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东丽区与皋兰县的“山海情”
——中央驻甘、天津市、省内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皋兰县
秋日的皋兰风轻云淡,瓜果飘香。从渤海之滨到陇原大地,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的东风,让相隔千里的“东皋”得以牵手同行。9月23日至27日,中央驻甘、天津市、甘肃省内主流媒体采访团在兰州市皋兰县开展“携手共汇山海情·东皋协作谱新篇”集中采访活动,并由此全方位揭开天津市东丽区与皋兰县在东西部协作中取得的新成就。
帮扶项目落地见效益
“原来这里因盐碱化程度高而撂荒的150亩地,如今变成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下泥湾村村委会主任魏怀友激动地说道。
今年以来,皋兰县什川镇下泥湾村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060万元,谋划实施皋兰县什川镇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钢架大棚建设及水利设施配套项目,高效利用盐碱地治理后的土地,打造现代农业基地,为做大做强什川镇特色瓜果、高原夏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腾出了更大空间。
据介绍,该项目主体为28座钢架大棚,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本地4个月的农特产品“冬歇期”将成为历史,真正实现四季有果。
“什川是瓜果之乡,有了这28座钢架大棚以后,我们打算在10月至次年的3月种植一些高端水果,如人参果、无花果、蓝莓、草莓,每年预计亩产能比之前提高60%,可带动包含20户脱贫户的17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魏怀友说。
据该项目建设方负责人冯小将介绍,项目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设施农业配套技术,其中松植土可以大大提高热量传导效率,旋转地桩可以在不破坏耕地层的情况下进行种植,毛毡保温层可以比传统保温层提高5度左右……这些建设细节都将在今后的种植中发挥出看得见的效用。
今年年底,建设周期为两年的东西部协作科技项目——兰州白兰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将正式结束。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程鸿以技术指导员的身份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项目的应用不光可以节水节肥精准灌溉,减少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还能提高白兰瓜产量和品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水肥一体是现代农业必须要迈出的一步,东西部帮扶资金给我们合作社减轻了压力,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皋兰丰苗白兰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新宝说。
通力合作念好“致富经”
临近中午饭点,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村民魏邦军正在自己的小店里忙碌,见有客人进来,他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原来我在外面打工,离家远收入也不稳定,后来参加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的技能培训掌握了一门手艺,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饭店,每年能比之前打工的时候多挣3万多。”魏邦军一边忙活手里的事一边说。
什川镇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每年3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据皋兰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魏万勤介绍,2021年,什川镇上车村结合实际,争取100万元天津帮扶资金建设上车村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采用“村委会+第三方”建设运营的方式,改造提升临街商铺和陶园街步道,发放返乡创业就业奖补,打造农耕文化馆,升级游乐园内部基础设施,为农家乐经营者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农家乐的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
“我们会为入驻基地的返乡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融资对接、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引导和扶持更多创业者、劳动者实现从走出去到‘雁归来’的转身,为创业者搭建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魏万勤说。
“这条生产线是制作梨膏的,每年11月份,我们会从什川古梨园收购梨,每30斤梨可以熬出一斤梨膏,每瓶梨膏可以卖89元。”皋兰杰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珊珊是在百年梨园里长大的,从事外贸行业后,杨珊珊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延伸冬果梨产业链帮助本地果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皋兰杰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通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发出冬果梨膏、梨花茶、兰州热冬果、兰州百合羹等一系列罐头产品,公司年采购冬果梨2500吨以上,采购帮扶经济价值达1300万元以上。今年,冬果梨后熟保鲜与高质FD休闲健康制品开发项目获得了东西部协作科技专项资金25万元,来自天津市农科院的技术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关键点控制,为公司降低了冬果梨采后的营养成分损失率,实现了冬果梨商业价值最大化。
“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光可以让我们本地的果农增收,还能让百年古梨园里的梨走出兰州,走向世界。”杨珊珊说。
产业兴旺升腾新希望
走进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一排排酷似窑洞的日光温室在眼前排列开来。
据阳洼窑村党总支书记魏正家介绍,该产业示范园是东西部协作共建项目,2021年至2023年投入天津东西部协作资金共计1346万元,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6座、钢架塑料大棚216座、育苗温室2座,是目前兰州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日光温室。
“建成的高标准、第八代厚土墙保温式日光温室,保温土墙厚度和高度均达到7米,非常适合西北寒冷地区种植优质反季节蔬菜。目前一期16个日光温室不仅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西兰花等常规品种,还种植了芦笋、田七、冰菜等高端蔬菜,二期11座日光温室也在建设当中。”魏正家介绍道。
在种植芦笋的大棚内,菜农们正在忙着壮。芦笋长势喜人,10月底将迎来首次上市。满乐梅是阳洼窑村村民,每天在棚里工作能拿到130元的工资,家里的4亩地也流转给了合作社,产业园的兴旺发展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
阳洼窑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流转农户土地265亩,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以上,吸纳群众就近务工60人以上,增加务工收入95万元以上。村民可以边务工边学习,掌握优质特色蔬菜种植技术。
“我的大棚有2.4亩,一年四季种龙须菜,年收入能到20多万元,我很满意。”正在打包发运龙须菜的阳洼窑村村民老彭高兴地说。
自东西部协作以来,天津东丽区不断推动“东皋”协作走深走实,从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对接、消费助农、社会帮扶等方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扶体系。“十四五”以来,东丽区已在皋兰县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404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5个,社会帮扶投入超过1500万元,援派干部人才115人。
“展望未来,‘东皋’两地将继续携手并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用实际行动谱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皋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邵博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 娜
●又一条公路通过什川 傅清高速桑园子黄河大桥沥青面层开始铺筑
●夜访官帽 什川镇发现清末武举人遗物
●兰州诗安国际母婴会所隆重开业
●【名篇赏读】喝酒的人
●北山赤子魏敦宏魂归故里,生前多次率队前往小汤山 汶川 玉树地震灾区
●看什川黄河大桥最新进展 东侧圆形桥台已见雏形
●看看外国的云梯和“天把式”
●城里村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