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高盛全球宏观经济大会,海内外与会者对中国经济、政策及市场的看法

文摘   2025-01-17 11:32   新加坡  

高盛于1月14-15日在中国香港举办了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会议(亚太地区),期间举办了两场中国主题的小组讨论,并与多位国内外投资者会面,调查了与会者对中国经济、政策及市场的看法。

与去年初的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会议相比,投资者对中国中期增长前景和再通胀预期的情绪更加悲观。

在可能的美国对华关税问题上,多数预期有效关税率将上调10-20个百分点。投资者普遍预期CNY/USD贬值,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继续下降。然而,整体不确定性较高,大多数与会者的信心较低。

常见问题包括: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关税上调、对后续会议的预期、央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与稳定汇率之间的平衡、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以及未来几年如何推动消费增长并实现从投资和制造业向内需的经济再平衡。

一、会上的主要观点和调查结果

1)超过一半的受访客户预计美国将在2025年对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预计关税率将上调20-40个百分点(图1)。在基准情景中,假设今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有效关税率提高20个百分点,预计将使中国GDP下降0.7个百分点。

2)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因素,而非外部因素。约三分之二的与会者认为未来两年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国内问题(如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等),而约三分之一指向外部因素(如中美关系和地缘,图2)。

3)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再通胀进程将较为漫长。不到20%的投资者预计PPI通缩将在2025年结束,33%的人认为PPI通胀将在2027年或更晚才会转正(图3)。

4)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中期(2025-30年)潜在增长率在3-4%之间(图4),这意味着“约5%”的增长目标高于当前的趋势增长水平。

5)大部分投资者预计USDCNY将从当前水平进一步贬值,其中43%预期到2025年底USDCNY将超过7.5(图5)。

6)三分之二的受访投资者认为到2025年底,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将低于1.6%(图6)。

二、会上投资人的一些其他高频问题

1)美国关税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2)9月的转向及3月可能即将推出的政策方向

3)通缩压力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

4)如何支持就业市场、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家庭消费;

5)房地产行业的潜在稳定路径;

6)货币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

7)对中国国债收益率和汇率的预期;

8)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及“日本化”的风险。

整体来看,与会者对中国相关话题的兴趣较高,但在政策执行、需求复苏以及关税对中国影响方面的信心较低。

欢迎扫码订阅我们对全球市场的深度见解

宏观视角理解世界

地平线全球策略
经济研究、宏观策略、投资心得与决策科学。
 最新文章