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为金融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建立“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国有大行的使命责任,也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坚持金融为民、守正创新,防止脱实向虚、低效循环,强优势、补短板,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答好的课题。交通银行在“十四五”风险管理规划和数字金融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中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以此进一步打造适应“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织密风险内控“防护网”,支撑“风险类别+机构+产品”的“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地。坚持企业级思维,通过“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系统延伸覆盖至全集团、全流程、全场景、全产品,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技防”向“智控”转变。
交通银行风险管理部
副总经理 吴仕旼
建设适应“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交通银行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部署要求,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作为较早探索国际化综合化经营模式的国有大行,已形成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横跨五大洲的境外经营网络,综合化发展在国内银行业位列第一阵营,除商业银行主体业务外,还拥有信托、金融租赁、基金、保险、境外证券、债转股、理财等非银金融牌照。近年来,交通银行加快推进向“服务银行+商业银行”模式转型,有效发挥全牌照、综合化经营优势,以客户分层分类管理能力、产品快速化开发组合能力、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为基点,有效识别、敏锐捕捉各类结构性政策带来的发展新赛道、新机遇,因时因地因户强化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的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做深做活“五篇大文章”。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明显增强。对此,交通银行全面检视现有风险管理体系,在坚持做精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类别维度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做实产品和机构维度的管理要求,以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产品维度上,全集团层面的“同类统管”需要进一步加强,总行管理部门应将自身定位为全集团同类风险同类业务的管理部门,同时健全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机制,明确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工具和流程,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及时补足相关产品和业务缺陷;机构维度上,探索建立各类机构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在持续对境外银行机构开展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省直分行、子公司的风险评价机制,推动贯彻全集团一体化的风险管理要求。基于此,交通银行将原有以风险类别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拓展为“风险类别+机构+产品”的“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图所示),弥补前期产品和机构维度的管理不足,建立健全适应“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风险管理体系。
图 交通银行“风险类别+机构+产品”的
“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实现全集团业务和风险同类统管、统一扎口、穿透管理。一方面,强化对同类业务的统一管理标准。加强对集团内同类同质业务的归类分析,提炼各类业务风险管理规律性特征,在集团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内,形成契合业务本质和机构特点的风控措施。另一方面,强化对不同机构的穿透管理。将管理半径延伸至境外行和子公司,分条线传导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确保同类产品管理标准相对一致,管理措施落地执行。
二是梳理产品基础体系,建立健全全行产品目录。明确产品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架构,剖析业务实质,建立统一规范、全面覆盖的产品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形成包含产品域、产品线、产品组、基础产品和可售产品的产品目录。
三是贯彻风险收益平衡理念,探索建立产品评估体系。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产品收益评价与风险度量,探索建立定期回顾、科学评价全行产品效能及风险管控水平的产品评价机制,还原业务经营和风险成本,合理引导资源配置。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基于新产品的服务渠道、客户群体、结构复杂程度、业务模式、外部环境、系统和技术支持等因素,针对各风险类别,对发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强化产品创新全生命周期管控。
五是聚焦重点,加强重要产品和业务的风险监测。比如,债券业务方面,整合构建集团统一的债券监测体系,推进债券风险信息和策略共享。贸易融资产品方面,推进风险监测覆盖国内主要贸易融资产品及关键环节。零售产品方面,搭建全行零售业务风险分析与评估体系工具,为分行提供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决策指引,使零售风险管理更加精细化、立体化、灵活化。表外业务方面,提升风险管理智慧化水平,实现表外业务及管理制度清单线上化管理,推进风险限额系统动态化监控,强化表外业务风险监测规则建设。
六是坚持回归本源,持续压缩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始终高度重视影子银行及交叉金融业务风险治理,逐级压实一二三道防线巡视整改、监管整改和审计整改责任,着力夯实影子银行业务重点环节风险管控,筑牢合规经营基础。
加快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支持“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有效落地
为支持“风险类别+机构+产品”的“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创新实践落地,交通银行推出首个板块共建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数字化风险管理项目,改变以往系统建设模式,打通部门竖井,强化业技融合。
一是重构系统,形成公共风控能力支撑。按照企业级思维,对集团风险管理系统架构进行全面重构,形成交通银行“十四五”时期的“1283”新系统架构,打造支持“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落地的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即:一个风险门户、两个风险管理平台、八大风险能力中心,并以数据基础、业务中台、风险应用为三层架构的企业级集团一体化风险管理应用体系。有效支持统一风险视图、统一授信额度、统一风险监测、统一模型计量、统一反洗钱管理、统一风险处置、统一数据底座、统一内控管理等全集团统一风险管理要求落地,为基层与前台提供公共风控服务。
二是共享数据,夯实风险数据底座。面向全面风险管理“三维一体”新要求,统一归集集团内涵盖境内分行、村镇银行、海外分(子)行、子公司等机构的金融资产业务明细,形成风险数据主表,实现业务明细数据的每日更新。风险数据底座的建设,提升了集团风险数据加总的自动化水平,也为风险管理系统功能覆盖全集团提供有效支撑,支持全集团风险和业务同类统管,支持总分行日常风险管理、产品和业务风险监测、国别风险和大额风险暴露监控、信用风险总额管理等多项应用,满足多维度精细化分析、管理需要。
三是围绕产品和业务全流程,着力提升风险管理智慧化水平,为全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设全流程智慧风控体系。授信申报环节,推进授信分析报告模板化、系统化改造,逐步实现信息引入、智能数据支撑和财务分析等系统功能建设,充分揭示、重点分析信用风险信息。审查审批环节,完善境内公司客户信用风险总额批量评估流程、集团总额预授信申请流程等。额度管理方面,整合各机构额度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打通额度全流程管理脉络;支持人企额度、产品创新、集团客户等统一额度场景。押品管理方面,使用RPA实现电子权证自动入库、抵押登记自动核查,准确记录、及时更新押品信息并进行风险预警。放款环节,支持线上提交放款资料,在线签署电子合同、加盖电子印章,减少线下纸质资料的传递及扫描工作量。贷后管理环节,使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实现贷后资金用途监控,单设贸易融资、科技型企业等定期监控个性化模板,突出行业特征。风险保全环节,建成覆盖全产品、智能专业的资产保全系统,强化对创新业务的系统支持。
四是聚焦小切口,强化业务风控与产品服务的数字化能力。按照“末端痛点驱动改革”的思路,建立总分支行联合攻坚机制,总分共建解决基层痛点问题。例如,针对基层指出保理(快易付)等业务放款需要跨多个系统才能完成的问题,整合业务流程,简化操作环节;针对放款信息联动共享不充分问题,改造业务流程,支持客户通过网银渠道完成受托支付委托书的线上签署,直接联动系统填入已维护信息;针对不良个贷金额小、笔数多、核销流程长,现有管理工具无法完全满足基层对于数字化管理和处置要求的问题,减少个贷核销流程审批节点,支持授信档案影像资料自动引入、不良个贷处置整体情况查询,有效精简核销流程。
交通银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效
对照建立适应“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数字化风险管理项目在基层有感、前台赋能、管理提升及风险管控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层有感方面。通过与政务系统直联、采购外部数据、运用电子合同电子印章等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减负,预计可节约400人年;简化授信申报环节60余项必输项,设计开发新授信申报模板,实现客户基本信息、财务数据中逾550个字段的自动化采集和结构化存储,减轻客户经理案头工作;风险监测上线新版视图和移动版功能,便于经营单位随时随地查看客户最新风险状况,此外,建立风险监测预警规则返测体系,提升预警信号有效性,进一步精简核实任务,2023年核查任务数量下降超10%;押品管理实现RPA权证核查和自动入库,通过OCR技术在1分钟内完成信息自动录入,切实为基层与前台减负赋能。
二是前台赋能方面。新建全行风险计量模型基础设施,支撑前台风险模型建设部署周期缩短约5个月,建设科技型企业专业评价模型、对公供应链贸易模型、重点客户贷款申请评分模型、个贷催收模型等,大幅提升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新产品上线效率;强化债券、贸易融资等重点产品风险监测能力,形成“规则研发—工具应用—迭代优化”的闭环,赋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提高房贷等产品的线上化水平,建设房贷获客小程序,支持客户线上填写资料并丰富客户经理营销工具,提升流量转化能力和批量获客能力;深度应用反洗钱智能排序模型,2024年上半年可疑交易预警量同比下降约10%,移送公安或报案量较去年同比增加超100%。
三是管理提升方面。建立一体化、全覆盖的产品管理与风险评估体系,梳理整合存量产品,形成包含超600个可售产品的全行产品目录,同时规范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流程,全面识别相关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名单中心实现全行风险类黑灰名单的统一管理与共享使用,支持各类产品风险防控,辅助反电诈完成超50亿元交易的拦截;实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企业额度联动管控,年内拦截同一经营主体发起的多头授信申请约20亿元;按期完成监管要求落地,落实资产分类新规、资本新规实施所必需的系统、制度等各项建设要求,重构CRS(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监管报送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化抽取校验;加强模型风险管理,实现全行风险模型资产信息登记与展示;支持分行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化风险预警规则,同时针对房地产、科技型企业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化预警规则,积极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四是风险管控方面。大力压缩影子银行规模,2023年非标债权投资、存量理财产品、对公委托贷款科目余额压降近千亿元;突出风险价值创造,推动前台经营单位减退潜在风险债券超90亿元,提前减损金额超30亿元;持续迭代更新风险监测预警规则,核查后约90户/120亿元、260户/560亿元分别被纳入问题类客户及减退加固名单;资产保全方面,通过对接近20类资产线索数据,及时推送分行保全人员,已辅助清收不良资产约4000万元。
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需久久为功
风险形势不断变化,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必须因时而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需久久为功。在前期项目建设基础上,交通银行健全适应“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助力“三维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地,2024年将聚焦“服务内部管理新要求、迎接外部监管新形势、驱动技术应用新升级”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持续强化风险管理系统能力面向基层的纵向赋能增效,以及面向前台部门的横向输出共建,探索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特色模式。同时,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端到端应用,实现降成本、增效益、控风险、优体验的目标,塑造交通银行数字化风控品牌。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9月上半月刊)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新媒体中心
主任 / 邝源
编辑 / 姚亮宇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