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子”讽刺兄弟单位?

文摘   2025-01-30 08:59   安徽  


“终于不是包饺子了”“这小品真敢说”……2025年的蛇年春晚,由王宏坤、尚大庆、张海燕、李川、孙仲秋表演的小品《花架子》辛辣讽刺,全程满是笑点, 受到诸多观众的好评。


小品中,尚大庆饰演的曹镇长在基层调研时发现,自己下达的命令在传达过程中“层层加码”,从商户玻璃脏了要擦玻璃,到每周必须擦一次玻璃,再到每天都要擦一次玻璃,命令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失去初衷、变了味儿,成了真正的“面子工程”。


小品还映射了某些现实弊病,检查组一来,连夜刷墙换招牌;检查组一走,垃圾堆原地复活。

《花架子》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直击某些基层工作中层层加码、摆花架子、不做实事的现象,讽刺了某些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

艺术来源于生活。2024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其中包括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2023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加码、检查考评过多过频、搞“面子工程”等问题。
少搞“花架子”,少给老百姓添堵,小品《花架子》中的讽刺和批评也旨在提醒我们的工作要务实,避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正为群众服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指出,对政绩观不正,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给脸上“贴金”、为个人“造势”、从中牟利者,严肃查处、严惩不贷、通报曝光,绝不让投机钻营者得逞,绝不让中饱私囊者逃脱纪法惩处。

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坚决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正如小品尾声,饭店老板开心地说“咱以后踏踏实实开火做饭”。

网友点评



连续多年春晚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像


题材丰富、笑点连连的语言类节目历来是央视春晚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连续几届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里均有讽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作品,以幽默的桥段、创新的方式呈现社会热点和民生痛点,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比如,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提意见》,员工请领导解决宿舍供暖问题,却在领导热情的虚与委蛇中,几个月都没有得到解决,将“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刻画得入木三分;

2019年央视春晚小品《演戏给你看》,村主任干事喜欢“装样子”,为应付检查安排专人给检查组“演戏”,结果碰到深入一线暗访的检查人员才被戳穿;

2020年央视春晚小品《走过场》,科长要来看望因给大荒山刷绿漆甲醛中毒的员工,主任为迎合科长,给员工演示如何装病,一切都成了按“剧本”走的“演戏”。

2021年央视春晚上,王迅、黄子韬、孙涛和秦海璐共同演绎了小品《大扫除》。为迎接新厂长就任,岳副主任安排职工大扫除,不仅要搞“刷外墙”,还要弄个“音乐喷泉”,并且每人要交上一份800字《为大扫除叫好》的心得体会,惹得厂长批评“有这时间干点实事不好吗”。

小品通过讽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观众在笑声中为正风肃纪点赞。喊口号、装样子、下表面功夫、做官样文章……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观众给予小品的掌声,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认同,更反映出对现实社会中痛点难点问题的关切。

最高法丨对举报作出的处理,包括答复或者不答复,均与举报人自身合法权益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举报人不具有申请复议的资格


这些地方发布,关于征集职业索赔敲诈勒索违法行为线索的通告


万字复议决定书丨对投诉处理不满意?一次申请公开经办人姓名、罚没款等8项内容,是否公开?


中纪委丨有些事,有些单位,有些人,还是需要点一下名


存在执法保障不到位、对信访举报不重视、案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棋牌室谁管?如何管理?一文读懂


汇总丨食品配料名称标示→常见错误


无法联系到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因无法核查举报事项,没有证据证明被举报人存在违法行为,不予立案,复议支持


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


年夜饭“禁止自带酒水”?春节期间禁止使用会员卡?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副所长,被开除党籍、公职


局长收茅台,被当场抓获


这才是真“打假”,一年举报2277次,不需要奖励→

注意! “反向抹零”、标注“时价”违法;这样收取“茶位费”,也违法→

复议丨这些行为,不属于“好评返现”,不违法

汇总丨法律文书中,12种常见标点符号误用情形

汇总丨行政处罚文书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来源丨“局中局”综合整理: 局中局、长安街知事等。

声明丨整理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源“局中局”公众号,转载如不愿意注明“局中局”(原创除外),请自动去除“局中局”备注痕迹,自行查找原文,免得尴尬。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局中局
从法律、理性的角度,一起探讨热点事件、典型案例所蕴含的法律意义、启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