情并茂的舞台效果,全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来。这表达力,与演员的表达力一样,都需要刻意练习。
文中恰克·帕拉尼克给出的建议是:
用丰富具体的感官细节取代抽象的概念表达。表现出来,而不是讲出来
半年之内,不能用“想”动词,比如觉得,知道,明白,懂得,相信,想要,记得,想象,欲求等。而是转为提供细节,让读者知道那些事;“必须描述那个东西,让读者也想要它。”
文中有直观的例子可供参考。写作的是门手艺,真心不假。
除了多看,多写,没有捷径。
2024.9.14置爱写作课课后小感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