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负能量」传给孩子,是一种自私

教育   2024-12-08 21:30   北京  

当日常遇到压力或情绪不好时,你会让孩子感知到吗?

很多父母都会。

但这就是一种自私,不会因为自私的人多,就变得合理。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史中,自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当资源稀缺时,优先争夺食物和庇护,从而提高生存几率的核心策略。

随着人类从部落走向城邦,从求生存到逐步构建起复杂的社会体系后,自私的形态也随之进化。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领域,而是延伸到精神领域,比如:

有的人优先选择释放负面情绪,而不顾周围人的感受。

这种精神层面的「自私」,是以满足自己情感需求为优先,而忽视对他人的影响。

但父母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的行为,不仅是自私,还掺杂了更多复杂的因素,比如:

权力不对等,让孩子成为情绪的接盘侠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掌控着一切,从吃什么、穿什么,到干什么、学什么。他们不仅掌控了孩子的生活,还操控了孩子的情绪自由——孩子还小,不太会反驳,不太会还嘴,甚至在戒尺、扫把、拖鞋和巴掌面前,连说「不」的能力都没有。

负面情绪沿着层级传递的「踢猫效应」,令上一级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倾泻给下一级。

这种权力不对等所带来的情绪宣泄,和职场里上司对下属的情绪发泄是非常类似。

上级在工作场所面临着对下属施加辱虐行为的无数诱惑(Barnes 等,2015 年)。例如,当下属犯了错误时,上级就会有贬低这个下属的冲动。

此外,采取辱虐管理行为可以给上级带来直接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提高恢复水平,即「短期紧张反应的负面后果减少的程度以及个体恢复到压力前的功能水平的程度」(Qin 等,2018 年,第 1952 页)等。

面临自我控制资源耗竭压力的上司,由于身居高位,将有大量机会对下属表现出冲动的虐待行为。

你看,他们不是直接发火,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由头」来发火。

孩子作业字写得不够整齐,发火;孩子收拾玩具慢了一点,发火;甚至孩子只是在饭桌上动了一下勺子,也能被盯上。

「你就不能省点心吗?」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挑剔孩子的行为。但其实,真正让他们发火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情绪。

他们不满的,是自己没能升职加薪,是工作上的挫折,是人际关系的不顺。

他们累了,压抑了,找不到出口,于是,孩子成了最近的、成本最低的出口。

但讽刺的是,当他们发泄完,还会说:

「我这是为你好。」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绪转嫁也带有一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色彩。

这些父母,不会像在外面那样直接爆发,他们总能找到一套让自己显得正当的理由,把自己的父母情绪伪装成「教育」。

明明是自己情绪失控,却偏要孩子背这个锅。

所谓「为了你好」,只不过是他们释放负面情绪的遮羞布罢了。

究其根本,是父母没管理好情绪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在过去的 5 年里,我也经历过职场里和生活里都压力山大的时刻。

说到底,哪个父母没经历过紧张、压抑、委屈、痛苦的时刻?

工作上被人刁难,生活里被柴米油盐追着跑,甚至半夜躺在床上刷手机,都会莫名涌上一股「这日子到底图什么」的心酸感。

情绪积压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发火、抱怨、迁怒,真的太容易了。

你也许也曾感觉过,某些时刻,那股情绪已经烧到嗓子眼了,就差一个「点火的由头」。

可是,发火真的有用吗?

抱怨完,问题解决了吗?

迁怒之后,压力就减轻了吗?

我们得承认,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多余的,包括负面情绪。

压力、愤怒、崩溃,就像我们的警报器,提醒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可是我知道,大多数父母其实没时间思考,也没有余力去深究什么「根源」。

于是,最无辜的孩子很容易就成为情绪的出口。

但本质却是:父母没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认清事实:情绪控制,是真的很难!

我知道,总有人风轻云淡地分享自己是如何「优雅」地控制情绪,如何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我曾经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起初觉得挺有道理,但渐渐地,我开始反感这种「完美生活」的分享。

因为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甚至讨厌这种「炫耀」,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炫耀会变成一种羞辱,因为它暗含着「我比你更擅长控制情绪,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更幸福」的意味。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微妙,但这种「炫耀」有时候像一根隐形的鞭子,它在提醒我们,我们似乎没有做到那些别人轻松做到的事。

当我们照着他们的个人经验去做,却又一次失败以后,我们会更加受挫,认为自己很失败。

更讽刺的是,这种炫耀常常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原生家庭中深受负面情绪伤害的人的认同。

因为他们受过伤害,所以总是渴望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家庭」。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你我想要的。

我们不需要这些华丽的分享,充满完美与理智的「情绪管理专家」。

我更想和你们聊聊,我们能如何从现在开始,做一些简单、实际的改变。

提前拆掉心中的炸弹,别让它爆炸

说到控制情绪,就很容易想到《非暴力沟通》这类书籍。但今天,我想分享几篇在心理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文和研究,给大家一些更可靠的方法。

方法1: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消化外部情绪

Baumeister R F , Tice V D M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16(6):351-355.

这篇文献在谷歌学术上的引用次数超过了5000+次。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压力本身的强度会决定个体的情绪反应。然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 Richard S. Lazarus 和 Susan Folkman 却观察到,同样的压力源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有人可以坦然面对,而有人却会被压垮。

于是,他们设计了两项研究,试图深入探讨压力应对背后的机制。

在第一组研究中,他们招募了200名成年人。先让他们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典型压力事件,再要求他们通过量表评估对这些事件的主观感受。研究者分析了他们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应对策略,比如直接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或情绪回避。

结果显示,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比压力事件本身更能预测其情绪反应和应对行为。

另外一项实验也对此进行了映证。

一组被试先观看了关于考试压力的模拟场景,并记录了自己的情绪反应。另一组被试也走完上述流程,但是增加了对事件积极意义的思考任务。

这一次,研究者发现,第二组被试,也就是考试以后,思考考试会带来哪些积极意义的学生,不仅情绪反应更加稳定,还能提出更有效的应对方案。

也就是说:认知评估的过程,决定了压力是否被视为威胁还是挑战!

对于父母来说,

我们需要努力消化掉外部压力。

过去,是别人对我们怒吼,我们产生怒火,然后发泄给孩子——

现在,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心理建设:

第一,认识到我们自己不完美,有很多事是我们做不到,也做不好的;

第二,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

第三,如果有人攻击我们的不完美,不是我们的错,是他们的错;

第四,与其和对方争辩或者内耗,不如直接询问「我暂时只能做成这样,想听听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第五,放下「我已经……」的执念,关注「今后我可以……」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别人对我们的指责,引导为别人给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把负面情绪在工作场所就消解掉。

这里,我们不讨论那种存心和你做对领导或者同事。

方法2: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避免放大情绪

Dweck, Gavin C / ,Marguerite (Narrator).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How We Can Learn to Fulfill Our Potential[J].Gildan Audio, 2015.

关于「成长型思维」,我写过很多篇回答,也出版过自己的这本书《成长型养育》

关键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识到——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犯错和失败是他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正是因为孩子犯了错、从错误中发现了问题、通过好的策略和努力解决了问题,才能真正进步和成长。

我们对孩子真正的支持,并不是让他们避免犯错,而是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并调整策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是让他们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所以,

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时,我们需要把问题看作一次成长机会。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孩子是不是还没有掌握某个技能?是不是我们没有为他提供合适的支持?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陷入情绪泥潭,而是专注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前进。

方法3:吃好、睡好、玩好

别笑,这也是真的——

Baumeister R F , Tice V D M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16(6):351-355.

这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也很能说明其业界影响力:

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Roy Baumeister 和 Venessa D.M. Tice 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力(包括情绪管理能力)不是有限的,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和训练得到增强的力量。

研究人员让75名大学生完成需要高度自我控制的任务,并测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尽管一些参与者在任务后表现出疲劳(Ego Depletion),但他们发现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情绪调节,很多人恢复了自我控制能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让一组参与者完成一个长时间的挑战任务后,再进行一个紧张的决策任务。尽管自我控制已经消耗了一部分,参与者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尤其是那些学会如何调节情绪的个体。

Baumeister和Tice由此提出了「自我控制力量模型」,即自我控制确实会被消耗,但也可以通过训练和恢复得到增强。

具体的方法包括:

1. 好好休息

在经历情绪压力或自我控制消耗之后,最重要的恢复策略之一就是休息和放松。当我们感到情绪激烈时,短暂的停顿或休息可以帮助恢复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深呼吸和冥想每天安排至少10-15分钟的独处时间,恢复情绪的疲劳。

2. 合理安排

在面对长期压力时,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会逐渐下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分配和调整自己的能量,避免过度疲劳。在每天的工作和情感消耗中,我们可以:

优先级管理:利用「紧急-重要」的四象限,识别哪些事情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推迟,而不是一口气做完所有的事

3. 夸夸自己

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肯定,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控制力;同时,定期记录和评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波动,所以写情绪日记是有帮助的,比如:

情绪日记1:每天写下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增强自我肯定。

情绪日记2:记录每天的情绪波动及其可能的诱因,帮助父母了解情绪的来源,进而避免类似情境中的反复情绪爆发。

4. 先达成一个小目标

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如「一天内不发火」、「坚持三天不发火」等,逐步恢复自我控制力,增加成就感。

5. 养成一个新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练习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方法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越多的练习能帮助提高自我控制的强度和耐力,比如:尝试养成新的健康习惯(如早起、运动、记录食物热量等),这些长期坚持的小目标能增强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6. 主动寻求帮助

主动寻求帮助不丢人,反而是一种重要能力。可以找闺蜜聊聊天,找兄弟扯扯淡,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我们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单独面对压力,也会卸下不少心理负担。



在总结这漫长的探讨后,我想说:

情绪管理,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

作为父母,我们有过失控的时刻,有过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有过对孩子不公平的时刻。但当我们承认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的局限,努力去拆解情绪的「炸弹」,就已经在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是人,我们可以犯错,但我们也可以选择成长。

没有人天生是完美,

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过去我们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知道得不多。

当我们知道得更多,就能做得更好。

只要从现在开始,我们愿意努力管理情绪、学习成长,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铺设一条更光明的道路。

-完-

萌妈小教室
美国积极养育/正面管教注册讲师,北师大硕士的二宝妈妈育儿之路。现为丁香妈妈签约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