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的养娃关键词是什么?

教育   2024-12-17 21:01   新加坡  

2024 年,我的养育关键词是——长期主义

这一年,我终于明白,教育孩子如同播种一棵树,你无法催促它快快成长,却可以通过每天的浇水、施肥、修剪,静待它扎根、抽枝、开花、结果。

长期主义听起来美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处处是挑战。

尤其是在北京海淀这片土壤上,鸡娃氛围无处不在,每一位家长都在一刻不停地卷着,卷作业、卷成绩、卷资源。

我的2024,正是从这样的一场焦虑中开始。

1

8月底,小萌升入五年级,我也回归他身边。

在经历了前面 10 年的放养以后,小萌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爱读书但不爱刷题,爱说话却讨厌记录,能记住大部分恐龙和昆虫的名字,却连最简单的两位数乘法都要算好几遍。在我缺席的小学前四年里,他的学习习惯更是歪歪扭扭——握笔姿势仿佛在做手指体操,坐姿也歪歪斜斜,像一只打瞌睡的小猫。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海淀这片土壤的基因——卷。

海淀的家长,大概都是「特种兵」出身。他们能熟练切换各种身份:司机、陪读、家教、心理咨询师……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周五晚上8点,中关村大街依旧车水马龙。

人大附中奥数机构涌出一群刚下课的小学生,他们需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补习班——清华附小名师一对一语文拔高。

我拿起手机,一条条回看着刚加入的各类海淀妈妈群里99+的消息。

最近KET考试有什么新动向?
据说中科院心理所的亲子关系讲座不错,有没有人组团?
海淀妈妈互助群,需要拉你吗?
两年时间学完初中数学,一对一牵手,缺一个搭子

类似的信息,铺天盖地般充斥着我的手机屏幕。

2

9月,开学不久,便是中秋节。

吃过月饼,小萌和弟弟开心地看着科普动画,我则坐在书桌前翻看小萌的课本和作业。

良,优-,良,优+……

红色的评语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每一项都像是一块积木,搭出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成绩单。

我的手指划过数学作业本上的几道错题,发现它们被匆匆改正,涂改痕迹还在,但正确的演算过程却不见踪影。

一个问题浮上我的心头:

他是真的不会,还是压根没耐心解决?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撒进屋子里,落在他的课本上。那些被随意圈画的笔记,凌乱得像一场未完成的战争。

在这片每分每秒都有人在努力追赶的土地上,我要怎样找到属于小萌的节奏?

我也焦虑,但焦虑驱使的行动,往往是一步错、步步错。

我宁愿再观察一段时间。

3

9月底,小萌从学校带回了国庆节的任务——制作一套数学纸甲机器人。

小萌:妈妈,这个虽然和成绩没关系,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机器人!

我:不会做,太难了。

小萌倒是很坚持:妈妈,没事,咱们可以从网上买一套现成的纸板,给拼起来。

我:我看看……哎呀,要 50 块,就买一堆硬纸板吗?感觉不划算诶。

小萌:没事,妈妈,从我的零花钱里面出吧。

我:行,但是制作也得靠你自己啊。毕竟,你最清楚老师的要求。

小萌:好的,妈妈!没问题,我来!

就这样,我下单,给他购入了一套纸板,还不忘叮嘱他:国庆节期间,你抓紧完成作业啊,先完成了课内作业,再说课外的这些活动,懂了吗?

他点点头:懂了,妈妈!

4

10月6日,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小萌找到我:妈妈,我想和你讨论讨论。

我:讨论什么啊?

小萌:老师让我们在机甲上,画轴对称图形。但我觉得,只画圆什么的,挺没意思的。我想问问你,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啊?

我:你翻翻《导引》,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小萌于是跑去翻奥数书了。不一会儿,他兴奋地跑了过来:妈妈,我觉得咱们中国古代的数学知识很有意思!学校今年举办了很多非遗的活动,我感觉我们也能找一点非遗的内容,和这个结合起来。

我们开始查资料,结果发现:古代数学知识,没有任何一项属于非遗。倒是一些和数学相关的技艺,比如算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级非遗。

小萌很沮丧:哎,勾股定理这么好,为什么不是非遗呢?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我们总强调要用勤劳的双手吧。算盘,就用到了勤劳的双手;而勾股定理,只能算是知识。

小萌:手,手,手!我就是讨厌动手。

他的话,在一瞬间击中了我。

那一刻,我意识到,小萌的问题根本不是学不会,而是从心底抗拒去尝试、去面对那些需要费力气、花时间的事情。

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为什么讨厌动手啊?

小萌皱了皱眉,似乎想找个理由,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把手背到身后,低声说:我就是不想动手,做不好的话,有点丢人。

我一下心软了。他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怕做不好。

那些从小到大的「可以放过自己」的小借口,让他习惯性地寻找最低成本的路径:

  • 如果可以不抄单词,就背下来,他就不抄;

  • 如果可以不写草稿,就凭感觉写完作文,他就不写;

  • 如果可以不画细节图,只用大概的轮廓解释清楚,他绝不多画一笔。

他总能找到一种方法避开那些繁琐、细致的操作,仿佛这些动作会耗尽他所有的精力。

我问他:小萌,你觉得如果不动手,怎么做才有用呢?

他想了几秒,抬起头认真地说:那些能快点完成、能直接得分的事才有用啊。

他的回答让我一时间语塞。

我看着他的眼睛,那是一种习惯了「即时反馈」和「直接结果」的目光,缺少耐心,也缺少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我试探着问:那你觉得自己手笨吗?

小萌撇撇嘴:当然笨啊,你看我画的线条都不直,我做的飞机模型上面,全黏得乱七八糟的胶水,还有我写的字……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作业本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

我摸摸他的头:明白了,那这样,你来找创意,需要写字的部分,妈妈和你一起,好吗?

他欢呼起来:好!谢谢妈妈!

就这样,他来设计和描绘,我帮他写作,终于完成了。

5

10月中旬,小萌突然发烧了,按照学校「退烧后24小时不能进校」的规定,无法赶上原定的机甲选拔日期。

他很担心,拜托我去询问班主任老师

没想到,因为多名同学都生病了,所以机甲介绍推迟到11月了。

在这期间,老师让提交一份机甲的介绍文字。

小萌主动跟我说:妈妈,我想写一份文言文的介绍。因为我用到的勾股定理、物不知数,都是中国古代的数学知识,所以我觉得古代文字和古代知识,比较搭配一点。

我点点头:想法不错。但是文言文不像平时的作文,它要求语言精练,还要符合古人的表达习惯。

他也点点头:我们学过古诗,我想试试。

我们搜了一下《孙子算经》的原文和注释版:「今有县方,勾三股四,径五。」这是勾股定理最早的表述方式,文字简短,但意思很清楚。你可以参考这种写法,试试看

小萌眼前一亮,随即开始念起了自己的创作。第一版有些生硬,缺乏节奏感。

我:想让文言文更有味道,可以试试对仗,让每两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一边翻看书本,一边反复琢磨措辞。草稿纸被涂满又换了一张。

他时而兴奋地喊着「妈妈,你看这一句怎么样?」时而因为一组对仗不够完美而懊恼。逐渐地,文字开始变得流畅,结构也越来越完整。

「中华非遗,千年传承,数学机甲,匠心独运。」他念出第一句时,眼中带着光亮。

我:数学机甲有点太平了,放在这里有点格格不入。古文的文字比较洗练,可以通过一些对动词的缩写和凝练,达到更好地效果。

小萌:那我用「纸甲」,就比「机甲」更好。因为纸甲,就是纸做的机甲的缩写。

我:是的,你可以试试「纸甲艺术品」这样的说法。

小萌:妈妈,我知道了!这个机甲是用纸铸造的艺术品,所以我可以用「纸甲铸艺」这个词!

我:太好了,这个词很好!

我们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那一刻,他体会到了通过咬文嚼字来创造内容的乐趣。

6

小萌提交纸甲的介绍不久,老师又给了新的要求。

小萌:妈妈,我们还得再写一遍现代文。老师的意思是,这段古文虽然很好,但很多低年级的小朋友看不懂,所以,需要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那就解释吧。

小萌:可是一解释,就要抄很多字啊!

我:是啊,那怎么办呢?

小萌:没办法,只能努力写了!

我鼓励他:文言文词少,是因为意思很浓缩。现代文讲究把事情说清楚,确实更费劲。但也更考验你的逻辑能力呀,试着想想怎么把复杂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这样还能少些几个字呢!

小萌重新坐到书桌前,开始修改他的机甲介绍。

他翻开之前的文案,小声念了一句:中华非遗,千年传承,纸甲铸艺,匠心独运。这要怎么改?

我引导他:非遗、匠心独运,你把这些词解释出来,比如可以写,中国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纸甲的制作方法需要特别的巧思和手艺。

他试着写了几行,念给我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纸甲是古代用来保护士兵的装备。它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需要使用特别的技艺和数学知识,比如勾股定理和余数的计算方法……

读到这里,他停下来看着我:妈妈,这样写,会不会太长了?

我:长短没关系,把意思表达清楚才是第一位的。你继续。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反复在内容完整和语言简练之间调整措辞。

他试着把文言文中的每一句都翻译成现代文,最后越写越顺手,不知不觉完成了。

似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对「写得长一点」的抗拒感逐渐消退了。他甚至会主动问我:「妈妈,这段话怎么写才能更吸引人?」

文字的力量,已经悄悄渗透进了他的成长之中。

这远比给他上作文班更有用!

7

很快,老师的通知又来了。

小萌的数学机甲和介绍词,通过了初轮选拔。

这一次,我开始陪他面临新的挑战:

作品过关,但还需要现场演讲。

在此之前,小萌从来没有独自一人站到过台前——尽管他们学校有演讲类的社团,有自己的TV频道,那些在镜头前闪闪发光的孩子,和他完全没有任何交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只小卡拉米,早就已经被淹没在各种优秀人才的海洋之中。

在播音主持方面,我也不专业。

于是,我赶紧上网,帮他搜索附近的朗诵辅导——结果发现,中关村这片的专业朗诵辅导,价格是800~1500元/小时。

一听这价格,我吓得呆若木鸡……

原来,那些在台上自信满满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不仅需要堆时间,还需要堆这么多钱呐!

卷,真是卷啊!

后来,在百般寻找以后,我终于找到150元/小时的辅导老师,给小萌点拨点拨。

小萌的投入程度,大概是那个周末,练习了几百遍的程度。

他说:妈妈,我多练练,咱们就能少花一点培训班的钱。

我欣慰地抱了抱他。

在老师的辅导下,他明白了朗诵的本质,是恰如其分地向听众传达意思。他们标注了重音,标注了句子结构,认真准备和练习。

这段时间里,他的语文课内背诵也明显顺利了很多。学校布置的古诗词闯关手册,他成功地闯到了第五册,积累了100多首古诗词……

他甚至尝试把数学公式编成故事来背。

为了记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还编写了一句押韵的顺口溜:

底乘高,除以二,三角面积算得快。

我:可以啊,都开始用语文的办法学数学了。

他开心地说:妈妈,我发现,背公式其实和背诗差不多,只要找到它们的规律,就不那么难了!

他甚至把这种方法用到了英语的单词背诵里。

他试着给每个单词配上一个小故事,比如

butterfly=蝴蝶在黄油里飞

这样的背诵方式让他觉得单词不再枯燥,记忆速度也大大提高。

在英语PET的学习中,他成功地从52个单词只能默出28个,变成了中译英、英译中的52+52……并且每周几十个的英语单词背诵,几乎都是满分。

8

在年级的选拔中,他用熟练、沉稳的朗诵,拿到了唯一一个年级名额,代表年级,进入学校层面的演出。

接下来,他要在导演面前,介绍作品了。

他很担心导演会向他发问,于是和我一起重新梳理「物不知数」和相关的数论。

他搬来课本、笔记本和草稿纸,认认真真地在桌前坐下。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好奇:这个总是嫌麻烦的孩子,现在竟然主动钻研起数论来了。

我跟他解释,所谓物不知数,其实是一个古代的余数问题,后来发展成了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

我们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在白板上写下已知条件:

  • 除以3余2

  • 除以5余3

  • 除以7余2

我建议他:你可以先从小到大枚举试试看,比如从1开始,一个一个试。

小萌拿起笔,逐渐列出了符合的数字:8、23、38

他停下来,有些不解地问:这样一直算下去,那岂不是没完没了?

我指着表格里的数字:没错,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这些数之间的规律。你看8、23、38,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盯着表格想了想:它们之间都相差15!

我点点头:因为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而它们的解会以105的倍数递增。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一个解,比如8,后面的解就是8+105、8+2×105,以此类推。

他兴奋地说:那就简单了!只要找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后面就可以用公式算了!”

在随后的正式讲解中,他向导演组详细讲解了「物不知数」的原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展示了解题过程。

随后,他告诉我——

导演组决定,让他的节目作为数学节的压轴出场。

9

接下来,我又承担起了帮他制作PPT的工作。

老师说,需要他重新手写一份说明……

我趁机向他推荐了「写字课」。

我:小萌,你要不要试一下写字课,老师会专门教你,怎么写得又快又好。

小萌从没上过写字课,对此毫无概念。

我打开手机给他看课程简介:有练笔画、结构,还有老师教怎么调整握笔姿势,这些都可以让你写字又轻松又好看。

小萌盯着视频里老师写字的片段,半信半疑地问:真的有用吗?

我赶紧答到:当然有用啊!不信你试试,咱们每周练两次,看看一个星期后有没有变化。再说了,练字不仅是让字好看,更重要的是,写字快了,你写作业、考试都能省下不少时间。

他点了点头:好,我试试。

小萌开始练写字的第一天,老师讲解了握笔姿势和书写力度的重要性。他发现,原来自己握笔用力太大,手指经常发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调整后,他写了几行字,开心地跑过来给我看:妈妈,你看,我手没那么酸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坚持写上十分钟,从最基本的横竖撇捺到字的整体结构。他一开始觉得枯燥,但当他看到自己练出来的字逐渐变得整齐时,眼中多了几分成就感。

最终,他认真地完成了纸甲的手抄版,和他 9 月那会儿的作文书写,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小萌的字越来越工整,速度也在逐渐提高了不少。

有一天,他下课跟我说,语文老师布置的课堂作文,他居然提前五分钟就写完了,还在最后有条不紊地检查了一遍。

10

接下来,就是无穷无尽的排练。

每天放学后,小萌都要到学校排练到很晚。排练的强度很大,不仅要反复练习走位和讲解,还需要熟悉整个团队的配合。他虽然有些疲惫,但却乐在其中。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为时间被排练占据,课程进度被耽误,他回到家后还要补作业,经常忙到深夜。

一天晚上,看着他趴在书桌上撑着脑袋,我忍不住问:小萌,这样太累了,要不要换个办法?比如,在排练间隙利用点时间,把作业先做一部分?

他愣了一下,抬头看着我:可以吗?但在学校里写作业,会不会太赶了?

我摸了摸他的头:你现在已经挺厉害了,很多题目其实能快速写出来。比起晚上拖到很晚,不如试着在学校抓紧点时间,看看效果怎么样。反正先写一点,回家就轻松多了。

他点了点头:好吧,那明天排练间隙我试试。

第二天,接他回家的时候,他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做了语文和数学,回家只剩下科学和英语了!而且我感觉学校里写作业,思路更清楚一点。

我鼓励他:抓住碎片时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随着排练的推进,小萌越来越熟练地在间歇时间完成作业——甚至,其他同学也和他一起,利用排练间歇,在后台一起写作业,他们还互相讨论,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习惯让小萌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因为他发现,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记笔记,可以帮助他在排练间隙更快地完成作业。

他说:妈妈,我发现,只要课堂上听懂了,作业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题目很快就能做完了!

一开始,小萌说他想参加纸甲活动时,我其实犹豫过。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课程已经很紧张了,参加校内的文娱活动,算不算不务正业?会不会耽误学习、浪费时间?

但我转念一想,小萌从小对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些抗拒,而这次活动,恰好结合了他的兴趣,又能锻炼这些短板。

短期看来,这只是一次活动,而长期看来,这也许会是让他成长的机会。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所谓「正业」,从来不只是学习成绩,而是根据他的兴趣,一步步带他成长。

11

随着节目的推进,又有两个坎摆在了面前。

一是需要新校服,而我没给订购,也来不及了;二是他需要组一个团队,他负责讲解,有成员负责穿戴机甲,有成员负责给PPT翻页。

衣服的事,请老师帮忙协调了

比起校服问题,团队组建的挑战更大。小萌虽然负责机甲的核心设计,但让他主动邀请同学协作,并不容易。

他很担心:要是没人愿意呢?

我鼓励他:可以试着去问问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告诉他们需要帮忙,一起完成任务也很有趣。

次日,小萌鼓起勇气,找到了小于和小梁。他们听了小萌的计划后,爽快地答应了。

小于负责穿戴机甲展示,小梁负责PPT翻页,两人甚至还主动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小萌说,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团队,他们学会了与同伴沟通,也懂得了如何分工合作。他不再独自承担所有问题,而是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并让团队成员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一天放学后,我接小萌放学。

他一见我,就低沉地说:妈妈,你还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掉进水池的事吗?虽然,当时水池里没有水。

我点点头,问他:怎么了?今天又掉进去了?

他摇摇头:没有。

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但是,今天又遇到了那些欺负我的人。

一路上,他慢慢讲述了排练结束后发生的事。他告诉我,那些高年级学生围了过来,嘲笑他们都是「小豆包」,还试图破坏机甲模型。

他抬起头看着我,声音里透着一丝自豪:我很害怕,但我没有跑开。妈妈,我站在那里跟他们说了,请他们不要碰我们的模型。

我忍不住问:那后来呢?

「后来,小于和小梁也来了。」他说到这里,眼睛亮了起来:「他们站到我旁边,帮我一起守着模型。小于还问他们,要不要试穿明天就要上台让各个校长都看见的机甲,结果那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就走了。」

我的心落了下来,开心地牵起他的手。

「妈妈,以前被欺负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他低下头:「但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我有小于和小梁帮我,我们一起守住了模型。」

我试探地问:「那你有什么感受吗?」

「我觉得……特别温暖。」他说,「妈妈,我终于明白,团队还可以帮我、保护我。」

我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是啊,团队之间,就是互相支持的。你看,你也没有跑开。这说明,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的小豆包了,你也长大了,变得勇敢了。」

12

很快,便到了数学节当天。

我收到老师的邀请函,可以去现场一睹他们的节目。

清晨,小萌特意比平时起得更早,穿上了借来的崭新校服,抱着他的机甲模型,站在镜子前仔细整理了领口。

我整了整衣服:你和团队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剩下的就是享受舞台了。

学校的礼堂布置得格外热闹,台上的背景屏幕闪烁着五彩的数学图案,座位上坐满了家长和学生。一个个节目依次进行,充满了数学的创意和趣味。每当有精彩的表演出现,台下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轮到小萌团队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小萌和团队来到台上,先稳稳站定,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他的讲解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小于穿着机甲在旁边配合展示,小梁在屏幕后精准地翻动PPT。

说到纸甲,我就想起了咱们国家的世界级非遗——造纸术!

因为有了纸,这一重要发明,才能让《孙子算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被更好地记录和流传。

自然界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模式,而数学又是宇宙通用的语言。学好数学,能让我们向内理解自己,向外探索星辰大海。所以,我又撰写了这篇介绍——

中华非遗,千年传承,纸甲铸艺,匠心独运。
先学整除,再学余数,孙子算经,物不知数。

我在古文《孙子算经》中,查到了这样一篇记载,大家请看大屏幕——

这篇古文的意思是:有一个数,不知道是多少,但是它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问:这个数是多少?

几何图形,自古有之,勾股定理,源远流长。

我在古文中查到了一则几何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于是,我用它创造了两个轴对称的直角三角形。

人有双眼,轴对称之,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我用轴对称图形和基本图形,创造了一棵树,给它起名为「生命之树」,它可以无限延伸。

树之臂膀,承天载地,铭刻双恒,寓意久久。

我相信,它可以承载一切我想要承载的事物。这里的「恒」代表着「永恒不灭」,我相信「生命之树」是不会倒下的,会永恒存在。

小小少年,勇往直前,些小吾曹,英才辈出。
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终有一日,鱼跃龙门!

我认为「小小少年」和「些小吾曹」,一开始都不敢去尝试和挑战,但他们受到了数学的鼓励,现在,敢于去尝试和挑战。

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迈过人生的一道道难关,闯过未来的一道道关卡,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鱼儿跃过龙门」一样,取得成功!

13

旁边的学生妈妈凑过来问我:你家孩子也在台上吗?

我:嗯,刚刚那个古文的。

她低声惊呼:天哪!太厉害了!我觉得他是全场最综合的一个节目,不仅是数学,还有古文和朗诵,也太厉害了!

我:还好,还好。他练习了很多次。

她:咱们加个微信吧,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

数学节顺利闭幕,小萌和他的团队,拿到了最佳创意奖。

结束之后,我接他打车回家。

放学路上,我问他:你之前在学校里,会感到自卑吗?

小萌:自卑倒是没有,但也谈不上多自信。我就是不太敢参加活动,觉得自己大概率上不了。

我:但现在,你被选上了压轴,不是吗?

小萌点点头。

我:咱们之前在书店看见过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现在想想,是不是特别有道理。一开始,你说有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甚至都不想花50块钱去买纸甲。

小萌笑了:你觉得很麻烦,但你还是支持了我!

我:是啊。但我们并没有想到,能一路走到这里。

小萌:对!一共只有27个人交了机甲,我们经过多轮选优,再优中选优,就到了现在。

我:你想想,我们只不过是每一次都认真对待,没想到就走到现在了。

小萌:嗯。

我:所以,无论结果怎么样,每一步都认真去做,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结果如何。

小萌:嗯。但结果也很重要,因为也有别的同学做了机甲,可是没被选上,就像流星一样消失了。

我:结果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是足够努力的话,总会遇到好运气。

小萌:妈妈,你会一直帮我的,对吗?

我:嗯,只要你需要,我就一直都在。

小萌点点头,透过出租车的前挡风玻璃,望向前方被橘色路灯照亮的街景。

14

回想那天在书桌前的焦虑,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观察和等待。

孩子的成长,不是短期的追赶而是找到适合长期坚持的节奏,用自己的步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从敢想,到敢做,从能做,到能说,小萌不仅学会了用手创造、用行动改变,还在过程中体会到了付出的意义。

他曾经害怕麻烦、逃避动手,但现在,他用手写下目标,用行动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朗读,他参加了两次朗诵辅导。

在辅导课上,老师教他如何运用声断气不断的技巧,让声音更连贯、更有节奏;还指导他通过气沉丹田的方法增强声音的力量。几次练习下来,他的发音变得更加清晰,语速也更从容,这不仅让他的朗读更具感染力,还让日常学习中的语文课表现得更加突出。他开始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朗读课文,甚至还参加了国旗下的演讲。

为了写出好看的字,他增加了写字课。

每周两次的书写练习,让他的笔画更流畅,字迹逐渐变得工整匀称。写字课上的基本功训练,不仅提高了他的作业完成速度,也让他在考试中受益良多——卷面整洁、逻辑清晰,让他轻松拿到了几次高分,也让他更愿意写。

为了让讲解更具说服力,他学会了理顺大段文字的思路。

他学会了在讲解前先列提纲,再将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几个小点,还开始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技巧。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学会了审题,并在题目上圈圈画画,把关键点标注出来。我要求他「每次做题前都先仔细审题,用多色笔标记重要信息」,而他的标注方法,也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

  • 语文阅读题:他用波浪线标出中心句,用直线划出文章的重点段落,答案几乎不用查找就能一目了然。

  • 英语完形填空:他先标记出所有的动词和时间线,再根据标记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正确率显著提高。

  • 科学实验题:他会将实验步骤中的每个关键条件画出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一步完成数据记录。

在一次数学小测验中,他因为审题细致而避开了「陷阱题」,是全班唯一做对的孩子。回家后,他开心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题目就是一个游戏,关键是看谁能找到它藏的秘密!

现在,他的考试状态变得更加从容,做题时再也不慌乱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审对了题,答案就跑不掉。

这种细致的习惯,甚至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开始自己规划时间,列清单完成每天的任务;就连背英语单词,也要列成条条框框的计划,按计划推进。

15

我在一开始说:

长期主义听起来美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处处是挑战。

2024年的尾巴上,我想说,长期主义对教育挑战,并不是挑战孩子,而是挑战家长

你是不是能允许孩子犯错?是不是能支持孩子看似不务正业的兴趣?

回想 3 个月前,小萌刚开始报名机甲活动时,我也曾怀疑过:一个已经小学五年级、面临小升初压力的海淀孩子,在海淀家庭都在卷奥数和AMC、卷KET和小托福,卷编程和信奥的时候,我们把时间花在做机甲、写文案上,值得吗?

但最终,我选择了相信他。

我相信孩子可以在尝试中找到平衡,也相信时间能够见证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积累。

事实证明,允许孩子的试错和探索,也是为人父母的成长。

在数学节的过程中,我看到小萌逐渐从浅尝辄止变成深入钻研,从只是好玩变成做出成果,他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升。

这种改变,并不是我给他的答案,而是我愿意陪着他一起寻找答案。

支持孩子看似不务正业的兴趣,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引导他从兴趣中找到方法、形成能力。

长期主义的意义,不是立刻显现的分数和奖状,而是鼓励和陪伴孩子,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学会专注、努力和坚持。

现在的小萌,可以从容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信心满满地讲解自己的作品;他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条理清晰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他可以在课外研究更多数学问题,甚至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表达。这些变化,是时间和信任的共同结晶。

长期主义之所以难,是因为它要求家长放下对短期结果的执念,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节奏成长;它也需要家长陪伴和鼓励,让孩子在每一次跌倒后,仍然敢于继续向前。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我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常常会被焦虑和短期目标所驱使。

但2024年,我的养育关键词是长期主义。

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每一天微小努力的累积。

无论孩子的成长,抑或家长的成长,都是和时间做朋友。

-完-

萌妈小教室
美国积极养育/正面管教注册讲师,北师大硕士的二宝妈妈育儿之路。现为丁香妈妈签约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